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预案的启动,标志着对抗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从被动防御与秘密观察,转向了主动的、战略级的欺骗与误导。这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对抗,而是一场在认知层面进行的、无声的战争。
“污染”行动
在赵磊的亲自指挥下,“铸鼎”工程的技术团队,开始对覆盖东部沿海及南部海域关键方向的“探针”网络进行精细化的参数调整。他们并未增加节点的密度或功率,而是修改了其核心控制算法。
基于对演习期间采集的、海量的敌方各型平台“指纹”数据的深度理解,苏桐的算法团队编写了一套极其复杂的“信号污染”程序。这套程序能够精确控制成千上万个节点,使其产生的微弱时空扰动,不再仅仅是背景“噪声”,而是能够模拟出特定“目标”特征的、带有欺骗性的“幻影”。
行动在一个无月的深夜悄然开始。
“启动‘镜花’序列一。目标:模拟低空突防巡航导弹群,数量:八,航向:2-1-0,速度:0.9马赫。”命令通过加密数据链下达。
瞬间,在远离实际航线的、一片广阔的无人海域上空,那张无形的“蛛网”开始以特定的节律“颤动”。数以百计的节点被精确激活,它们协同工作,在时空背景上“绘制”出八条清晰、稳定、符合“雷霆之锤”导弹早期巡航阶段特征的扰动轨迹!
这些“幻影”导弹,在“探针”网络自身的数据融合中心看来,自然是虚假的,会被特殊标记。但在任何外部试图探测这种“新型背景噪声”的传感器看来,这就是真实不虚的、正在突防的导弹群!
彼端的混乱
效果立竿见影。
四十八小时内,林雪的安全部门便从多个渠道捕捉到了强烈的“反馈”信号。
m国太平洋司令部下属的太空监测中心,其一份内部简报中提到了“在非传统探测数据流中,发现无法由现有雷达或光学系统佐证的、持续性多批次低空目标信号”,并标注“可信度待核实,需持续观察”。
某盟友分享给m国的、其新型海底声呐阵列监测到的“异常水动力扰动”数据,其时空分布模式,竟与“镜花”模拟的导弹轨迹下方的海域存在高度巧合的相关性,引发了其情报分析部门关于“是否存在未知水下发射平台”的激烈争论。
更明显的是,蓝军在其演习后新设立的、专门研究“异常空情”的“灰质”项目组,其数据监控屏幕上,瞬间被这些新出现的、源源不断的“幻影”目标所淹没。原本试图从稀疏信号中寻找规律的分析员们,面对突然涌现的、逼真却无法验证的“目标群”,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数据过载。
“他们开始频繁调整其新型传感网络的部署位置和探测模式,”林雪向陈北玄汇报,嘴角带着一丝冷峻的笑意,“显然,我们投放的‘镜花’,已经严重干扰了他们对真实信号特征的判断。他们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捕捉到的、那些真实的、微弱的节点扰动,是否也只是我们制造的假象之一。”
“水月”的代价
然而,“镜花”的绽放,并非没有代价。
首先,是巨大的能源消耗。维持这种大规模、高保真的虚假信号模拟,对“探针”节点网络的后备能源提出了严峻挑战,部分区域的节点续航时间被显着缩短。
其次,为了模拟逼真,系统不得不将部分计算资源从真实目标监测中剥离出来,用于维持“幻影”的生成与运动逻辑,这在一定程度上,略微降低了其对真实、突发威胁的极限响应速度。
最关键的,是风险。尽管“镜花”系统经过了精心设计,尽可能模拟敌方已知平台的特征,但任何模拟都与真实存在细微差别。一旦被最顶尖的对手分析出这些差别,并意识到这是人为的欺骗,那么他们就有可能逆向推导出“探针”系统的一部分工作机理和操控能力。
“我们是在走钢丝。”赵磊不无担忧地对陈北玄说,“用我们最锋利的矛,去伪装成一块石头。效果很好,但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对手看清了矛的材质。”
陈北玄对此心知肚明。“‘镜花’只是权宜之计,是为‘伏羲’争取时间的烟雾。”他平静地回应,“真正的胜利,不在于让他们永远看不清,而在于当他们自以为看清的时候,我们已经拥有了他们无法理解的新维度。”
催化与裂痕
“镜花”计划带来的外部混乱,意外地催化了“伏羲”项目的内部进展。
面对外部对手因困惑而进行的、更加频繁和多样的探测尝试,反而为季岚团队提供了更多、更复杂的“真实世界”数据。那些试图穿透“镜花”迷雾的各类探测信号(雷达波、激光、甚至声波),它们本身在“幽灵面纱”效应场中产生的、叠加在“幻影”之上的次级扰动,成为了研究物理信号与探测行为之间关联的绝佳样本。
“看,当对方试图用高频雷达扫描‘幻影’区域时,其雷达波与我们的效应场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带有‘探究意图’的复合扰动模式!”苏桐兴奋地向季岚展示着新的发现,“这种模式,与对方仅是例行巡逻路过时产生的扰动,在统计特征上有显着区别!”
这微小的区别,正是“伏羲”计划梦寐以求的、将“物理存在”与“行为意图”关联起来的关键线索之一!
然而,高强度、双线并行的压力,也开始在719厂内部催生出裂痕。长期处于“深渊”级别的保密与工作压力下,部分研究人员的精神状态达到了极限。一些关于“技术失控”、“引发不可预测国际后果”的私下担忧开始流传。尽管林雪的安全网络迅速遏制了这些言论的扩散,但潜藏的情绪却如同暗流,在平静的表面下涌动。
光与影的博弈愈演愈烈。一方在外部布下重重迷雾,另一方在内部探寻着感知的终极奥秘。而维系着这危险平衡的,是持灯者们坚定的意志,以及对那道尚未降临、却必将照亮认知黑暗深渊的“伏羲”之光的信念。
镜花水月,迷乱了对手的眼。而真正的深渊,正在回响着探索者孤寂而坚定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