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三桂称帝 > 第198章 江南整合收官,经济奠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8章 江南整合收官,经济奠基

江南的暮春,烟雨朦胧,秦淮河畔的垂柳抽出新绿,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河水中,晕开层层诗意。经历过战乱的江南大地,如今已褪去硝烟,焕发出勃勃生机。南京城作为吴军的根基所在,更是车水马龙,商旅不绝,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户部衙署内,叶轻眉正站在一幅巨大的江南舆图前,指尖在各州府的标记上轻轻滑动,眼中闪烁着运筹帷幄的光芒。

山海关大捷的消息传回江南后,叶轻眉便加快了江南经济整合的步伐。她深知,北伐大业即将开启,江南作为吴军的后勤基地,必须具备充足的财力、物力,才能支撑起一场席卷全国的统一战争。此前推行的“盐铁官营、漕运联运”制度已初见成效,如今,她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更加完善、高效的经济体系,为北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大人,江南各州府的税收章程已经拟定完毕,请您过目。”一名幕僚捧着厚厚的卷宗,恭敬地递到叶轻眉面前。

叶轻眉接过卷宗,仔细翻阅起来。这份税收章程,是她联合江南士族与商贾代表,经过反复商议制定的。章程废除了以往繁杂的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税制”,按土地肥瘦、产业规模分级征税,既保证了官府的财政收入,又减轻了百姓与商贾的负担。同时,章程还规定,对积极参与军需供应的商贾,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以激励他们为北伐大业出力。

“很好。”叶轻眉合上卷宗,满意地点了点头,“即刻将这份章程下发到江南各州府,严格执行。同时,派遣专人前往各地督查,严禁地方官吏擅自加征赋税,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属下遵命。”幕僚躬身领命,转身离去。

叶轻眉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细雨中的江南景致,思绪却飘向了远方。除了税收制度,盐铁、丝绸、粮食等核心产业的规范整合,也是重中之重。她已下令,在江南各地设立盐铁管理署,统一管理盐铁的生产、运输与销售,杜绝私人垄断与走私,确保盐铁资源能够优先供应军需。同时,她还牵头成立了江南丝绸同业公会,规范丝绸的生产标准与贸易价格,将江南丝绸打造成享誉全国的品牌,既能为军队提供优质的衣物被褥,又能通过对外贸易赚取巨额利润,充实国库。

粮食生产,更是经济整合的核心。江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战乱导致大量农田荒芜,水利设施损毁严重。为了恢复粮食产量,叶轻眉奏请吴三桂,颁布了“劝农令”:凡是开垦荒地者,三年内免征赋税;修复水利设施者,给予物资与人力支持;同时,官府向百姓提供优质稻种,并派遣农官前往各地,指导百姓科学耕种。

在苏州郊外的农田里,几名农官正带领着百姓们修复灌溉水渠。水渠旁,大片荒芜的农田已被重新开垦,嫩绿的秧苗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势喜人。一位老农握着农官的手,脸上满是感激:“多亏了叶大人的好政策,我们才有了耕种的底气。今年一定能有个好收成,为北伐大军多缴粮食!”

农官笑着回应:“老人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有粮食充足,前线的将士们才能安心打仗,早日统一全国,让大家过上太平日子。”

除了修复农田与水利,叶轻眉还大力推广新式农具与耕作技术。她从江南士族手中征集了一批善于耕种的能工巧匠,改良了曲辕犁、水车等农具,使其更加轻便、高效。同时,她还鼓励百姓兴修梯田、开挖鱼塘,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她的推动下,江南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仅半年时间,便超额完成了军需储备的任务,不仅能满足前线将士的需求,还能储备大量余粮,应对突发状况。

就在叶轻眉忙于整合江南经济的同时,长江之上,凌霜率领的长江水师也正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南明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纠集了一支水师,盘踞在长江下游的崇明岛一带,时常袭扰吴军的漕运船队,严重威胁着江南物资运往北方的通道安全。为了彻底掌控长江与黄海航线,保障漕运安全,凌霜奉命率领水师,围剿这支南明残余水师。

长江水面上,战船林立,旌旗猎猎。凌霜一身银甲,站立在旗舰的甲板上,目光锐利如鹰,紧盯着远处崇明岛方向的南明水师战船。她手中的令旗一挥,高声下令:“全军出击,目标崇明岛,务必彻底击溃南明水师,肃清长江航道!”

“遵命!”水师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彻江面。

吴军水师的战船如同离弦之箭,朝着南明水师的战船冲去。南明水师的战船大多破旧不堪,士兵们也士气低落,面对吴军水师的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凌霜亲自率领先锋战船,冲入南明水师的阵中,船上的火炮轰鸣,一颗颗炮弹精准地命中南明水师的战船,火光冲天,木屑飞溅。

南明水师的主帅见势不妙,想要率领残部突围,逃往黄海。凌霜早已料到他的企图,下令水师战船分三路包抄,将南明水师的战船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战,南明水师全军覆没,主帅被生擒,崇明岛被吴军收复。

此战之后,长江与黄海航线彻底被吴军掌控。凌霜率领水师,在长江与黄海沿线设立了多个巡检站与护航队,日夜彻底,确保漕运船队的安全。从此,江南的粮食、丝绸、军械等物资,通过漕运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前线,再也不用担心被袭扰的风险。

经济整合的同时,江南的政务管理体系也在楚嫣然的主持下,日趋完善。山海关大捷后,楚嫣然从河南返回江南,全身心投入到江南的人才选拔与政务建设中。她深知,一个强大的政权,不仅需要充足的财力、物力,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官僚队伍。

在南京城内,楚嫣然设立了“江南贡院”,面向江南各州府选拔人才。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选拔打破了门第限制,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报名参加。选拔考试分为文试与策试,文试考察经史子集,策试则侧重考察考生对政务、军事、经济的见解。

考试当天,江南贡院内人头攒动,数千名考生齐聚一堂,奋笔疾书,希望能通过考试,为新朝效力。楚嫣然亲自担任主考官,在贡院内巡视,看着考生们认真答题的模样,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经过严格的选拔,一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楚嫣然将他们分为三等:一等者,送往南京政务学堂深造,学习政务管理知识,毕业后直接任命为州府级官吏;二等者,任命为县级官吏,协助处理地方政务;三等者,分配到各地县衙,担任幕僚或文书,积累政务经验。

为了提高官僚队伍的素质,楚嫣然还在南京设立了政务学堂,邀请江南的名士与资深官吏担任讲师,教授政务管理、法律、财税等知识。同时,她还制定了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定期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予以提拔,考核不合格者予以降职或罢免,确保官僚队伍的高效与廉洁。

在楚嫣然的努力下,江南的政务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地方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各级官吏各司其职,积极推行官府的各项政策,为江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江南的文化建设,也在苏婉清的主持下,蓬勃开展。山海关大捷后,《忠烈传》在江南与北方广泛流传,极大地激励了军民士气。苏婉清借此机会,进一步推进江南的文化建设,她深知,文化是凝聚人心、稳定政权的重要力量。

苏婉清首先提出“尊崇儒术,兼容百家”的文化政策,尊奉孔子为至圣先师,在江南各地修复孔庙,兴办儒学,邀请儒家名士讲学,弘扬儒家的仁爱、礼义之道,以教化百姓,稳定社会秩序。同时,她也鼓励其他学派的发展,允许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交流、碰撞,营造了宽松的文化氛围。

为了培养人才,苏婉清还在江南各地兴办学校,从蒙学开始,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蒙学主要教授识字、算术、礼仪等基础知识,为适龄儿童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县学与州学则教授经史子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辨能力;南京的国学,则是江南的最高学府,汇聚了全国的顶尖学者,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为新朝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此外,苏婉清还组织江南的文人墨客,编纂典籍,整理文化遗产。她下令收集战乱中散佚的书籍,建立江南图书馆,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同时,她还鼓励文人创作,歌颂吴军的英勇事迹,赞美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词、文章、书画作品,丰富了江南的文化内涵。

在苏婉清的努力下,江南的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士人阶层对吴军政权的认同感日益增强,百姓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显着提高。文化的繁荣,不仅凝聚了人心,更提升了吴军政权的软实力,为北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数月后,江南的经济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统一的税收制度高效运行,盐铁、丝绸、粮食等产业蓬勃发展,漕运航线安全畅通,政务管理体系完善,文化事业繁荣昌盛。江南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商贾财源广进,士人积极献策,为北伐大业积蓄了充足的财力、物力与人力。

叶轻眉、凌霜、楚嫣然、苏婉清四人,齐聚南京王府,向留守南京的沈落雁汇报江南整合的成果。

“沈军师,经过数月的努力,江南的经济整合工作已全部完成。如今,江南的粮食产量足以支撑北伐大军三年之需,盐铁、丝绸等物资储备充足,漕运航线安全畅通,政务与文化建设也已步入正轨,完全可以为北伐大业提供坚实的保障。”叶轻眉率先汇报,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凌霜也补充道:“长江与黄海航线已被我水师彻底掌控,南明残余水师已被肃清,漕运船队可以安全地将物资运往北方前线。同时,水师也已休整完毕,随时可以配合北伐大军,从海上发起进攻。”

楚嫣然点了点头:“江南的官僚队伍已组建完成,各级官吏皆已到任,政务管理体系运行高效,地方秩序稳定,百姓们支持北伐的热情高涨,可以确保后方的稳定。”

苏婉清最后说道:“江南的文化建设成效显着,《忠烈传》深入人心,儒学兴盛,教育体系完善,士人阶层积极支持吴军政权,军民士气高昂,为北伐统一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沈落雁听着四人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繁荣的南京城,感慨道:“你们辛苦了。江南是我军的根基,如今根基稳固,物资充足,民心所向,北伐大业,指日可待。我会立刻将江南的情况上报吴王,让他放心。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吹响北伐统一的号角,完成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大业。”

四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江南的整合收官,不仅为北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预示着一个新王朝的即将诞生。一场席卷全国的统一战争,已箭在弦上,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