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祥云缭绕,旭日东升。山巅之上,一座巨大的祭天高台拔地而起,以青石铺就,层层递进,直入云霄。高台四周,旌旗猎猎,玄色龙旗与红色战旗交相辉映,在晨光中舒展翻飞,猎猎作响。数十万吴军将士身着戎装,阵列整齐,肃立在高台之下,铠甲铿锵,气势如虹,目光灼灼地望向高台之巅,等待着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江南士族、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分列两侧,神情肃穆。百姓们则聚集在紫金山下,人头攒动,却鸦雀无声,空气中弥漫着庄重而激动的气息。历经战火洗礼,江南大地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一个新的王朝,即将在这片土地上诞生。
辰时三刻,吉时已到。
“吉时到,请吴王登坛!”礼官高声唱喏,声音穿透云霄,传遍紫金山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礼官的唱喏,鼓乐齐鸣,编钟古乐悠扬庄重,鞭炮声震天动地。吴三桂一身明黄色龙袍,腰束玉带,头戴冲天冠,面容刚毅,眼神深邃,一步步踏上祭天高台。龙袍上,九条金龙栩栩如生,在晨光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他身后,沈落雁、穆青岚、叶轻眉、苏凝香、白芷薇、慕容雪、楚嫣然、苏婉清等心腹重臣紧随其后。慕容雪伤势初愈,身着淡紫色宫装,由侍女搀扶着,脸上带着一丝苍白,却难掩眼中的激动与崇敬。纳兰沁作为参军,也位列其中,年轻的脸上满是肃穆,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吴三桂登上高台之巅,转身面对下方的将士、百官与百姓,目光缓缓扫过,眼中充满了感慨与坚定。从山海关起兵,到平定江南,再到击退清军的终极反扑,一路走来,无数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无数红颜知己生死相伴,才换来了今日的局面。他深知,这身龙袍,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与牺牲。
礼官上前,高声宣读祭天祝文:“维永熙元年,岁次甲子,辰月甲辰,吴王吴三桂,敢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只:昔者,胡虏入关,生灵涂炭,山河破碎,社稷倾颓。三桂不忍华夏沉沦,百姓遭殃,遂举义旗,聚义师,兴兵北伐,转战千里,历经百战,幸赖天地眷顾,将士用命,红颜相助,百姓支持,终平江南,复我故土,安我黎民……今三桂顺应天意,民心所向,登基称帝,国号大定,改元永熙,誓当励精图治,轻徭薄赋,民族团结,重农兴商,驱逐胡虏,统一全国,开创盛世,以慰天地,以安民心,以告英烈……尚飨!”
祝文宣读完毕,吴三桂手持玉圭,对着天地深深鞠躬,行祭天大礼。台下的将士、百官与百姓纷纷跪拜,山呼万岁,声音震彻天地,久久回荡。
祭天仪式结束,便是登基大典的核心环节——颁布《建国诏书》。
吴三桂接过内侍递来的诏书,展开,以洪亮而坚定的声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起兵以来,赖天地之灵,将士之力,红颜之助,百姓之拥,得以平定江南,根基稳固。今朕登基称帝,国号大定,改元永熙。兹颁国策三事:一曰轻徭薄赋,废除苛捐杂税,与民休息,鼓励农桑,发展工商,使百姓安居乐业;二曰民族团结,不分华夷,一视同仁,善待归降,安抚异族,共筑太平;三曰重农兴商,兴修水利,推广农技,规范贸易,畅通漕运,充实国库,以资北伐……凡我大定臣民,皆当同心同德,共襄盛举,驱逐胡虏,统一全国,共建盛世王朝!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将士们、百官们、百姓们再次跪拜,山呼万岁,激动的泪水从许多人的眼中流下。他们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启。
诏书颁布完毕,接下来便是分封功臣。这是登基大典中最庄重的时刻之一,也是对那些为大定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的最高嘉奖。
“传朕旨意,分封功臣!”吴三桂高声下令。
礼官逐一唱喏,被点到名的功臣,依次登上高台,接受册封。
“沈落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辅佐朕平定江南,稳固后方,功勋卓着,特封左丞相,总揽朝政,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府邸一座!”
沈落雁上前,跪拜接旨:“臣沈落雁,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她一身青色官袍,身姿挺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接过册封诏书,心中暗誓,定当辅佐陛下,完成统一大业。
“穆青岚,勇冠三军,冲锋陷阵,坚守防线,屡立战功,特封镇国大将军,掌管天下兵权,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宝剑一柄!”
穆青岚身着银甲,大步上前,跪拜接旨:“臣穆青岚,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她声音铿锵,眼中充满了忠诚与坚定,接过诏书与宝剑,心中默念:如眉,你看到了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陛下登基了,我们一定会完成你未竟的事业。
“叶轻眉,整合江南经济,保障军需,兴农兴商,充实国库,功勋卓着,特封户部尚书,负责全国财政,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府邸一座!”
叶轻眉上前,跪拜接旨:“臣叶轻眉,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她一身紫色官袍,气质温婉却不失干练,接过诏书,心中暗下决心,定当管好国库,为北伐大业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苏凝香,洞察敌情,屡献奇策,潜伏敌营,传递情报,为战事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特封情报总管,统领红袖阁,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软剑一柄!”
苏凝香一身黑衣,步履轻盈,上前跪拜接旨:“臣苏凝香,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她眼神锐利,接过诏书与软剑,心中暗誓,定当完善情报网络,为北伐大军保驾护航。
“白芷薇,医术高明,救治伤员,设立医学院,培养人才,减少非战斗减员,功勋卓着,特封太医院院使,掌管全国医疗,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药材千斤!”
白芷薇一身素衣,上前跪拜接旨:“臣白芷薇,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她语气温柔却坚定,接过诏书,心中默念,定当竭尽所能,救治更多的将士,为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苏婉清,撰写英烈传,激励士气,制定文化政策,兴办教育,凝聚人心,功勋卓着,特封礼部尚书,制定礼仪制度,掌管全国文化教育,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笔墨千套!”
苏婉清一身粉色官袍,上前跪拜接旨:“臣苏婉清,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她眼中带着泪光,接过诏书,心中暗誓,定当弘扬英烈精神,发展文化教育,为大定王朝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楚嫣然,选拔人才,建立政务体系,稳定地方秩序,功勋卓着,特封吏部尚书,负责全国人才选拔与政务管理,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府邸一座!”
楚嫣然一身蓝色官袍,上前跪拜接旨:“臣楚嫣然,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她身姿优雅,眼中充满了自信,接过诏书,心中暗下决心,定当选拔更多优秀人才,完善政务体系,为王朝的稳定与发展效力。
“凌霜,率领水师,肃清航道,保障漕运,屡败敌军,功勋卓着,特封水师提督,掌控全国水师,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战船十艘!”
凌霜一身银甲,上前跪拜接旨:“臣凌霜,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她声音洪亮,眼中充满了豪情,接过诏书,心中暗誓,定当守护好江河湖海,为北伐大军提供畅通的水上通道。
“慕容雪,勇冠三军,舍身救主,坚守防线,屡立战功,特封镇北将军,镇守山海关,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宝剑一柄!”
慕容雪由侍女搀扶着,上前跪拜接旨,声音带着一丝虚弱,却无比坚定:“臣慕容雪,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她眼中带着泪光,望着吴三桂,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忠诚。
“纳兰沁,辅佐丞相,处理政务,出谋划策,颇有才干,特封参军,辅佐左丞相沈落雁,参与朝政,赐黄金五百两,锦缎五十匹,府邸一座!”
纳兰沁上前,跪拜接旨:“臣纳兰沁,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年轻的脸上满是激动与坚定,接过诏书,心中暗誓,定当努力辅佐沈丞相,为王朝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功臣分封完毕,高台之上,吴三桂看着眼前这些与自己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红颜知己与心腹重臣,心中感慨万千。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他才能走到今天,才能建立这个新的王朝。
就在此时,吴三桂话锋一转,神情变得无比庄重,眼中带着一丝泪光:“朕登基称帝,开创大业,最不能忘的,是那些为了这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烈们。尤其是柳如眉将军,她勇冠三军,忠心耿耿,为了掩护大军撤退,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勇敢。她的功绩,永载史册;她的精神,永垂不朽!”
说到此处,吴三桂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以无比坚定的声音下令:“传朕旨意,追封柳如眉为忠烈皇后,将其灵位迁入太庙,与历代先祖并列,受后世子孙祭拜!赐其家人良田千亩,黄金万两,世袭爵位,以慰英烈在天之灵!”
此言一出,高台之下,将士们、百官们、百姓们无不感动落泪。穆青岚、慕容雪等人更是泣不成声,她们想起了柳如眉生前的音容笑貌,想起了她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心中充满了悲痛与崇敬。
礼官捧着柳如眉的灵位,缓缓走上高台。灵位之上,“忠烈皇后柳氏之位”八个金色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吴三桂亲自接过灵位,小心翼翼地将其安放在太庙的牌位之列,然后对着灵位深深鞠躬,眼中泪光闪烁:“如眉,你看到了吗?我们成功了,我登基了,我封你为忠烈皇后,你永远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人,是大定王朝最尊贵的皇后。我一定会完成你未竟的事业,统一全国,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以此告慰你的在天之灵。”
灵位安放完毕,全场肃立,默哀片刻。空气中,仿佛还回荡着柳如眉在战场上的呐喊,她的英魂,如同守护天使,庇佑着这个新生的王朝。
登基大典在庄重而感人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消息传遍江南,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张灯结彩,欢呼雀跃,庆祝新王朝的诞生。江南士族们也纷纷上表庆贺,表达对大定王朝的忠诚与支持。南明残余势力见大势已去,民心所向,再也无力掀起波澜,彻底失去了民心,江南的统治彻底稳固。
南京城内,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王府被改为皇宫,宫女、内侍各司其职,皇宫内外,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沈落雁等重臣齐聚御书房,与吴三桂商议北伐大计。
“陛下,如今江南已定,新朝奠基,将士士气高昂,粮草军械充足,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沈落雁率先开口,语气坚定。
吴三桂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诸位爱卿,北伐统一,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朕意已决,三日后,在南京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吹响北伐的号角,一举驱逐胡虏,统一全国!”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齐声跪拜,眼中充满了坚定与豪情。
御书房外,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新王朝的旗帜在皇宫之上高高飘扬,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一场席卷全国的统一战争,即将拉开序幕,一个统一、繁荣、昌盛的新王朝,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