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后几天,韩东白天在处里处理日常事务,晚上就在办公室整理调研笔记,思考对策。

他把看到的问题、听到的建议分门别类,归纳成几个方面。

一是物防技防有短板,比如货场围墙破损、照明不足、重点物资看守措施单一。

二是人防力量捉襟见肘,基层警力不足,巡逻覆盖面有限,疲于奔命。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细化,比如对长期闲置设施的管理责任不清,部门间协调效率不高。

四是部分设施设备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他结合自己在基层工作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一些改进思路。

比如,对于货场安全,是否可以推动在重点区域加固围墙、增设照明,协调车站行政方面增加固定的看守岗或巡逻频次。

对于警力不足,能否优化勤务模式,采取重点时段重点布防、动静结合的方式,提高现有警力的使用效率。

对于部门协调,能否建立更顺畅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站区联防联控会议。

对于老旧设施,则需要向局里打报告,让上面领导去和其他部门协调,申请专项经费,逐步更新改造。

他把这些想法草拟了一份简要的汇报提纲,准备在周一的处务会上提出,供大家讨论。

周一上午,处务会照常进行,各科汇报完工作后。

周明远处长看向韩东:“韩处,上周你下去跑了几趟,摸了不少情况,给大家说说吧。”

韩东点点头,打开笔记本,把自己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和初步思考,条理清晰地说了一遍。

他没有空泛地指责,而是摆事实、讲困难,提出的建议也力求具体可行。

听完韩东的汇报,会场安静了片刻,周处长首先开口:“嗯,韩处摸上来的情况很实在,问题抓得也比较准。

这说明沉下去调研很有必要,不能总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大家谈谈看法,韩处提出的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怎么解决?”

二科科长王友率先接话,他管治安,对韩东提到的货场看守、巡逻力量不足的问题感触最深。

“韩处说的确实是实情,下面派出所的同志经常跟我叫苦,站区那么大,就那几个人,真是跑断腿也看不过来。

优化勤务模式我觉得可行,能不能搞个‘错时巡逻’、‘重点布防’,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还有就是跟车站保卫科、装卸队的联防,得加强,光靠我们公安一家,确实吃力。”

三科科长赵德柱也深有同感,他管运输安全,对设备老化问题最头疼:“有些小站的信号机、道岔,还是鬼子留下来的老古董,不出事是万幸。

韩处建议打报告申请经费更新,我赞成,但这事牵扯面广,需要局里甚至部里统筹,咱们处里可以先摸个底,把最急需更新的点列出来,逐级上报。”

一科科长李建国推了推眼镜,语气平稳地补充了一点:“物防技防要加强,但思想防线更不能松,近期社会面上有些动向,值得警惕。

建议在各站段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群众的警惕性,打好人民战争。”他这话是从政保角度提的,站位更高。

四科副科长刘强和五科孙振武也分别从货运保卫和警卫角度谈了些具体想法。

周处长见大家讨论得热烈,总结道:“好,问题摆出来了,思路也有了些。

这样,韩处,你牵头,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把刚才提到的几个重点问题,特别是货场安全、警力优化、老旧设施排查这几块,尽快拿出一个更细致的工作方案出来。

老王、老赵,你们科是主力,全力配合韩处,老李,你们科也从政保角度,配合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搞出来,处里讨论通过后,我向局领导汇报,争取支持。”

“好的,周处。”韩东点头道。

散会后,韩东立刻行动起来,他让内勤老陈找来了相关的规定文件、历年的事故案例以及各站段的基础数据。

然后,他分别找王友和赵德柱深入交谈,详细了解当前勤务模式的具体困难和老旧设施的确切底数。

王友找来几个重点派出所的所长一起座谈,赵德柱则搬来了一堆线路和设备台账。

韩东听得认真,问得仔细,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好几天,韩东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

他伏在案头,对照着调研笔记和座谈记录,反复斟酌方案的可行性和措辞。

既要直面问题,又要考虑实际条件和可能遇到的阻力;既要提出目标,又要明确步骤和责任分工。

王红英见他每天回来很晚,眼里带着血丝,心疼地劝他注意身体,韩东总是笑笑说:“没事,刚接手,得多用点功。”

几天后,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站车安全保卫工作的几点措施》摆在了周处长的办公桌上。

方案内容实在,措施具体,既有眼前能做的,也有需要长远规划的。

周处长仔细看后,满意地点点头:“东子,辛苦了,方案搞得不错,很有针对性,我明天就向局长汇报。”

一周后,局里批准了保卫处上报的方案,随后铁道财务部拨付了一笔有限的经费,用于优先解决几个重点货场的照明和围墙修补问题。

同时,要求各单位协调配合,虽然经费有限,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但这是一个积极的开始。

根据方案,韩东和王友、赵德柱等人开始具体落实。

他们选择了问题比较突出的永定门货场和西直门客站作为试点。

韩东又多次下去,协调车站方面整修围墙、加装灯泡,和派出所同志一起研究“错时巡逻”的排班表。

看着以前漆黑一片的货场角落亮起了灯,巡逻的班次更加科学,民警们的疲惫感有所缓解,他心里才踏实一些。

这项工作推进起来并不容易,协调部门、申请物资、说服人员,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有时为了几盏灯泡、一段铁丝网,都得磨破嘴皮子。

但韩东不怕麻烦,他坚持一条,只要对安全有利,对基层减轻负担有益,再难也要推动。

在这个过程中,处里的同志们对这位新来的副处长渐渐有了新的认识。

韩东不搞花架子,不指手画脚,而是实实在在地下去跑,接地气,想办法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虽然有时要求严、催得急,但大家心里是服气的。

连一开始有些观望的李建国,偶尔也会就一些涉及面广的安全问题,主动来找韩东商量。

当然,机关工作远不止这一项,日常的文件流转、会议安排、上下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千头万绪。

韩东就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努力适应着新的工作节奏。

他慢慢熟悉了各科室的职能分工,记住了关键人员的面孔,学会了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把握分寸,处理事务越来越有条理。

晚上回到家,有时丫丫会好奇地问:“爸爸,你现在在局里,还抓坏人吗?”

韩东会摸摸丫丫的头,笑着说:“抓啊,不过爸爸现在想的是,怎么让坏人更不好下手,让火车跑得更安全。”丫丫似懂非懂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