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极限攀升 > 第65章 医疗舱的紧急救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雨后的空气还带着泥土的腥气,据点西墙的修复工作已进入尾声。自上周遭遇变异兽冲击后,这面斑驳的围墙就成了幸存者们的心结——生产组的五名队员轮班作业,手里的铁铲、撬棍碰撞着砖石,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在满是灰尘的脸上冲出一道道白痕。

“再加把劲!天黑前必须把这截缺口补好!”组长周强抹了把脸,将一块半人高的水泥砖递给出力最猛的李建国。后者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沾着灰的牙齿:“强子哥放心,咱这膀子力气可不是白练的!”话音刚落,他脚下的脚手架突然晃了晃——昨夜的雨水泡软了地基,最底层的木架已经微微倾斜。

没人注意到这转瞬即逝的异常。李建国俯身去搬另一块砖块时,头顶上方传来“咔嚓”一声脆响——一截老化的钢筋突然断裂,堆在墙顶的三叠砖块失去支撑,像瀑布般倾泻而下。

“小心!”周强的吼声刺破了工地的嘈杂。可一切都太迟了,李建国只来得及抬头,一块棱角锋利的砖块就重重砸在他的额角,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染红了他的眉眼。他闷哼一声,身体像断线的风筝般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重重砸在冰冷的地面上。

“建国!”“快叫人!”混乱瞬间爆发。生产组的队员们扑过去,只见李建国额角的伤口还在汩汩冒血,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惨白,呼吸也越来越微弱。有人慌乱地想用布条按住伤口,却被涌出的血浸透,根本止不住。

“让开!”一道清亮的女声挤开人群,是负责医疗后勤的苏晴。她刚从物资仓库盘点回来,手里还攥着账本,见状立刻扔到一边,蹲下身掀开李建国的眼皮,又摸了摸他的颈动脉,脸色凝重:“颅内可能有震荡,失血太快,必须立刻用医疗舱!”

医疗舱是半个月前搜救队在废弃医院找到的稀有设备,启动一次需要消耗珍贵的能量晶体——目前据点里仅剩4颗储备晶体,是杨帆带队冒死从变异兽盘踞的研究所里抢回来的,一直被锁在物资室的保险柜里,谁都没舍得动。

“我去叫杨帆!”一名队员撒腿就往指挥室跑。苏晴则指挥着两人小心翼翼地抬起李建国的四肢,“慢着点,别晃动他的头部!”她一边快步引路,一边从口袋里摸出急救包,用止血钳暂时夹住伤口附近的血管,可指缝间还是不断渗出血迹,滴在地面上,形成一串刺眼的红痕。

指挥室里,杨帆正在和后勤组核对物资清单。听到消息后,他猛地站起身,抓起保险柜的钥匙就往外冲,连外套都没顾上穿。“晶体在哪?”他一边跑一边问迎上来的队员。“在物资室保险柜里!”“直接去医疗舱!”

医疗舱安置在据点最内侧的房间里,银灰色的舱体泛着冷光,上面的指示灯还处于休眠状态。苏晴和队员刚把李建国放在舱体的躺板上,杨帆就抱着一个铁盒冲了进来,打开盒盖,四颗菱形的蓝色晶体躺在丝绒垫上,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启动需要两颗。”苏晴盯着医疗舱的操作面板,手指悬在启动键上,“剩下的……”“先救人!”杨帆没有丝毫犹豫,捏起两颗晶体塞进舱体侧面的插槽里。周强紧跟着跑进来,看到杨帆拿晶体的动作,下意识地喊了一声:“等等!这晶体就剩这么点了,要是再有别的情况……”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李建国微弱的呻吟打断。杨帆按下启动键,沉声道:“人要是没了,留着晶体有什么用?”

“嗡——”医疗舱突然发出低沉的震动声,插槽里的晶体瞬间亮起刺眼的蓝光,顺着舱体的纹路蔓延开来。躺板缓缓缩进舱内,透明的舱门自动合上,上面的显示屏开始跳动数据:“生命体征检测中……出血点定位……修复程序启动……”

蓝光越来越亮,透过舱门映在每个人的脸上。众人都屏住呼吸,盯着显示屏上的数字——血压从50\/30逐渐回升,心率从微弱的40次\/分钟慢慢稳定在70次\/分钟,舱内的扫描光线在李建国额角的伤口处来回移动,肉眼可见的,那道狰狞的伤口正在慢慢收缩,渗出的血液逐渐凝固、消失。

十分钟后,蓝光渐渐暗淡,晶体的光芒也弱了下去。舱门缓缓打开,李建国的眼睛动了动,慢慢睁开,声音还有些虚弱:“我……我没事了?”

“醒了!真的醒了!”队员们激动地欢呼起来。苏晴上前检查了一下他的伤口,已经愈合得只剩下一道浅浅的红痕,脉搏也恢复了正常,她松了口气,对杨帆点了点头:“脱离危险了,再观察半天就行。”

周强站在一旁,看着李建国清醒的样子,脸上的不舍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愧疚:“是我太固执了,刚才不该拦着你。”杨帆拍了拍他的肩膀,把剩下的两颗晶体放回铁盒:“这两颗锁回保险柜,优先留给医疗舱备用,以后不管什么情况,救人永远是第一位。”周强重重地点头:“我明白。”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据点。原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的幸存者们都围到了医疗舱门口,看着从舱里坐起来的李建国,脸上满是震惊和庆幸。“真没想到这东西这么厉害,刚才我还以为建国要不行了……”“多亏了杨帆和苏晴反应快,不然咱们又要少一个兄弟。”

人群里,张某低着头站在最后面,脸上有些发烫。他之前一直觉得修复围墙是“吃力不讨好”的活,每天要么偷懒躲在宿舍里,要么抱怨物资分配不公,后勤组让他帮忙搬物资,他也推三阻四。可刚才看到李建国出事时,所有人都拼了命地救人,杨帆毫不犹豫地用掉珍贵的晶体,苏晴冷静地处理伤口,就连平时和他一样爱抱怨的队员,都在尽心尽力地搭把手——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实在太自私了。

等人群渐渐散去,张某走到后勤组组长面前,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王哥,下午搬物资的活,算我一个吧。我力气大,能搬重的。”王组长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就等你这句话呢!”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医疗舱的房间,李建国靠在躺板上,握着杨帆的手连连道谢。苏晴正在记录医疗舱的使用数据,周强则带着生产组的队员回到了围墙边,只是这次,每个人都多了一份谨慎,有人主动去检查脚手架的稳固性,有人找来木板垫在地基下。远处,张某正和后勤组的人一起搬着粮食袋,额头上的汗水亮晶晶的,却没再抱怨一句。

杨帆看着这一幕,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自从灾难爆发后,幸存者们总是因为物资、安全等问题产生矛盾,团队像一盘散沙。可今天的事让他明白,真正的凝聚力从来不是靠命令逼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次共渡难关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医疗舱不仅救了李建国的命,更像一剂粘合剂,把所有人的心都紧紧粘在了一起。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保险柜钥匙,眼神变得坚定。剩下的两颗晶体只是暂时的储备,要想让医疗舱真正成为大家的“护身符”,必须尽快找到更多的能量晶体。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个更团结、更有力量的团队。

夜色渐浓,据点里的灯光一盏盏亮起。食堂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话题不再是抱怨和焦虑,而是讨论着明天如何加固围墙,如何安排搜救队出去寻找晶体。张某主动给李建国盛了碗热汤,周强则和杨帆商量着要制定更严格的安全规范。

苏晴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悄悄对杨帆说:“你看,大家好像不一样了。”杨帆笑了笑,望向窗外漆黑的夜色:“这只是开始。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医疗舱的蓝光在黑暗中一闪而过,像是在为这个重新凝聚起来的团队,照亮了前行的路。而他们都清楚,下一次的挑战或许很快就会到来,但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