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她抢走金龟婿,我捡漏活阎王 > 第181章 御前应对,状元郎展露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1章 御前应对,状元郎展露锋芒

年关将至,朝中事务愈发繁忙。这一日,皇帝在御书房召见几位重臣,商议来年漕运改道与粮仓储备事宜。此事关乎国计民生,牵涉甚广,几位阁老意见相左,争论了半日也未有个定论。

户部尚书擦了擦额角的细汗,躬身道:“陛下,漕运账目繁杂,历年数据、沿途损耗、人力成本、各地仓储情况,需得详细核算比对,方能拟定最稳妥的方案。臣等……还需些时日。”

皇帝揉了揉眉心,显然对这样的推诿之词不甚满意。他目光扫过众人,忽然落在一直安静站在户部尚书身后的年轻官员身上。

“墨爱卿。”皇帝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御书房内格外清晰。

墨云辰正凝神听着诸位大人的争论,心中已自有成算,闻声立刻出列,躬身应道:“臣在。”

“朕听闻,你入户部之后,不仅协理部分钱粮账目,还将历年卷宗重新整理归档,颇有效率。”皇帝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关于这漕运改道之事,你既在户部观政,可有何见解?”

此言一出,几位须发花白的阁老都微微蹙眉,目光或审视或不解地投向墨云辰。一个刚入朝不久的年轻后生,即便顶着状元名头,在这等关乎国策的大事上,又能有什么真知灼见?陛下此举,未免有些儿戏了。

一位姓王的阁老轻咳一声,语气带着长辈式的“提点”:“墨侍郎年轻,多在部里学习历练是好事。只是漕运事关重大,牵扯亿万钱粮,无数民生,还需谨慎。”

这话听着是关怀,实则暗指他资历尚浅,不堪此任。

墨云辰神色不变,依旧恭敬从容。他再次向皇帝躬身,声音清朗却沉稳:“回陛下,臣入部以来,确曾梳理过近十年漕运相关卷宗。对此事,臣有些粗浅看法,恐有疏漏,请陛下与诸位大人指正。”

皇帝来了兴致,身体微微前倾:“哦?但说无妨。”

“是。”墨云辰直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众人,开始陈述。他并未直接回答改道与否,而是先报出了一连串数字。

“据臣统计,近五年来,经由旧漕河道运抵京师的粮食,年均约四百五十万石。然途中因河道淤塞、漕船老旧、管理损耗及遇风雨等故,年均损耗高达近三十万石,损耗率逾百分之六。仅此一项,每年折损银钱便达……”

他语速平稳,数据精确到个位数,清晰明了地将旧漕运的弊端与巨大的财政损耗摊开在众人面前。这些数字,有些连在户部多年的老官都未必记得如此清楚。

几位阁老交换了一下眼神,收起了几分轻视。

皇帝微微颔首:“损耗确实不小。那依你之见,新辟的北线河道,利弊如何?”

“回陛下,”墨云辰应对自如,“北线河道虽需初期投入巨资疏浚开拓,但河道更深,水流更稳,可通行更大漕船。据工部测算及臣复核,若能建成,预估年均损耗可降至百分之二以下。且北线可辐射周边三州十二县,这些州县如今粮赋转运需绕行,耗费时日人力,若改走北线,每年可节省转运费用约……”

他又报出了一串详实的数据,对比之下,新旧方案的长期效益高下立判。

一位支持旧方案的李阁老忍不住开口质疑:“墨侍郎所言,皆基于理想状况。新河道开拓,移民安置,沿途治安维护,皆是所费不赀!初期投入如此巨大,国库可能支撑?若中途有变,岂非劳民伤财?”

这个问题颇为尖锐,直指核心困难。

墨云辰不慌不忙,转向李阁老,微微欠身:“李阁老所虑极是。关于初期投入,臣与同僚亦曾详细核算。除国库拨款外,或可考虑引入民间资本,以未来部分漕运收益作保,发行专项债券。同时,分段施工,逐段通航,以早期通航段的收益反哺后期工程,可缓解国库压力。至于移民安置与沿途治安……”

他条分缕析,将一项项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初步的应对策略娓娓道来。思路之清晰,考虑之周全,完全不像一个刚入官场的年轻人,倒像是浸淫政务多年的能吏。

他不仅懂数据,更懂如何运用数据;不仅看到问题,更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御书房内安静下来,只剩下墨云辰清朗平和的声音。几位原本持反对意见的阁老,也渐渐露出沉思之色。

皇帝听着,眼底的赞赏之色越来越浓。待到墨云辰陈述完毕,他抚掌轻笑:“好!数据翔实,条理清晰,既看到弊端,亦能提出解决之道。墨爱卿,你在户部这些时日,没有白待!”

他看向户部尚书:“张爱卿,你户部得了个人才啊!”

户部尚书连忙躬身,与有荣焉:“陛下谬赞,是墨侍郎自己勤勉用心。”

皇帝又看向墨云辰,语气带着几分调侃,却也透着亲近:“看来战王府这‘文武传家’,果真名不虚传。墨骁珩那老小子,打仗是一把好手,没想到生了个儿子,在钱粮经济上也有如此天赋!真是……啧!”

他没说完,但众人都明白那未尽之意。想到战王那粗豪性子,再对比眼前这位沉稳干练、心思缜密的墨侍郎,这反差着实有些令人忍俊不禁。

墨云辰微微垂首:“陛下过誉。臣年少识浅,诸多想法尚不成熟,还需陛下与诸位大人教诲。家父亦常教导臣,为官者,当以实务为重,心系黎民。”

他不骄不躁,态度谦逊,更让人高看一眼。

“不成熟?朕看已经很好了!”皇帝心情大好,之前的烦闷一扫而空,“漕运改道之事,就按方才所议思路,由户部牵头,工部、兵部协理,尽快拿出个详细章程来!墨爱卿,你也参与其中。”

“臣,领旨谢恩!”墨云辰沉稳叩首。

退出御书房时,几位阁老看他的眼神已与先前大不相同。王阁老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复杂:“后生可畏啊!墨侍郎,好好干!”

李阁老也难得地点了点头:“心思缜密,是块好料子。”

墨云辰一一谦逊回应,态度依旧恭敬。

消息很快传回了战王府。

墨骁珩听闻儿子在御前得了脸,被皇帝亲口夸赞,还委以重任,高兴得多喝了两杯,对着虞怀瑾直嚷嚷:“听见没?老子就说那小子行!随我!”

虞怀瑾笑着给他布菜,心里亦是满满的欣慰。她知道,辰儿今日的锋芒毕露,并非偶然。那是无数个挑灯夜读、伏案核算的夜晚积累而来的底气,是那份过目不忘的天赋与极致认真态度的完美结合。

她的辰儿,终于不再是需要她庇护的雏鸟,而是真正展翅,在属于他的广阔天空中,翱翔出了令人瞩目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