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 > 第118章 税银入京,十里长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章 税银入京,十里长龙

景泰末年,凛冬已至。

京城的天空,铅云低垂,却挡不住朝阳门内外那冲天的热浪。

人潮如海,摩肩接踵。

从城门洞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通州官道,黑压压的人头望不到尽头。

整个京师的百姓,仿佛都从坊巷的每一个角落里涌了出来,汇聚于此。

他们在等。

等一个从江南归来的臣子。

等一支传说中,由金山银海组成的队伍。

“来了!”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官道的尽头。

地平线上,一个小小的黑点出现,然后迅速扩大。

那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杨”字大旗。

旗下,是数百名身披玄甲、杀气腾着的神机死士。他们护卫着第一辆四轮大车,缓缓驶来。

车轮,由坚硬的铁木包裹着铁皮,碾过冻得坚实的土地,发出沉重而规律的“咯吱”声。

那声音,仿佛不是车轮在转动,而是巨人的心脏在搏动,每一下,都狠狠地敲在所有人的心坎上。

车身被厚厚的油布覆盖,看不清里面装载着什么。

但那被车轮压出的、深达数寸的辙痕,却无声地宣告了它那令人窒息的重量。

这,只是第一辆。

紧随其后,是第二辆,第三辆,第一百辆……

一辆接一辆,首尾相连,如同一条由钢铁与财富构成的黑色长龙,从地平线的尽头,蜿蜒而来,无边无际。

整个世界,在这一刻,仿佛都失去了声音。

只剩下那单调而又震撼人心的车轮碾压之声,一遍又一遍,回荡在天地之间。

从清晨的第一缕曦光,到日上三竿。

从寒风刺骨,到暖阳当空。

这条黑色的长龙,依旧源源不断地从地平线涌出,仿佛永无止境。

先头部队早已入城半个时辰,后续的车队,却依旧在十里之外。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十里长龙!运银子的车队排了十里长!”

“天爷啊!一辆车得装多少银子?这几百辆车,得是多少钱?”

百姓们疯了。

他们丢下手中的活计,冲出家门,涌向长街。

他们爬上屋顶,探出窗沿,只为亲眼目睹这千古未有的奇观。

当那沉重的大车从他们面前驶过,当他们亲眼看到那坚硬的青石板路,都被压出一道道清晰的白痕时,压抑已久的惊叹与欢呼,终于如火山般轰然爆发!

“万岁!”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他们欢呼的,不仅仅是财富。

对于这些经历过土木堡之变、经历过瓦剌围城、经历过人心惶惶的京城百姓而言,这望不到头的银车,是比任何圣旨、任何捷报都更加真实、更加有力的证明。

证明国库充盈,证明边军有饷,证明他们的皇帝,有足够的力量,去守护这个国家,守护他们安稳的日子!

这,是强盛!是太平!

朝阳门的城楼之上,寒风凛冽。

大明朝的文武百官,此刻皆在此处。

他们不是自愿来的,而是被皇帝朱祁钰“请”来的。

那些曾经在朝堂上,痛心疾首,高呼“与民争利,必致大乱”的言官,此刻死死地扒着城墙垛口,看着下方那如同神迹般的运银长龙,脸色由青转白,由白转红,最后化为一片死灰。

羞愧、震撼、难以置信。

种种情绪,如同最锋利的刀子,反复切割着他们那颗被“祖宗之法”填满的心脏。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那些慷慨激昂的陈词,那些引经据典的道理,在这如山如海的实证面前,是何等的苍白,何等的可笑。

户部尚书陈循,这位掌管了大明钱袋子半辈子,却也穷了半辈子的老臣,此刻已是老泪纵横。

他用那双因激动而颤抖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眼眶,却怎么也擦不干那汹涌而出的泪水。

这不是银子。

这是大明的命!是无数将士的抚恤!是抵御鞑虏的军饷!是让这个帝国重新站起来的脊梁!

朱祁钰站在城楼的最高处。

风,吹动他绣着五爪金龙的袍角,猎猎作响。

他没有看城下那足以让任何帝王都为之疯狂的银龙。

他的目光,越过了百官,越过了城墙,落在了下方那一张张兴奋、激动、与有荣焉的百姓的脸上。

他看到了一个老兵,抚摸着自己断臂的伤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看到了一个妇人,将自己的孩子高高举起,指着那车队,说着什么。

他看到了一个读书人,对着那车队,深深地作揖,仿佛在朝拜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些,才是他的财富。

银子,可以被消耗。

但一个民族重新燃起的自信与骄傲,却足以支撑这个王朝,走过未来百年的风雨。

他知道,自己赢了。

不仅为国库赢得了金山银海。

更重要的,是为这个多灾多难的王朝,为这个在屈辱中挣扎的民族,赢回了那颗最宝贵、最强大的——人心。

日头,渐渐升至中天。

那条黑色的长龙,依旧在缓缓入城,仿佛要将整个江南的膏腴,都灌注进这座帝国的都城。

杨继宗骑在马上,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他抬起头,与城楼上那道负手而立的年轻身影,遥遥对视。

两人之间,隔着数百丈的距离,隔着喧嚣的人海。

但彼此的眼神,却在空中交汇。

没有言语。

君臣之间的信任、默契与承诺,尽在这一瞥之中。

杨继宗翻身下马,对着城楼的方向,单膝跪地,重重一拜。

城楼之上,朱祁钰微微颔首。

他缓缓转身,留给身后百官一个清瘦却无比伟岸的背影。

他的声音很轻,却如同惊雷,清晰地响彻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回宫。”

“开海之事,即刻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