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日子,如同化了冻的溪水,在暖阳和鞭炮余韵中潺潺流淌。靠山屯的年味渐渐沉淀下来,转为一种更为日常的温馨与安宁。孟家老屋里,那份劫后余生的庆幸,也慢慢融进了柴米油盐的平淡幸福里。
孟礼欢那颗因危机而紧绷的心,彻底放松下来后,便将全部注意力都投注在了即将临盆的妻子韩晶晶身上。算算日子,再有两个来月,家里就要添新丁了。这份期待,冲淡了之前的所有阴霾,让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喜悦的气息。
“欢子,今儿个天好,我想去县里卫生院瞧瞧。”这天早上,韩晶晶一边整理着炕桌上的碗筷,一边轻声对孟礼欢说。她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腹部,脸上带着一丝初为人母的羞涩与期盼,“听说卫生院新来了个老大夫,看这个(指孕产)挺准的,我想去让他给摸摸脉,看看胎位正不正。”
这年头,在乡下,孕妇产检还是个稀罕事。大多都是凭着老辈人的经验,或者等到快生了才去找接生婆。韩晶晶能有这个意识,还是受了孟礼欢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常跟她念叨,北京上海的孕妇都定期去医院检查,对孩子大人都好。
“去!必须去!”孟礼欢毫不犹豫地放下手里正在修补的渔网,站起身,“我陪你去!正好也去县里买点东西。”
王秀娥在一旁听了,也连连点头:“去瞧瞧好,心里踏实。欢子,你可得把晶晶照顾好了,路上慢点,别颠着了。”
说走就走。孟礼欢去队上借了那辆唯一的、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旧自行车,仔细检查了车胎气足不足,车座子稳不稳。又在后座上绑了个厚厚的棉垫子,确保韩晶晶坐着能舒服点。他自己则穿了那件半旧的军大衣,戴上皮帽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韩晶晶也收拾利索了,穿着一件孟礼欢从北京给她带回来的、宽松舒适的暗红色棉猴(带帽长款棉袄),围着厚厚的毛线围巾,只露出一双明亮温柔的眼睛。
“哟,这小两口,打扮得这么精神,这是要出门啊?”路过邻居家门口,有人笑着打趣。
“陪晶晶去县里卫生院瞧瞧。”孟礼欢笑着回应,语气里带着显而易见的自豪和呵护。
他小心翼翼地扶着韩晶晶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叮嘱她搂紧自己的腰。然后他才跨上自行车,蹬动脚踏,载着生命中最珍贵的两个人(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晃晃悠悠地驶出了靠山屯。
通往县城的土路被积雪和车辙弄得凹凸不平。孟礼欢骑得很慢,很稳,遇到坑洼的地方,就提前减速,甚至下车推着走一段,生怕有一丝颠簸影响到身后的妻子。
“你慢点,我不急。”韩晶晶搂着他的腰,脸贴在他宽厚结实的后背上,能感受到他身体传来的温度和力量,心里充满了安全感。
“没事,咱不急,慢慢走。”孟礼欢回头冲她笑了笑,继续专注地看着前方的路。
寒风扑面,但他的心是热的。这种感觉,比在京城谈成百万生意,比在深海捞起沉船宝藏,都更让他感到充实和满足。这是一种扎根于泥土、生长于平凡的,实实在在的幸福。
骑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县城的轮廓。相较于靠山屯的宁静,县城显得热闹许多。虽然还是正月里,但街上已经有了不少行人,供销社门口排着队,偶尔有拖着黑烟的拖拉机“突突”驶过。
县卫生院是一排红砖平房,条件简陋,但比起屯里的赤脚医生,已经正规很多。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有几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在等待。
孟礼欢扶着韩晶晶挂了号,找到妇产科。坐诊的果然是一位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大夫,看起来很是慈祥。
老大夫让韩晶晶躺在铺着白布的检查床上,先是仔细问了问末次月经、胎动情况,然后洗了手,用听诊器听了听胎心。
“咚咚,咚咚……”那强劲而规律的心跳声通过听筒传出来,虽然微弱,却像擂鼓一样敲在孟礼欢的心上。他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大夫的表情。
“胎心挺好,有力气。”老大夫满意地点点头。
接着,老大夫又用他那布满皱纹却异常温暖的手,在韩晶晶的肚子上轻轻按摸,感受着胎位和胎儿的大小。
“头位,胎位是正的。”老大夫一边摸一边说,“孩子个头不小,估计得有个六斤多,后期饮食上要注意点,别让孩子长太大了,不然生的时候费劲。”
韩晶晶认真记着,连连点头。
孟礼欢站在一旁,看着老大夫专业而耐心的检查,看着妻子那既紧张又期待的神情,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这就是他的妻儿,他要用一生去守护的人。这种参与新生命孕育过程的感觉,奇妙而神圣。
“没啥大问题,”老大夫最后摘掉听筒,笑着对两人说,“孩子挺好,大人也挺好。就是有点缺钙,后期多喝点骨头汤,晒晒太阳。定期过来检查,有啥不舒服的随时来。”
“哎,谢谢大夫!谢谢大夫!”孟礼欢和韩晶晶异口同声地道谢,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从卫生院出来,孟礼欢觉得天更蓝了,阳光更暖了。他紧紧握着韩晶晶的手:“听见没?老大夫说都好着呢!咱儿子肯定是个结实小子!”
韩晶晶红着脸嗔了他一眼:“你就知道是儿子?万一是闺女呢?”
“闺女更好!像你,贴心!”孟礼欢嘿嘿一笑,“咱丫蛋不就挺好?”
心情大好的孟礼欢,推着自行车,陪着韩晶晶在县城里慢慢逛了逛。他去供销社称了两斤晶莹剔透的水果硬糖,又给韩晶晶买了一瓶雪花膏,给王秀娥扯了几尺深蓝色的确良布准备做件新褂子,还给丫蛋和海娃一人买了一个会翻跟头的彩色铁皮青蛙。
经过国营饭店门口,闻到里面飘出的肉包子香味,孟礼欢拉着韩晶晶走了进去。虽然家里年夜饭的剩菜还没吃完,但他还是点了两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和四个大肉包子。
“尝尝,跟咱自家做的不一个味儿。”孟礼欢把肉多馅大的包子推到韩晶晶面前。
韩晶晶小口吃着,感受着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觉得这平凡的羊肉汤,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香甜。
回去的路上,孟礼欢骑得更慢了。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铺着残雪的路上。
“晶晶,”孟礼欢迎着风,声音却异常清晰,“等孩子生了,咱们一家都去北京住段时间吧。那边医院条件好,也让你好好享享福。”
韩晶晶靠在他背上,轻轻“嗯”了一声,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她知道,身边的这个男人,或许给不了她惊天动地的浪漫,却能给她最踏实、最细致的呵护。他会记得她产检的日子,会为她颠簸一路,会因胎儿健康而欣喜若狂,会在这寒冷的归途上,为她规划温暖的未来。
这就够了。对于她而言,这份溶于平凡日常的深情,远比财富和地位,更加珍贵。
自行车晃晃悠悠,载着满车的温情与期待,驶向炊烟袅袅的靠山屯,驶向那个灯火可亲的家。
孟礼欢看着远方熟悉的屯落轮廓,心中一片宁静。商场沉浮,深海探秘,固然惊心动魄,但终究是为了此刻身后这份沉甸甸的幸福。守护妻儿,经营好这个平凡却温暖的家,才是他重生归来,最坚实的根基,和最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