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曹丕和司马懿也不由得暗暗心惊。
这杨修胆子可真不小!
不论 如何,
他直接就给曹舒扣上两顶大帽子,
分明是要将曹舒往死路上逼!
不过,
杨修确实精明,
他精准抓住了汉律的漏洞。
而这两条律法,恰恰是曹操亲自所定。
历朝历代皆以重农抑商为国策,
但世家大族往往暗中扶持商贾。
邺城东西两市商铺林立,
能在此立足的商人,背后必有靠山。
这些商人受汉律保护,
任何人不得毁坏农田,这也是曹操的铁律。
当年南征袁术时,
曹操的战马误入农田,
他便以割发代首,严明军纪。
面对杨修的刁难,
曹舒却只是轻蔑一笑。
他早料到,近日的举动必会引来麻烦。
只是没料到此人竟是杨修。
然而此刻。
既然杨修执意要将这两项罪名强加于他。
他不介意让杨修尝尝身败名裂的滋味!
……
“舒儿,杨修所言之事,你可有话要说?”
曹操向曹舒问道。
表面上看,曹操神情严肃,但内心却想着,即便爱孙真有错,也轮不到杨修来指手画脚。
以曹操对曹舒的偏爱,此事多半会不了了之。
不过。
若曹舒能轻易驳倒杨修,曹操也不介意借此机会敲打曹丕和曹植一番。
“祖父,杨修所言简直荒谬至极。”
“我生平从未见过如此厚颜 之人!”
“祖父或许不知,杨修口中的那些邺城西市商人,不过是依附于杨家的走卒。”
“前些日子,孙儿麾下五百新兵途经西市时,正巧撞见杨修手下的商户强买强卖,甚至殴打百姓。”
“杨修今日之举。”
“看似是为商户鸣不平。”
“实则是为自己开脱,掩盖杨家商户欺压百姓的恶行!”
“砰!”
曹舒的话让杨修如遭雷击。
他万万没想到,曹舒竟已将西市商户的底细查得一清二楚。
没错,邺城西市的那些商户,大多依附于杨家。
“舒儿,可有证据证明这些商户违法乱纪?”
曹操心中暗喜。
他清楚,今日杨修绝非爱孙的对手。
“邓艾,带人进来。”
曹舒朝厅外示意。
随后,邓艾领着十几名邺城百姓步入厅内。
这些百姓并非等闲之辈。
能在邺城立足,谁背后没有几分倚仗?
况且。
他们早已得到曹舒和邓艾的指点,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于是。
杨修瞬间成为众矢之的。
看着眼前哭哭啼啼、仿佛受了天大委屈的十几名邺城百姓,老曹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
这并非因为老曹有多么爱护治下百姓,而是杨家的所作所为实在太过分。
杨修一向自诩聪明绝顶,有时甚至不把老曹的话放在眼里。
他的倚仗是什么?
弘农杨家,与昔日的汝南袁家一样,同样是四世三公的豪门。
不仅如此,弘农杨家还是当今世家大族中排名前三的存在。
若没有合适的理由,老曹确实不便轻易打压杨家,否则依附于他的其他世家会怎么想?
人心不稳,极易引发大乱。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也是在汉中之战末期,抓住杨修的把柄,并在嗣子之争尘埃落定后,才决定除掉杨修。
如今,曹舒给老曹创造了一个敲打弘农杨家、甚至震慑其他世家的绝佳机会,老曹自然不会放过。
于是,老曹准备宣布对杨修的处置。
然而,曹舒却突然打断道:
“阿翁别急。”
“杨先生刚才不是说有农户状告孙儿麾下的五百新兵踩坏农田吗?”
“不如请杨先生把那些农户带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听了曹舒的话,老曹略微迟疑,但很快从曹舒的眼神中捕捉到一丝胸有成竹的意味。
老曹立刻明白,自家好大孙恐怕还挖了个大坑,等着杨修往里跳!
此时的杨修尚不知曹舒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邺城西市商户背后的靠山是杨家一事被曹舒揭穿后,杨修已经乱了方寸。
他知道,今天自己恐怕难以全身而退了。
此刻,听到曹舒主动提起踩坏农田一事,杨修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高声道:
“丞相大人,关于踩坏农田一事,我不仅有物证,还有人证!”
说完,杨修立刻命府外的杨家仆人飞奔而去。
一刻钟后,十几名庄稼汉模样的农民被带了进来。
杨修的腰杆顿时挺直了几分。
这些农民早已被他收买,只要他们指认曹舒麾下私兵踩坏农田,事情就能扭转。
然而,就在杨修满心期待这些农民开口时——
农民中为首的汉子猛然跪倒,声泪俱下:丞相明鉴!主簿杨修拿银钱收买我等诬陷曹舒公子。那些被踩坏的庄稼,根本是杨修栽赃!
住口!杨修面如土色,冲上前就要踹那领头的农夫。
这与他预想的场面截然不同——本该是农夫们哭诉曹舒纵兵毁田的戏码,怎会变成指控自己构陷?
这位自幼锦衣玉食的杨主簿怎会明白:他惯用的世家威压手段,在曹舒真金白银的攻势前不堪一击。暗卫早已掌握杨修罪证,这些农夫不仅得了丰厚钱财,家小更受严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