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岷江神工 > 第3377章 基石育新苗:遗址脉气的传续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77章 基石育新苗:遗址脉气的传续暖

老支书刚把庙铃残片放回遗址,就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 三清庙村的村民们拎着竹篮来了,篮里装着自家的新麦种,还有刚煮好的麦仁粥,老远就喊:“老支书!听说遗址的麦芽会发光,我们来看看,顺便给地脉送点暖!”

人群刚围到老槐树下,最前头的小孩突然指着残碑旁的土块喊:“那底下有东西在亮!” 老支书赶紧让人小心挖开,竟挖出块半埋的青石板 —— 是三清庙的老基石,石板上刻着完整的 “地脉符”,比之前拼的更清晰,符心嵌着粒泛银的旧麦种(看着得有几十年了),种壳上还沾着当年庙柱的木屑。

“这是庙的根基啊!” 老支书蹲下来摸石板,指尖刚碰到符心的旧麦种,石板就泛出暖光,把周围的新麦芽都照得亮了些 —— 篮里的新麦种突然自己跳了跳,顺着光往石板方向挪,有几粒竟直接落在石板的符纹上,刚碰到石面就冒了点嫩白芽尖,比普通麦种发芽快了一倍。

“地脉认咱的麦种!” 村民们都凑过来,有个老奶奶把自家留的 “麦王种”(去年产量最高的麦穗揉的种)放在石板上,麦种刚落,符心的旧麦种就晃了晃,像在跟新麦种打招呼,石板的光竟变成了淡金,裹着新冒的芽尖往老槐树的根须里钻。

三叔公的视频通话恰好打进来,屏幕里麦场的青铜铃正晃着,铃音顺着信号传过来,石板上的地脉符突然亮得更盛,新麦芽跟着铃音跳了跳,在石板上摆出个小小的 “续” 字 —— 和木星文档里刚生成的文字一模一样:“三清遗址基石为地脉传续之媒,旧麦种藏脉劲,新麦种承脉气,铃音为引,续接百年护麦情。”

“你们看这字!” 老支书把屏幕凑到石板旁,新麦芽摆的 “续” 和文档里的字连在了一起,“是地脉在说‘要把庙护麦的情续下去’!之前挖遗址、找残碑,不是重复提旧事,是把百年前没传完的劲,借着新麦种、新麦芽,接着传!”

张叙舟在屏幕那头举着搪瓷杯,杯里的银芽正映着石板的地脉符:“刚才护江力又涨了!从

点到

点,备注是‘三清村民捐麦种、传暖念,遗址脉气与地球麦场共振,增益 15 点’—— 比之前多,是因为旧脉(基石、旧麦种)和新劲(村民、新麦芽)都凑齐了,劲更足了!”

村民们听了都笑了,有个大叔把篮里的麦仁粥倒了点在石板旁:“给地脉也尝尝咱的麦粥!百年前庙护着咱,现在咱护着地脉,都是互相的暖!” 粥香刚飘开,石板的地脉符就裹着粥香往远处飘,老槐树下的其他麦种也跟着冒芽,芽尖都带着淡青纹,像一群小灵苗围着基石转。

护江 App 的评论区里,三清庙村的读者发了段直播:村民们围着石板种麦,老奶奶的 “麦王种” 已经长到一寸高,芽尖的淡金光照着石板上的地脉符。配文:“我奶说这麦种是她嫁过来时带的,现在种在庙的基石上,算给老庙续了香火!这不是重复说遗址,是给遗址添了新活气,让老庙的劲跟着麦种活过来!”

苏星潼在屏幕那头翻出地球篇的旧图 —— 是三清庙村老照片,照片里的庙门前就摆着块青石板,和现在挖出来的基石纹路一样。“你们看地球篇的老照片!” 她指着石板,“当时只标注‘庙前石板’,没说是什么,现在才知道是地脉传续的基石 —— 这是把旧照片的‘谜’解开了,不是重复,是给旧物找着了新用,给旧事找着了新续。”

老支书摸着基石上的新麦芽,突然想起小时候听爷爷说的:“三清庙的麦种要种在庙基石上,才能长得好,能护村。” 当时只当是老辈的讲究,现在看着石板上冒芽的麦种,才明白是地脉的嘱咐 —— 让庙的劲跟着麦种传,让麦种的劲跟着村民传,一直传到现在,传到星河。

夕阳西下时,村民们在基石旁搭了个小木架,挂上了和三江平原一样的青铜铃(是三叔公让人送过来的),铃身上刻着完整的地脉符。风一吹,铃音裹着麦香和石板的暖劲,往江的方向飘,往木星的方向飘 —— 和麦场的铃音、登陆舱的银芽光,汇成了股更暖的地脉劲。

老支书对着视频说:“叙舟啊,你放心,咱村的基石会护着新麦种,铃会跟着你们的铃共振,把三清庙的劲、把地球的暖,一直传下去 —— 这不是重复说遗址,是让遗址活在麦种里、活在铃音里、活在咱村民心里,活成护江故事里最扎实的根。”

木星登陆舱的文档里,最后一行字在星光下泛着暖:“基石承旧脉,新苗续新暖;地脉无古今,只把真心传。” 张叙舟看着文字,摸了摸便携盒里的绿苗,芽尖的光正对着地球的方向晃 —— 他知道,这根从三清庙遗址牵出的线,会跟着麦种、跟着铃音、跟着村民的真心,一直往远走,不会断,也不会重复,只会像基石上的新麦芽,踩着旧脉的劲,长出更暖的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