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 > 第240章 医学堂开学(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皇家医学堂迎来了正式开学的日子。

晨曦之中,医学堂门前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数百名通过遴选的学徒,以及数十位太医和民间名医,皆身着整洁的衣裳,按男女分列,整齐肃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激动而庄重的氛围。

辰时正,鼓乐声起。在所有人的翘首以盼中,护国公主杨景曦的仪驾抵达。今日她未着繁复宫装,只穿了一身利落的绯色劲装,外罩一件同色系的狐裘斗篷,墨发高束,不施粉黛,却自有一股渊渟(ting)岳峙的宗师气度,令人不敢逼视。

她的身后,跟随着三十名气息冷峻、眼神锐利的“暗刃”成员,以及白芷、空青、南烛、茯苓、青黛、辛夷六位英姿飒爽的女暗卫。

这支队伍的出现,瞬间让广场上的气氛更加肃穆,学徒们尤其是女学徒们,看向杨景曦的目光充满了无比的崇敬与向往——这位公主,不仅医术通神,更能统领如此精锐的力量!

杨景曦步履沉稳地走上临时搭建的高台,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充满渴望的脸庞。她没有过多的寒暄,声音清越,透过内力传遍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今日,皇家医学堂正式开启!此地,非为造就仅知墨守成规之郎中,而为培养能明医理、精技艺、怀仁心、敢创新之良医!”

“医学之道,浩瀚无垠。尔等今日立于此处,无论男女,无论长幼,皆因怀揣济世救人之志,心怀对医学之向往。望尔等谨记:医者仁心,性命相托,重于泰山!此后,当勤学不辍,精益求精,恪守医德,不负今日之选择,不负陛下之所托,不负天下万民之期盼!”

她的发言简短却极具分量,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台下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激动无比的回应:“谨遵公主教诲!勤学不辍,精益求精!恪守医德,济世救人!”

开学典礼仪式虽简短,却足够震撼人心。

典礼之后,杨景曦雷厉风行,立刻着手分组。她将现场包括太医、大夫和所有学徒在内的近五百人,按照一定的男女比例和基础差异,分成了十个大组。

“暗刃成员,出列二十七人!”杨景曦下令,声音清晰而果决。

二十七名暗刃成员动作整齐划一,应声出列,如同二十七棵挺拔的青松,肃杀而干练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

“你等二十七人,分为九组,每组三人,”杨景曦的目光扫过他们,迅速做出安排,“各自负责带领一个小组的教学事宜。”

她又看向剩余的三名暗刃:“你们三人,并入第十组,由本宫亲自带领。白芷、空青、南烛、茯苓、青黛、辛夷,亦入本宫组内。”

分组完毕,杨景曦对那九组共计二十七名负责带组的暗刃强调道:“你们首要之务,并非传授高深医术,而是将本宫昔日于边境教授你们的基础知识——无菌观念、人体结构认知、基础生理、创伤处理原则等,系统地、准确地传授给各组学员。三人需分工协作,务必严谨,务必细致,确保人人听懂、学会。”

“是!殿下!”二十七名暗刃齐声领命,声震屋瓦。随即,他们迅速按照分好的九组,每组三人,高效地引领着各自的组员,前往事先划分好的教学区域,秩序井然。

杨景曦则带着自己的第十组,以及六位女暗卫,来到了最大的一间理论课堂。她站在讲台前,台下是近百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

“今日,我们便从最基础,亦是最重要之处学起。”杨景曦的声音清晰而平和,“何为医者之基?一曰‘无菌’,二曰‘解剖’,三曰‘生理’,四曰‘药理’。”

她开始系统讲授:“所谓‘无菌’,并非绝对无菌,乃指最大限度减少致病微生物之术。伤口为何溃烂化脓?皆因肉眼不可见之‘细菌’作祟。故手术器械须以高温沸煮或烈酒浸泡,术者双手须反复刷洗,伤口周围须以消毒药水清洗,覆盖之纱布须经蒸煮晒干……此乃预防感染、提高伤者存活之关键第一步!”

她详细讲解了洗手消毒的步骤、器械处理方法、以及她改良提纯后的高度酒(酒精)和石灰水(简易消毒水)的使用方法。接着,她拿起炭笔,在身后巨大的木板(简易黑板)上,开始绘制清晰的人体解剖图。

“人体并非混沌一团,内有骨骼为支架,肌肉司运动,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血脉运行如江河……”

她指着图纸,从骨骼开始,到主要肌肉群,再到心、肝、脾、肺、肾、胃、肠等内脏器官的位置与基本功能,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这对于只有模糊的“五脏六腑”概念、从未如此直观了解过自身构造的古人而言,无疑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强调:“熟知正常,方能辨识异常。此乃诊断伤病之根基。”

随后,她结合解剖知识,讲解基础的生理功能:“心脏如泵,推动血液运行周身,输送养分氧气,带走废物。肺司呼吸,吐故纳新。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

最后,她提到药理:“万物相生相克,许多草木矿物皆可入药,或内服,或外用,须知其性味归经,知其功效主治,更须知其毒性禁忌。日后会有专人教授《本草》之学。而吾之所长,在于提纯增效,改良剂型,如那金疮药与麻沸散。”

她的讲授,条理清晰,内容新颖而震撼,将许多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台下,无论是年长的太医大夫,还是年轻的学徒,尤其是那些女学徒,无不听得如痴如醉,拼命地记忆、理解。

遇到听不懂的,无人因害怕而退缩。一个年轻的女学徒鼓起勇气,脸色通红但声音清晰地问道:“公主殿下,请问……请问那‘细菌’,究竟是何模样?为何水煮火烧便能杀死?”

杨景曦赞许地点头:“问得好。细菌极小,肉眼不可见,需借助特殊工具方可观测。日后若有机会,本宫或可让你们一观。至于为何水煮火烧可杀灭,因它们亦是生灵,绝大多数无法耐受高温。”

又一位男学徒问道:“殿下,您所绘之心肺位置,与《内经》所言略有出入,孰为准?”

“实践为准。”杨景曦肯定道,“理论需与实践结合,并经实践检验。尔等日后若有机会亲见,便可验证本宫所绘是否更贴合实际。”她并不完全否定古籍,而是引导他们思考与验证。

提问者络绎不绝,杨景曦皆耐心解答。就连她身边的六位女暗卫,也早已从最初的护卫姿态,渐渐沉浸于这闻所未闻的知识海洋中,眼神越来越亮,听得比谁都认真。她们这才明白,殿下那神乎其神的医术,背后竟是如此严谨而庞大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