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恒温箱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张叙舟盯着里面那片 1973 年的 a 星系陨石碎片,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碎片表面的 “星脉符文” 正在褪色 —— 三小时前,中科院的质疑函刚发到邮箱,直指祖父日记里的 “0.3 容错值” 是 “后人伪造的伪科学”,连带那页含陨石粉尘的纸页,也被批为 “哗众取宠的噱头”。
“他们说这是地球矿石染色的。” 老陈把咖啡杯捏得变形,屏幕上的学术论坛里,“打假专家” 正用放大镜对着日记照片冷笑:“1973 年的检测技术,根本测不出锶 - 73 同位素,这分明是用现代仪器合成的‘复古骗局’。” 护江力的数值在
上下震荡,像被质疑声拽着的秋千,金人的鳞片又开始不安地外翻。
张叙舟突然抓起陨石碎片,塞进培养皿里的符纹菌中。这些吃 “星脉能量” 的微生物,是 3008 章从黑沙里分离出的菌种,此刻正贪婪地吞噬着陨石粉末,代谢物在培养基上晕开淡金色的纹路 —— 那纹路,与三星堆金杖上的 “通天神树” 图案完美重合。
“全球联测。” 他拨通了 NASA 的视频电话,镜头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实验室正摆着同款陨石碎片,“你们测你们的,我们测我们的,让数据说话。”
消息一出,护江论坛的 “云监工” 直播间涌进 500 万人。甘肃老农王栓柱举着自家粮仓的陨石残片,说 “这石头泡水,麦种发芽率高三成”;埃及考古队把星途罐的陶土样本送进质谱仪,屏幕上跳出来的元素峰值,与祖父日记纸的检测结果分毫不差;连一向严谨的欧洲航天局都罕见地开启直播,他们的科学家用镊子夹起陨石粉末,对着镜头说:“这锶 - 73 的衰变周期,符合 a 星系的宇宙射线环境 —— 地球本土绝无可能生成。”
善念值的进度条像被注入了岩浆,55.1 亿→55.3 亿→55.5 亿,每涨 0.2 亿,实验室的恒温箱就发出一声轻响,符纹菌代谢出的星脉符文越发清晰。当第 100 家实验室的报告弹出 “同源性 99.73%” 时,张叙舟的银簪突然刺入培养皿,菌毯上的符文瞬间跃起,在半空组成完整的 “a 星脉图”,图中祖父的签名正与 1973 年观测站日志上的笔迹重叠。
“护江力
了!” 小林的尖叫差点震碎玻璃,金人胸口的质疑符文开始剥落,露出底下的 “信” 字 —— 那笔画里藏着祖父刻符刀的斜钩,与日记里的 “0.3” 尾端如出一辙。
就在这时,星脉钥匙突然从陈列柜里飞出,悬在陨石碎片上方。钥匙表面的星图与碎片共振,投射出一段模糊的影像:1973 年的戈壁滩,年轻的祖父正用星脉钥匙触碰刚坠落的陨石,陨石裂开的截面里,竟嵌着与当前 “银河护江号” 引擎相同的齿轮纹路。
“不是伪造,是传承。” 历史系教授在视频那头抹着眼泪,他举着祖父的观测笔记,“你们看这‘引擎校准参数’,和现在护江号的启动代码,只差三个数字 —— 那是祖父故意留的‘时代容错’!”
张叙舟的记忆突然被星脉钥匙勾动:15 岁生日那天,祖父把这把钥匙交给他,说 “等你能让它认主了,就知道我去了哪里”。此刻钥匙在他掌心发烫,一段被星尘覆盖的画面浮现:祖父站在 a 星系的某颗行星上,背景里的建筑有着与太庙金人相同的鳞片外墙,他对着镜头比出 “0.3” 的手势,口型像是在说 “等我”。
善念值在这时突破 55.8 亿,护江力暴涨 223 点,→,稳定得像焊死在仪表盘上。那些曾质疑的学术论坛,此刻齐刷刷换上了道歉声明,其中一条被顶上热评:“我们总以为古人不懂宇宙,却忘了他们抬头看星时,比我们更懂‘敬畏’二字。”
夜幕降临时,张叙舟把陨石碎片放回恒温箱。符纹菌在上面拼出的 “归” 字,正与星脉钥匙投射的影像重叠。他突然明白祖父为什么要留下 “容错值”—— 不是怕计算出错,是怕后人丢了 “相信” 的勇气,就像这陨石,穿越光年而来,总要有人敢伸手去接。
实验室的大屏幕上,补偿轨迹的误差已缩至 0.12 光年。老陈用新参数模拟飞行,星图上的飞船正顺着 β 星的旋臂滑行,引擎的每一次轰鸣,都与祖父观测笔记里的 “共振频率” 完美同步。
观战区的最后一条留言,来自王栓柱的孙子:“爷爷说,他种的麦子今年要多留 0.3 亩当种子,就像星星总要留条路给后来者。” 张叙舟望着屏幕上跳动的善念值,突然想给那页日记添句话:所谓真实,从来不是冰冷的数据,是像这陨石一样,带着宇宙的温度,砸进人心的裂缝里。
星脉钥匙在这时轻轻颤动,钥匙孔里渗出的金光,恰好能插进 3011 章发现的玉佩缺口 —— 当两者合拢的瞬间,实验室的灯光突然暗了下去,只有钥匙表面的星图还亮着,其中 a 星系的某颗行星,正闪烁着与地球相同的 “0.3” 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