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嫡女行 > 第117章 番外1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摄政王府的冬日来得悄无声息,一场初雪过后,青砖黛瓦覆上一层薄绒,庭院里的梅枝缀着冰晶,风过之时簌簌作响,倒比秋日的金菊更多了几分清冽韵致。苏瑶披着一件月白色的狐裘披风,站在廊下看着丫鬟们清扫路径上的积雪,指尖拢了拢披风的系带,暖意从领口的狐毛间漫开,驱散了晨间的寒气。

“娘亲,你看!”清脆的童声从庭院另一侧传来,念瑶穿着一身朱红色的小棉袄,像个圆滚滚的小团子,正牵着丫鬟的手在雪地里踩出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小脸冻得通红,眼睛却亮得像盛了碎雪,“雪好软呀,爹爹说今日休沐,要陪我堆雪人呢!”

苏瑶笑着走上前,伸手替女儿拢了拢帽子,指尖触到她微凉的脸颊,轻声道:“慢点跑,别摔着了。你爹爹刚去给母亲请安,估摸着也快回来了。”话音刚落,就见玄色的身影从月洞门走来,楚墨身着绣着暗纹的锦袍,外罩一件玄狐大氅,身姿挺拔如松,雪沫沾在他的发间,竟丝毫不减其温润气质。

“爹爹!”念瑶立刻挣脱丫鬟的手,迈着小短腿扑了过去。楚墨快步上前,弯腰将她稳稳抱起,顺手拂去她肩头的雪粒,声音带着笑意:“冻坏了吧?怎么不在屋里待着?”

“我想等爹爹堆雪人呀!”念瑶搂着他的脖颈,在他脸上亲了一口,留下一个带着凉意的印记,“娘亲也一起玩好不好?我们堆一个像爹爹一样高大的雪人,再给它戴爹爹的帽子!”

苏瑶被她逗笑,摇摇头道:“你爹爹的帽子可不能给雪人戴,回头冻着雪人就不好了。”楚墨抱着念瑶走到她身边,另一只手自然地揽住她的腰,掌心的温度透过披风传来:“外面风大,不如在回廊下堆,既不冷,也能让念瑶尽兴。”

当下便吩咐丫鬟取来小铲子和竹筐,楚墨陪着念瑶蹲在廊下的空地上堆雪人,苏瑶则坐在一旁的暖榻上看着,手边放着一杯温热的姜枣茶。念瑶笨拙地用小铲子铲起雪,却总是刚堆起来就塌了,急得鼻尖冒汗,楚墨耐心地手把手教她,将雪压实成团,再一层层垒起来,不多时便堆出了一个胖乎乎的雪人雏形。

“还要给雪人画眼睛和嘴巴!”念瑶从荷包里掏出两颗圆润的黑玛瑙珠子,那是之前楚墨给她买的玩物,此刻正好派上用场。楚墨接过珠子,小心翼翼地嵌在雪人的脸上,又用手指勾勒出弯弯的嘴角,苏瑶见状,从屋里取来一块红色的绒布,剪成小小的三角形状,当作雪人的帽子。

“完成啦!”念瑶拍着小手欢呼,围着雪人转了两圈,仰头对楚墨道,“爹爹,雪人好像在笑呢!它会不会冷呀?”

楚墨弯腰将她抱起,指着不远处的梅树:“你看,梅花开得这么热闹,雪人有梅花作伴,就不冷了。”苏瑶看着父女俩其乐融融的模样,端起姜枣茶抿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进心底。自母亲寿宴过后,楚墨虽因辅佐六皇子萧煜,时常要进宫议事,但只要得空,便会留在府中陪伴她们母女,府中总是充盈着欢声笑语,再无往日的猜忌与纷扰。

正说着,青竹从外面走进来,手中捧着一个锦盒,恭敬地说道:“王妃,百绣斋的掌柜派人送来了账本,还有几件新绣好的纹样样品,请您过目。”

苏瑶点点头,接过锦盒道:“让他在偏厅稍候,我看完便给他回话。”楚墨见状,说道:“你先去忙正事,我陪念瑶再玩一会儿,晚些让厨房做你爱吃的冰糖炖雪梨。”

“好。”苏瑶笑着应下,转身回了内室。百绣斋如今在京中已是声名鹊起,自从她推出了结合江南绣法与西域纹样的新样式,引得京中贵妇争相订购,就连宫中的妃嫔也时常遣人来定制绣品。苏瑶打开账本,仔细核对着上月的营收,指尖划过一行行数字,心中盘算着来年开春要新增的绣品品类,忽然看到一笔来自城南布庄的大额订单,订的是二十套用于婚宴的织锦屏风,落款处的名字让她微微一顿——柳氏。

这个姓氏让苏瑶想起了苏柔的母亲柳姨娘。当年苏柔谋反被处死,柳姨娘因牵涉其中,被削去姨娘名分,贬为庶人,逐出了丞相府,此后便再无音讯。苏瑶心中虽有疑虑,但也只当是同名同姓之人,并未过多深究,将账本合上后,又打开了装着纹样样品的盒子。

盒子里放着几块绣片,有清雅的兰草纹,有富贵的牡丹纹,还有一款是苏瑶新设计的缠枝莲纹,用色明快,针法细腻。苏瑶拿起缠枝莲纹的绣片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吩咐青竹道:“让掌柜的按照这个纹样,多备些料子,年后定能热销。另外,城南布庄的订单,让他务必按时交货,纹样就用这款缠枝莲,配色选喜庆些的。”

青竹应声道:“是,奴婢这就去回话。”

处理完百绣斋的事务,苏瑶走出内室,只见庭院里的雪人旁又多了两个小小的雪兔子,念瑶正趴在楚墨耳边说着什么,引得楚墨低笑出声。苏瑶走上前,刚要说话,就见府中的管家匆匆走来,神色有些凝重:“王爷,王妃,宫里来人了,说太后娘娘请您二位即刻进宫议事。”

楚墨脸上的笑意淡去几分,蹙眉道:“可知是何事?”

“来的公公只说是太后娘娘有要事相商,具体并未细说。”管家回道。

苏瑶心中微动,太后素来深居简出,若非要紧之事,不会这般仓促地召他们进宫。她连忙说道:“那我们快些更衣准备吧。”楚墨点点头,将念瑶交给一旁的丫鬟:“乖乖在府中跟着祖母,爹爹和娘亲去趟宫里,很快就回来。”

念瑶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乖巧地点点头:“爹爹娘亲路上小心,念瑶会听话的。”

楚墨和苏瑶快步回房更衣,楚墨换上了摄政王的朝服,玄色的锦袍上绣着四爪金龙,腰间系着玉带,更显威仪;苏瑶则穿了一身正红色的宫装,裙摆绣着缠枝牡丹纹,头上挽着凌云髻,插着一支翡翠步摇,既不失王妃的端庄,又透着几分温婉。两人收拾妥当,便带着侍卫匆匆赶往皇宫。

进宫之后,并未直接去慈宁宫,而是被太监引到了御书房外。苏瑶心中愈发疑惑,御书房是皇帝处理政务之地,太后召他们进宫,为何会在此处?正思忖间,里面传来皇帝的声音:“宣摄政王、摄政王妃进殿。”

楚墨与苏瑶对视一眼,推门走了进去。御书房内,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六皇子萧煜站在一旁,太后则坐在右侧的软榻上,神色严肃。殿内还站着几位大臣,皆是朝中重臣,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臣(臣妇)参见陛下,参见太后娘娘,参见六皇子殿下。”楚墨和苏瑶一同躬身行礼。

“平身吧。”皇帝抬手道,语气带着几分疲惫,“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有一件要事告知。”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昨日收到边关急报,北狄异动,集结了数万大军于边境,似有南下之意。”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惊。北狄与大靖素有嫌隙,多年前曾爆发过战争,后来双方议和,才维持了这些年的和平。如今北狄突然集结兵力,显然是有备而来。

楚墨眉头紧锁,上前一步道:“陛下,北狄素来狡猾,此次突然异动,定是有所图谋。不知边关守军可有伤亡?”

“目前尚无伤亡,但北狄大军压境,边关军民人心惶惶。”皇帝说道,“朕已命边关守将加强戒备,但北狄兵力强盛,若真要开战,仅凭边关现有兵力,恐怕难以抵挡。”

太后叹了口气,看向楚墨道:“摄政王智勇双全,当年平定江南叛乱,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国难当头,还需摄政王挂帅出征,抵御北狄。”

苏瑶心中一紧,下意识地看向楚墨。她知道楚墨身为摄政王,肩负着守护大靖的重任,此刻北狄来犯,他必然是要出征的。可边关苦寒,战事凶险,她怎能不担心?

楚墨神色凝重,沉声道:“为国效力,臣义不容辞。只是六皇子殿下尚且年幼,还需大臣们悉心辅佐,朝中事务,还望陛下与太后斟酌妥当。”

“这一点你放心。”皇帝说道,“朕已命丞相苏振庭、太傅李大人等人协助六皇子处理朝政,你只管安心出征,朝中之事,朕会亲自把控。”

苏瑶强压下心中的担忧,走上前道:“陛下,太后娘娘,楚墨出征在外,府中之事自有臣妇打理,绝不会让他分心。只是边关苦寒,还望陛下多备些粮草物资,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太后看着苏瑶,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摄政王妃深明大义,真是楚墨的贤内助。粮草物资之事,朕已命户部加紧筹备,定会按时送往前线。”

商议妥当后,皇帝下旨,封楚墨为镇北大将军,三日后率军出征。走出御书房时,天色已近黄昏,雪花又开始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苏瑶的发间肩头,带来丝丝凉意。

楚墨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她稍稍安心。“别担心,”楚墨轻声道,“北狄虽凶悍,但我自有应对之策,定会早日平定战乱,平安归来。”

苏瑶仰头看着他,眼中泛起水光,却强忍着没有落下:“我相信你。只是你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注意保暖,不要太过操劳。府中之事,母亲和念瑶,还有百绣斋,我都会打理好,你不必挂心。”

“嗯。”楚墨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等我回来,陪你和念瑶看遍京城的雪景。”

回到王府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念瑶早已等在门口,看到他们回来,立刻扑了上来:“爹爹娘亲,你们回来啦!宫里发生什么事了?”

楚墨弯腰将她抱起,温声道:“爹爹要去边关一趟,平定战乱,保护百姓,等爹爹回来,给你带北狄的小玩意儿。”

念瑶的小脸立刻垮了下来,搂着他的脖颈道:“爹爹不要走,念瑶舍不得你。”

苏瑶走上前,柔声安慰道:“念瑶乖,爹爹是去做大事,等爹爹平定了战乱,就会回来陪我们了。我们在家好好等着爹爹,好不好?”

念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脸上满是不舍。楚墨的母亲也闻讯赶来,得知楚墨要出征,心中虽有担忧,但也知道国事为重,只是反复叮嘱道:“路上务必小心,照顾好自己,家中之事有瑶瑶和我,你尽管放心。”

接下来的三日,王府上下都忙着为楚墨筹备出征之事。苏瑶亲自为他收拾行囊,将厚厚的棉衣、伤药、还有他爱吃的点心一一打包,又让人赶制了几件保暖的披风,恨不得将所有能想到的东西都塞进去。楚墨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暖意,却也有些心疼,时常拉着她坐下歇歇,陪她多说说话。

出发前夜,苏瑶坐在灯下,为楚墨缝制着平安符。她选了一块红色的绸缎,上面绣着密密麻麻的平安纹样,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她的牵挂与期盼。楚墨坐在一旁看着她,烛光映在她的脸上,柔和了她的轮廓,眼中的深情几乎要溢出来。

“瑶瑶,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早起送我。”楚墨轻声道。

苏瑶摇摇头,手中的针线不停:“我再缝一会儿,多绣一个平安符,你带在身上,能保平安。”

楚墨不再劝说,只是静静陪着她。直到夜半,平安符才绣好,苏瑶将平安符小心翼翼地放进锦袋里,递到楚墨手中:“贴身带着,不要弄丢了。”

楚墨接过锦袋,紧紧握在手中,将苏瑶揽入怀中:“放心,我定会带着它,平安归来见你。”

苏瑶靠在他的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声,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楚墨,我等你回来。”

“嗯,等我。”楚墨低头吻住她的额头,声音温柔而坚定。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摄政王府的大门便敞开了。楚墨身着戎装,身姿挺拔,腰间佩着长剑,更显英武不凡。苏瑶、楚墨的母亲、念瑶都站在门口为他送行,丫鬟们牵着马匹,侍卫们早已整装待发。

“母亲,照顾好自己和念瑶。”楚墨对着母亲躬身行礼。

“去吧,一路平安。”楚墨的母亲眼中含泪,挥了挥手。

楚墨又看向念瑶,弯腰将她抱起,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念瑶要听话,好好读书,好好吃饭,等爹爹回来,检查你的功课。”

“爹爹一定要早点回来。”念瑶搂着他的脖子,哽咽道。

楚墨点点头,将念瑶递给苏瑶,然后握住苏瑶的手,目光深情地看着她:“我走了。”

“嗯。”苏瑶用力点点头,强忍着泪水,“保重。”

楚墨翻身上马,回头看了她们一眼,然后挥了挥手:“出发!”

侍卫们应声而动,队伍缓缓驶出王府,朝着城外的军营而去。苏瑶抱着念瑶,站在门口,一直看着楚墨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才缓缓转身回府。念瑶靠在她的怀里,小声啜泣着:“娘亲,我想爹爹了。”

苏瑶轻轻拍着她的背,柔声道:“爹爹很快就会回来的,我们在家乖乖等他。”

楚墨走后,苏瑶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打理王府和百绣斋上。每日清晨,她先去给母亲请安,然后陪着念瑶读书写字,之后便去百绣斋处理事务。百绣斋的生意依旧红火,只是苏瑶时常会在闲暇之时,望着窗外的雪景,思念着远方的楚墨。

这日,苏瑶正在百绣斋核对账目,青竹匆匆走进来,神色有些慌张:“王妃,不好了,城南布庄派人来说,之前订的二十套织锦屏风,他们不满意,要求退货,还说要赔偿损失。”

苏瑶心中一怔:“不满意?我们的绣品都是按照样品做的,做工精细,怎么会不满意?”

“来人说,屏风上的纹样有问题,冲撞了他们的喜宴。”青竹回道,“还说若是不退,就要闹到官府去。”

苏瑶眉头紧锁,心中的疑虑再次升起。那款缠枝莲纹寓意吉祥,向来是婚宴常用的纹样,怎么会冲撞喜宴?她沉吟片刻,道:“备车,我亲自去城南布庄看看。”

来到城南布庄,掌柜的是个中年男子,见到苏瑶,脸上带着几分不自然:“摄政王妃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掌柜的不必多礼,”苏瑶开门见山,“听闻你们对百绣斋的织锦屏风不满意,不知究竟是何问题?”

掌柜的领着苏瑶来到后院,只见二十套织锦屏风整齐地摆放在那里,屏风上的缠枝莲纹绣得栩栩如生,配色喜庆,并无任何不妥。苏瑶不解地问道:“掌柜的,这屏风的纹样和做工都没问题,为何说冲撞了喜宴?”

掌柜的脸上露出为难之色,支支吾吾道:“这……这是我们东家的意思,具体缘由,小人也不清楚。”

“你们东家是谁?”苏瑶追问道。

掌柜的犹豫了一下,道:“我们东家姓柳。”

苏瑶心中一沉,果然是柳姨娘。她没想到柳姨娘被逐出丞相府后,竟然还能在京中开起布庄,而且还特意订了百绣斋的屏风,如今又故意找茬退货,显然是来者不善。

“既然是你们东家的意思,那便请你们东家出来一见,当面说清楚。”苏瑶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掌柜的面露难色:“东家她……她今日不在府中。”

“那就请掌柜的转告你们东家,”苏瑶看着他,一字一句道,“百绣斋的绣品,向来保质保量,若是无正当理由要求退货,恕我们不能答应。若是执意要闹到官府,我摄政王府奉陪到底。”

说完,苏瑶转身便走,留下掌柜的愣在原地。回到百绣斋,苏瑶坐在窗边,心中思索着柳姨娘的用意。柳姨娘向来依附苏柔,如今苏柔已死,她为何还要针对自己?难道是咽不下这口气,想要报复?

正思忖间,青竹又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王妃,这是府中侍卫送来的,说是从边关加急送来的。”

苏瑶心中一喜,连忙接过书信,拆开一看,是楚墨的字迹。信中说他已顺利抵达边关,与守军汇合,北狄暂时没有发动进攻,让她不必担心,照顾好家人和自己。信中还提到,他在边关一切安好,让她放心,等平定战乱后,便会早日归来。

看完书信,苏瑶悬着的心稍稍放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提笔写下回信,叮嘱楚墨注意安全,按时吃饭,不要太过操劳,又说了些府中的琐事,让他安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冬日的积雪渐渐融化,庭院里的梅花开得愈发繁盛,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梅香。念瑶渐渐适应了没有楚墨的日子,每日认真读书写字,偶尔还会跟着苏瑶去百绣斋,学着辨认丝线的颜色,模样有模有样。

这日,苏瑶正在府中陪着母亲说话,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丫鬟的禀报:“王妃,丞相府派人来了,说丞相大人和丞相夫人请您回府一趟,有要事相商。”

苏瑶心中疑惑,父亲母亲向来会直接来王府,今日为何特意派人来请?她连忙说道:“知道了,我这就收拾一下回去。”

来到丞相府,苏振庭和苏夫人早已在大厅等候。见到苏瑶,苏夫人连忙上前拉住她的手,神色有些凝重:“瑶瑶,你可算回来了,出大事了。”

“母亲,发生什么事了?”苏瑶问道。

苏振庭叹了口气,道:“柳姨娘回来了。”

苏瑶心中一惊:“柳姨娘?她不是被逐出丞相府了吗?怎么会回来?”

“她不知用了什么手段,搭上了礼部尚书的关系,如今不仅回来了,还恢复了姨娘的名分。”苏振庭沉声道,“昨日她还去了府中,说是要为苏柔讨个说法,还说你和楚墨当年陷害苏柔,导致她身败名裂,惨死狱中。”

苏瑶心中冷笑,苏柔谋反被杀,乃是罪有应得,柳姨娘竟然还想颠倒黑白。“父亲母亲不必理会她,”苏瑶说道,“苏柔的罪行证据确凿,当年陛下已经下旨定罪,她再怎么闹,也改变不了事实。”

“可她如今有礼部尚书撑腰,怕是不会善罢甘休。”苏夫人担忧道,“礼部尚书向来与我们丞相府不和,如今柳姨娘依附于他,定然会借着此事生事。”

苏瑶沉吟片刻,道:“母亲放心,我自有应对之策。柳姨娘若是敢胡来,我定不会让她得逞。”

正说着,外面传来丫鬟的禀报:“老爷,夫人,柳姨娘来了。”

苏瑶眼中闪过一丝冷意,道:“让她进来。”

不多时,柳姨娘便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华丽的锦裙,头上插着珠翠,比起当年在丞相府时,更显张扬。见到苏瑶,她眼中闪过一丝怨毒,却故作姿态地行了一礼:“见过大小姐。”

“柳姨娘不必多礼,”苏瑶语气平淡,“不知姨娘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柳姨娘抬起头,目光直视着苏瑶,道:“大小姐,我今日来,是为了柔儿。柔儿当年何等天真烂漫,若不是你和摄政王陷害,她怎会落得那般下场?如今你过得这般风光,可柔儿却死不瞑目,你难道就不觉得愧疚吗?”

“愧疚?”苏瑶冷笑一声,“苏柔勾结太子萧允、三皇子萧珩谋反,意图颠覆朝政,残害忠良,她的下场是罪有应得。当年若不是楚墨及时平定叛乱,不知有多少百姓会遭受战乱之苦。柳姨娘,你身为她的母亲,不仅不教她向善,反而纵容她为非作歹,如今还有脸来指责我?”

柳姨娘被苏瑶说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半晌才道:“你胡说!柔儿才不会谋反,都是你们陷害她!我已经找到了证据,定会为柔儿洗刷冤屈!”

“哦?不知姨娘有何证据?”苏瑶挑眉问道。

柳姨娘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道:“这是当年柔儿写给我的信,信中说她是被你和摄政王逼迫的,谋反之事并非她的本意。我已经将这封信交给了礼部尚书大人,大人说了,定会为柔儿做主!”

苏瑶接过信,打开一看,上面的字迹确实与苏柔有几分相似,但语气却与苏柔平日的骄纵跋扈截然不同,显然是伪造的。她将信扔回给柳姨娘,冷声道:“柳姨娘,这封信一看就是伪造的,你以为凭着这封假信,就能颠倒黑白吗?当年苏柔谋反的证据确凿,朝中大臣人人皆知,陛下亲自下旨定罪,岂是你一封假信就能推翻的?”

柳姨娘见状,索性撒泼起来,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的柔儿啊,你死得好惨啊!都是苏瑶这个毒妇陷害你!大家快来看啊,丞相府的嫡女为了权势,陷害自己的亲妹妹,还有没有天理啊!”

苏振庭气得脸色铁青,厉声道:“够了!柳姨娘,你休得胡言!当年之事,陛下早已定论,你若是再敢在此撒泼,休怪我不客气!”

柳姨娘却丝毫不怕,哭喊道:“丞相大人,你偏心!你只疼苏瑶这个嫡女,根本不把柔儿放在眼里!如今柔儿死了,你还要帮着苏瑶欺负我!我要去宫里告状,我要去告诉陛下,告诉太后娘娘!”

说完,柳姨娘爬起来,就要往外冲。苏瑶眼中闪过一丝冷冽,对着门口的侍卫道:“拦住她!”

侍卫们立刻上前,将柳姨娘拦住。柳姨娘挣扎着,骂道:“苏瑶,你放开我!你这个毒妇,我要去告你!”

苏瑶走到她面前,语气冰冷:“柳姨娘,我劝你安分守己些。若是再敢胡作非为,造谣生事,我便直接将你交给官府,治你个诬告陷害之罪!”

柳姨娘看着苏瑶眼中的寒意,心中不由得一惧,哭闹声渐渐小了下去。苏振庭见状,对着丫鬟道:“将柳姨娘带回她的院子,严加看管,不许她再出来惹事!”

丫鬟们连忙上前,将柳姨娘拉了下去。柳姨娘临走时,还恶狠狠地瞪了苏瑶一眼,眼中满是怨毒。

看着柳姨娘的身影消失,苏夫人松了口气,道:“瑶瑶,今日多亏了你,不然还不知道她要闹到什么时候。”

“母亲不必担心,”苏瑶说道,“柳姨娘掀不起什么风浪。只是礼部尚书那边,怕是不会轻易罢休,我们还要多加防备。”

苏振庭点点头:“你说得对。礼部尚书向来与摄政王不和,如今借着柳姨娘之事生事,无非是想打压摄政王的势力。如今楚墨不在京中,我们更要谨慎行事,不能让他们抓住把柄。”

苏瑶心中明白,父亲说得有道理。楚墨出征在外,朝中有些人便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借机打压他。柳姨娘之事,不过是个开端,后续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麻烦。

回到摄政王府,苏瑶将今日在丞相府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楚墨的母亲。楚墨的母亲听完,皱着眉头道:“这个柳姨娘,真是不知好歹。柔儿犯下如此大罪,她不仅不知悔改,反而还想造谣生事,真是气死我了。”

“母亲息怒,”苏瑶安慰道,“我已经让人严加看管柳姨娘了,她暂时掀不起什么风浪。只是礼部尚书那边,我们还要多加留意。”

“嗯,”楚墨的母亲点点头,“如今楚墨不在家,府中之事全靠你。你放心,母亲会支持你的,绝不会让那些人欺负到我们摄政王府的头上。”

接下来的几日,京中果然渐渐有了一些流言蜚语,说苏瑶当年为了夺取王妃之位,陷害亲妹妹苏柔,楚墨则借着平定叛乱之名,铲除异己,权势滔天。这些流言蜚语越传越广,甚至有人在街头巷尾张贴匿名告示,诋毁楚墨和苏瑶。

苏瑶知道,这定是礼部尚书和柳姨娘在背后搞鬼。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让人收集了那些散布流言之人的证据,然后直接上报给了皇帝。皇帝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楚墨正在边关浴血奋战,守护大靖的疆土,朝中竟然有人借机诋毁他,动摇军心。

皇帝当即下旨,严惩那些散布流言之人,并斥责了礼部尚书,让他安分守己,不得再参与此事。柳姨娘也因为造谣生事,被再次贬为庶人,禁足于丞相府的偏僻院落,不得外出。

这场风波很快便平息了下去,京中的流言蜚语也渐渐消失。苏瑶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只要楚墨不在京中,那些反对他的人就不会善罢甘休。她必须更加谨慎,守护好这个家,等待楚墨归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回大地,庭院里的积雪彻底融化,抽出了嫩绿的枝芽。百绣斋的生意愈发红火,苏瑶推出的春季新款绣品,受到了京中贵妇的热烈追捧。念瑶也长高了不少,读书写字愈发认真,还学会了弹奏古琴,时常在庭院里为苏瑶和楚墨的母亲弹奏,琴声悠扬,令人心旷神怡。

这日,苏瑶正在百绣斋处理事务,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青竹匆匆走进来,脸上带着喜色:“王妃,好消息!边关传来捷报,王爷率领大军,大败北狄,北狄已经遣使求和,王爷不日就要班师回朝了!”

苏瑶手中的笔猛地掉落在纸上,心中的狂喜如同潮水般涌来,眼眶瞬间湿润了。她连忙站起身,声音带着颤抖:“你说什么?楚墨……他要回来了?”

“是真的!”青竹激动地说道,“宫里已经传来消息,陛下龙颜大悦,已经下旨嘉奖王爷和边关的将士们,还准备亲自到城外迎接王爷班师回朝呢!”

苏瑶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泪水滑落脸颊。她盼了这么久,终于盼到了楚墨归来的消息。她连忙吩咐道:“快,备车,我们回府!”

回到王府,苏瑶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楚墨的母亲和念瑶。楚墨的母亲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念瑶更是欢呼雀跃,拉着苏瑶的手道:“娘亲,爹爹要回来了!我们快去城外接爹爹!”

“好,我们一起去接爹爹。”苏瑶笑着擦干眼泪,心中充满了期待。

三日后,便是楚墨班师回朝的日子。这一日,京城万人空巷,百姓们都涌向城外的官道,想要亲眼目睹摄政王凯旋的风采。苏瑶带着念瑶,和楚墨的母亲一起,站在城楼上,焦急地等待着。

正午时分,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和号角声,越来越近。苏瑶踮起脚尖望去,只见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朝着京城而来,为首的那匹白马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玄色的戎装沾着些许尘土,却丝毫不减其英武之气,正是她日思夜想的楚墨。

“爹爹!”念瑶激动地朝着城下挥手。

楚墨似乎听到了女儿的声音,抬头望向城楼,目光穿过人群,与苏瑶相遇。四目相对,千言万语都化作了眼底的深情。楚墨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容,朝着她用力挥了挥手。

大军缓缓驶入京城,百姓们纷纷欢呼喝彩,抛洒着花瓣,气氛热烈非凡。皇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口迎接,与楚墨寒暄片刻后,便一同前往皇宫,举行庆功宴。

苏瑶带着念瑶和楚墨的母亲回到王府,开始忙碌地准备起来。她让人将楚墨的房间打扫干净,换上新的被褥,又吩咐厨房做了满满一桌子楚墨爱吃的菜肴,等待着他归来。

直到夜幕降临,楚墨才从皇宫回来。他刚走进王府,就看到苏瑶带着念瑶和母亲站在门口等候。楚墨快步走上前,将苏瑶紧紧拥入怀中,力道大得仿佛要将她揉进骨血里。

“瑶瑶,我回来了。”楚墨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充满了失而复得的珍惜。

“欢迎回来。”苏瑶靠在他的怀里,泪水再次滑落,这一次,却是幸福的泪水。

念瑶拉着楚墨的衣角,仰着小脸道:“爹爹,你终于回来了!念瑶好想你!”

楚墨弯腰将女儿抱起,在她脸上亲了一口,眼中满是宠溺:“爹爹也想念瑶。”

楚墨的母亲看着一家三口团聚的模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一路辛苦了,快进屋歇息吧。”

众人走进屋内,餐桌上早已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楚墨洗去一身风尘,换上常服,坐在苏瑶身边。席间,他讲述着边关的战事,如何与北狄周旋,如何率军突袭,言语间轻描淡写,却让苏瑶听得心惊胆战。

“以后再也不要去这么危险的地方了。”苏瑶握住他的手,轻声道。

楚墨点点头,反手握住她的手:“好,以后我都陪着你和念瑶,再也不分开了。”

念瑶坐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这段时间的趣事,说着自己写的字、弹的琴,楚墨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点头称赞,脸上满是笑容。

饭后,楚墨陪着母亲说了一会儿话,便带着苏瑶回到了他们的房间。房间里烛火摇曳,暖意融融。楚墨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锦盒,递给苏瑶:“这是给你的礼物。”

苏瑶好奇地打开锦盒,只见里面放着一枚晶莹剔透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着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这是北狄的特产,暖玉,戴在身上可以驱寒。”楚墨解释道,“我在边关看到,便想着给你带回来。”

苏瑶拿起玉佩,触手温润,心中满是感动:“谢谢你,我很喜欢。”

楚墨将玉佩为她戴上,低头吻住她的唇。这个吻,饱含着思念与珍惜,温柔而缠绵。苏瑶闭上眼睛,回应着他的吻,感受着他的温度,心中一片安宁。

窗外,月光皎洁,星光璀璨。庭院里的梅花开得正盛,香气弥漫。苏瑶靠在楚墨的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声,感受着身边的温暖,心中充满了幸福。她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有楚墨在身边,她就什么都不怕。

这场分离,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也将会如同这庭院里的繁花一般,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愈发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