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2章 九二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章 九二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译文: 鹤在树荫下鸣叫,其子应和;我有美酒,愿与你共饮。

含义: 诚信感通,如鹤鸣子应(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彼此信任,共享美好(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象征诚信能引发共鸣,建立深厚情谊。

九二故事:

“铁面仁心”孚心的名声,如同掠过陶丘城的风,并未局限于这一隅之地。

数月后,一纸调令抵达,擢升他为外交副使,即刻前往国都,随正使赴邻国“杞”进行边界谈判。

消息传开,陶丘民众夹道相送,石夫更是带着新收的粮食,非要塞到孚心的行囊里。

“大人,带着路上吃!咱陶丘的米,实在!”汉子不善言辞,只反复说着,眼圈微红。

孚心郑重收下,心中暖流涌动。

这并非珍贵的礼物,却比孙贵那盒金饼更重,那是他用诚信换来的、最质朴的信任。

抵达国都,拜见正使。

正使是一位年长的宗室贵族,眉宇间带着久居上位的疏离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简单交代了任务:“杞国近年来在边境屡有挑衅,蚕食我土。此次谈判,底线是让他们退出去年侵占的‘垂棘’之地。然杞使公子鞅,素有辩才,性情倨傲,不易相与。你好自为之。”

使团出发,车马辚辚,一路向杞国行去。

越接近边境,气氛越是凝重。

路过的村庄时见被劫掠后的残迹,田间劳作的人们脸上也带着惊惶。

孚心深知,此行绝非简单的口舌之争,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土地与民生。

谈判地点设在边境线上临时搭建的营寨内。

第一次会面,气氛便如绷紧的弓弦。

杞国正使公子鞅,年约三四十,锦衣华服,眼神锐利如鹰,言语间充满了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他开口便是对孚心母国“背信弃义”、“侵扰边民”的指责,要求赔偿,对“垂棘”之地则轻描淡写,称其为“无主荒丘,杞人开拓而已”。

孚心的上司,那位老宗室,被这番颠倒黑白的言论气得面色通红,却碍于对方气势,一时语塞。

帐内杞国随从,皆面露得色。

就在这时,一直静坐倾听的孚心,缓缓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如清泉流淌,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没有立刻反驳公子鞅,而是转向记录会谈的木牍,平静地指出其中几处与已知事实明显不符的时间与地点。

“公子,”他目光清澈地看向公子鞅,“诚信乃立国之本,亦为交邻之基。若根基不实,纵有华厦,亦难免倾颓之忧。不若我们先厘清这些基本事实,再论其他?”

公子鞅微微一怔,重新打量起这个一直沉默的年轻副使。

他原以为这不过是个跟着来历练的世家子,没想到言辞如此精准,态度不卑不亢。

首次会谈,不欢而散。

但其后数日,孚心并未急于争辩。

他仔细查阅所有过往文书、地图,甚至私下询问了边境线上的老卒和两边都做过生意的商人,将“垂棘”之地的历史归属、近年冲突的细节,梳理得一清二楚。

他发现,公子鞅虽然强硬,但杞国内部似乎对长期边境紧张导致的贸易中断、赋税加重也颇有微词。

公子鞅本人,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这日晚宴,气氛依旧沉闷。

丝竹之声勉强响着,酒肴丰盛,却无人真心享用。

公子鞅例行公事般举杯祝酒,言语敷衍。

孚心端着酒杯,离席走至帐外。

暮色四合,远山如黛。

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旁,隐约可见几只白鹤在暮霭中徘徊。

一只体型稍大的鹤引颈,发出清越的鸣叫,很快,林中传来另一声略显稚嫩的鹤鸣相和。

此情此景,触动孚心心中爻辞。

他转身回到帐中,举起自己那杯略显浑浊的米酒,走到公子鞅席前。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他,不知这年轻的副使意欲何为。

孚心目光平和,声音清晰地吟诵道: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鹤在树荫下鸣叫,其子应和。)

他顿了顿,将手中杯朝向公子鞅,继续道: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我有美酒,愿与你共饮。)

公子鞅端着金杯的手停在半空,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熟读诗书,自然明白这是《易》中中孚卦的爻辞。

他没想到,在这剑拔弩张的谈判桌上,会有人引用如此充满信任与共鸣的句子。

而且,对方手中并非什么琼浆玉液,只是普通的米酒;所言的“好爵”,也非指酒,而是那份愿意坦诚相待的“诚意”。

“孚副使,此言何意?”公子鞅放下金杯,语气少了些倨傲,多了些探究。

“鹤鸣子应,非为声高,乃因血脉相连,心意相通。”孚心诚恳道,“我手中之爵虽薄,所盛亦非佳酿,然愿与公子共饮此‘诚’之酒。两国比邻,犹如鹤与子,鼓罢泣歌,终需和睦。垂棘之地,历史脉络清晰,继续争执,徒耗民力,于贵国商旅、赋税,恐亦无益。何不搁置无谓指责,共寻一条两利之道?”

他没有咄咄逼人地索要土地,而是站在双方共同的利益和长远的安宁上,发出了真诚的呼吁。

他将自己连日来调查梳理的边界贸易数据、民众诉求,坦然相告。

公子鞅沉默了。

他看着孚心那双清澈不见底的眼睛,里面没有诡诈,没有畏惧,只有一片至诚的坦然。

他忽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秉持的强势与谋略,在这样纯粹的诚信面前,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而且,孚心所言,确实戳中了他内心的忧虑。

(诚信引发共鸣,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良久,公子鞅深吸一口气,拿起酒壶,并非为自己添酒,而是将孚心杯中那浑浊的米酒斟满。

然后,他拿起自己的金杯,与孚心的陶杯轻轻一碰。

“铛”的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帐内格外清晰。

“孚副使,”公子鞅的声音低沉了许多,“好一个‘好爵共靡’!此‘爵’,我饮了!”

这一刻,紧绷的气氛冰消雪融。

接下来的谈判,虽然仍有争执,但基调已变。

公子鞅不再胡搅蛮缠,开始认真讨论边界划分细节。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杞国归还“垂棘”之地的大部分,孚心母国则开放几个边境市集,降低杞国商品的关税。

和约签订那日,阳光明媚。

公子鞅私下对孚心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非君之至诚,我几乎忘了,外交之道,除了谋略,更应有信义。”

使团凯旋。

孚心因在这次艰难谈判中立下关键之功,再获升迁。

更重要的是,他与公子鞅,这两位曾经的“对手”,因诚信而相互敬重,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后多年,两国边境因此次奠定的诚信基础,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回程路上,孚心回想此番经历,心中豁然。

“诚如鹤鸣,无声而应。爵非酒,乃心也。”

(诚信如同鹤鸣,无需高昂,自能引发应和。所共享的美酒并非杯中物,而是真诚的心意。)

他明白了,真正的诚信,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它能跨越立场的对立,消融坚冰,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化敌为友,共享和平的“甘醴”。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讲述了孚心调任外交副使后,参与与邻国杞的边界谈判。面对强硬倨傲的杞使公子鞅和僵持不下的局面,孚心没有选择诡辩或强压,而是在细致调查、厘清事实的基础上,于宴席间借“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的爻辞,向对方发出真诚的呼吁,愿共饮“诚信”之酒。其清澈坦荡的诚意(我有好爵)深深触动了公子鞅,引发了对方的共鸣与信任(其子和之),最终打破了谈判僵局,不仅成功收回失地,更化干戈为玉帛,与对方使者结下友谊,奠定边境长久和平。这生动阐释了中孚卦九二爻辞的深意:诚信具有强大的感通力量。当内心真诚如风行泽上,自然能引发他人的信任与回应,如同树荫下的鹤鸣能得到幼鹤的应和。以此诚心与人交往,共享的不仅是利益,更是信任与情谊本身(吾与尔靡之)。这种以诚感通、建立深厚关系的智慧,是化解矛盾、成就事业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