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庄园深处的宁静,被一份来自最高掌权者的特殊“考卷”打破了。这并非正式的家族会议,而是一次仅限于极少数核心成员知晓的私下测试。傅佳龙将张丽涵和傅天豪同时召至他那间充满书香与威仪的书房。
书房内,傅佳龙端坐主位,傅宇成和傅宇奇分别坐在两侧下首,气氛肃穆。张丽涵和傅天豪则站在书桌前,如同等待老师发问的学生。
傅佳龙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两人,没有多余的情绪,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审视。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却字字清晰:
“这里有一个虚拟的商业案例。你们各自拿回去,三天后,交一份完整的策划案给我。”
他没有解释原因,也没有设定具体目标,只是将一个封装好的文件袋分别递给张丽涵和傅天豪。这突如其来的考核,意图不言而喻——傅佳龙要在相对公平的起点上,亲自考察和对比这两个年轻一辈中,最有可能影响傅家未来走向的孙辈,究竟孰优孰劣。
傅天豪接过文件袋,手指微微收紧,脸上闪过一丝紧张,随即又被一种急于证明自己的迫切所取代。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目光挑衅般地瞥了身旁的张丽涵一眼。
张丽涵则要平静得多。她双手接过文件袋,恭敬地微微躬身:“是,爷爷。” 她心中明镜一般,这既是考验,也是机遇。是傅佳龙对她能力的进一步探底,也是她向这位家族掌舵人展示自身价值的绝佳舞台。
回到房间,张丽涵拆开了文件袋。案例描述的是一个名为“晨曦科技”的虚构初创公司,掌握一项前景广阔但尚未完全成熟的新能源技术,面临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迭代迅速等多重困境。要求是为“晨曦科技”制定一份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与融资规划。
案例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涉及技术评估、市场分析、财务预测、风险控制、战略抉择等多个层面,极其考验分析能力和商业大局观。
张丽涵没有立刻动笔。她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反复研读案例细节,查阅了大量关于新能源行业的最新报告、技术路线分析和资本市场动态。她将自己代入“晨曦科技”cEo的角色,思考着每一个决策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她认为,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晨曦科技”不应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应采取“深耕技术,小步快跑,建立壁垒”的稳健策略。融资方面,她建议优先引入具有产业背景和耐心资本的战略投资者,而非单纯追逐高估值的财务投资,以换取技术验证和市场导入的时间与资源。
她的策划案结构严谨,数据详实,逻辑清晰。不仅分析了外部机会与威胁,更深刻剖析了公司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她对潜在风险的考量尤为周密,甚至模拟了几种可能出现的极端市场情况下的应对预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远见。
而另一边,傅天豪的反应则截然不同。拿到案例后,他先是烦躁地抱怨了几句,觉得老爷子多此一举。在他看来,这种虚拟案例毫无意义。他草草浏览了一遍,便想当然地认为,这种科技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快速融资、烧钱扩张、抢占市场。
他找来一个与他交好、惯会溜须拍马的助理,让对方按照他的思路,套用了一些华丽的商业模型术语和看似激进的市场预测,拼凑出了一份策划案。案中充满了“颠覆性创新”、“指数级增长”、“打造生态闭环”等浮夸辞藻,却对核心技术落地的难度、现金流管理的风险、以及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缺乏深入考量,通篇弥漫着一股急功近利的气息。
三天后,两人将策划案呈交到傅佳龙的书房。
傅佳龙戴上老花镜,看得非常仔细。他先看了傅天豪的方案,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未发一言,放到了一边。随后,他拿起张丽涵那份厚实得多、标注也清晰得多的策划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书房里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傅宇成面色平静,眼神中却隐含期待。傅宇奇则有些坐立不安,不时瞥向父亲的表情。
良久,傅佳龙缓缓放下张丽涵的策划案,摘下了老花镜。他没有点评具体内容,目光再次扫过站在面前的两人,最终落在张丽涵身上,停留了数秒。
那目光中,有审视,有衡量,最终化为一丝极其细微、却真实存在的……认可。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对两人挥了挥手:“好了,你们出去吧。”
没有评价,没有排名。但这无声的结局,本身就是最明确的答案。
傅天豪似乎松了口气,觉得自己至少没挨骂,带着一丝侥幸,率先离开了书房。
张丽涵则恭敬地行礼后,才缓步退出。她知道,这份“考卷”的分数,已经清晰地写在了爷爷的心中。这场无声的较量,高下立判。
爷爷的考卷,不仅考察了他们的商业才能,更照见了他们的心性与格局。张丽涵用她的扎实、缜密与远见,交上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也在这场关乎未来家族话语权的隐性竞争中,赢得了至关重要的一分。而傅天豪那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方案,则让他在爷爷心中的评价,无疑又跌落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