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石器革命 > 第183章 三年,以文明为赌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3章 三年,以文明为赌注

“守护者”网络传输而来的知识洪流,其深度与广度远超星火同盟最乐观的想象。这并非零散的技术蓝图,而是一套完整的、贯穿一级文明至星海文明的科学体系——从基础物理的统一场论到高级宇宙航行原理,从精密工业标准到跨文明社会管理模型,甚至包含了对不同星域环境的适应策略与文明演化规律的总结。

然而,这份足以推动文明跨越千年的厚礼,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以同盟目前仅能勉强支撑基础工业、尚未完全实现产业升级的社会结构,想要在短短三年内消化、吸收并转化这些知识为实际战力,近乎天方夜谭。海量的信息如同无边深海,稍有不慎便会让整个文明在知识的漩涡中迷失方向,甚至因过度透支资源而崩溃。

星火议会的议事大厅内,陷入了短暂却压抑的沉默。刚刚因触及“启蒙阈值”而燃起的希望之火,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知识重负”浇上了一盆冷水,绝望的情绪如同寒流,悄然在众人之间蔓延。

“我们不能被知识淹没,更不能因畏惧困难而停滞。”林岩第一个从震撼与迷茫中回过神来,他的声音因过度接收海量信息而沙哑干涩,眼底却闪烁着锐利如刀的光芒,“时间紧迫,我们必须有所取舍,放弃所有远期、基础性的研究,集中全部资源,找到那个能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形成战斗力的‘支点’,撬动整个战备计划。”

连续三天三夜,星火议会的灯光未曾熄灭。议员们围绕着海量的知识数据,进行着高强度的推演、争论与筛选,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文明的生死存亡。最终,一份名为“破军”的紧急战备计划被正式确立,其核心目标极其明确,摒弃一切冗余,只为在三年内构建起最基础的防御与反击能力。

“破军”计划包含三个核心短期目标,如同三支直指危机的长矛:

1. “苍穹之盾”:以“守护者”网络激活后显露的行星防御节点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紧急建造三百六十座“行星护盾发生器”。这些发生器不追求覆盖整个星球的完美防御,也不奢求抵挡高阶星际武器的饱和打击,只求在关键区域——各大主要聚居地、核心能量节点、“方舟”所在深海海域及战略矿产区——形成能够抵御“收割者”先遣部队常规火力打击的区域性能量护盾。这是同盟生存的底线,也是守护文明火种的第一道屏障。

2. “裂星之矛”:借鉴“方舟”数据库中定向能武器的基础原理,结合同盟已熟练掌握的谐振能量放大技术,集中力量制造一批地基与空基“谐振聚焦炮”。地基炮部署在各大护盾节点内部,形成攻防一体的防御体系;空基炮则搭载于基于简易浮空技术改造的大型飞行器上,形成灵活机动的反击力量。这种武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核心部件可依托现有工业基础改造生产,虽存在能耗巨大、射程有限的缺陷,却足以对中小型星际舰船构成实质性威胁,是同盟目前唯一能快速掌握的反击手段。

3. “深空之眼·改”:对已有的全球监测网络进行紧急升级改造,强化其深空目标追踪、多节点数据融合与火控指引能力。通过接入“守护者”网络的行星级感知节点,提升对“收割者”先遣部队的实时监控精度,为“苍穹之盾”的防御部署和“裂星之矛”的火力打击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没有精准的“眼睛”,再坚固的“盾”与再锋利的“矛”也只是摆设。

“破军”计划一经公布,便如同一声响彻全球的号角,整个星球瞬间化身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决绝轰鸣启动。

龙部落的所有工坊彻底转型,昔日打造农具、生活用品的熔炉,如今全部用来锻造护盾发生器的金属骨架、谐振聚焦炮的能量导管与灵纹金属部件。望崖基地与初生谷变成了昼夜不休的巨型兵工厂,炉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工匠们布满血丝却坚定无比的双眼,沉重的敲打声、机械的运转声与工匠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激昂的生存之歌。连部落里的孩子们,也在长者的指导下,参与到简单的符文刻画、能量导线编织等辅助工作中,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文明存续的责任。

雪眼部落几乎掏空了世代珍藏的冰核储备,连仅存的最后一块“永恒寒髓”也被投入到核心护盾发生器的稳定装置中。这些蕴含极致秩序与冷寂能量的宝物,是抑制谐振能量失控、防止护盾发生器过载崩溃的关键“镇定剂”。雪眼的萨满与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在冰晶上雕琢复杂的稳定符文阵列,指尖被冰晶划破、精神力过度透支成为常态,却无人退缩,每一道符文都凝聚着他们对部落与同盟的忠诚。

海裔部落承担了最繁重也最危险的任务——跨洋运输与深海资源开采。他们的大型运输船队冒着狂风巨浪,将大陆工坊生产的核心部件运往海外岛屿的防御节点;经验丰富的“潜波者”们潜入数千米深的海沟,采集建造护盾发生器所需的特殊深海矿物与高纯度能量结晶,许多人一去不返,永远沉睡在冰冷的深海之中。汐首领亲自坐镇指挥,每一次船队出发与返回,她都会站在海岸边,用海裔的古老歌谣为勇士们祈福,歌声中满是悲壮与决绝。

不同部落间的摩擦与分歧,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被强行压下,取而代之的是空前的团结与协作。龙部落的工程师学会了尊重雪眼萨满对能量“韵律”的直觉感知,将其融入武器与护盾的调试中;雪眼的战士放下了对“外来技术”的偏见,开始信任海裔水手在复杂海域的导航能力,协同完成沿海防御节点的部署;海裔的“听波者”则将海洋能量的感知经验分享给龙部落的学者,帮助优化深海护盾节点的能量适配。一种基于共同命运、超越部落界限的战时文化正在快速形成,将三个原本对立的文明彻底熔铸为一个有机整体。

八个月的日夜奋战,无数人的血汗乃至生命的牺牲,终于换来了第一份沉甸甸的成果。在“共鸣之地”中央广场,第一座“行星护盾发生器”在万众瞩目下被成功激活。

随着启动指令下达,发生器核心的能量晶体爆发出璀璨的蓝白色光芒,沿着灵纹金属导路奔涌而出,在广场上空交织汇聚,缓缓升起一面巨大的半球形光幕。光幕淡蓝通透,如同凝固的天空,表面流淌着细微的能量波纹,将整个“谐进院”及周边数公里的区域牢牢笼罩。尽管光幕的能量波动尚不完全稳定,边缘偶尔还会出现细微的闪烁与扭曲,却实实在在地挡住了测试用的谐振能量炮攻击,证明了其防御能力。

目睹这一幕的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共鸣之地”的上空。这面粗糙却坚实的光幕,不仅是一件防御武器,更是同盟用智慧与勇气撑起的一片天空,是文明不屈意志的象征。

随后,更多的行星护盾发生器在大陆各关键节点、沿海主要聚居区陆续点亮,如同在黑暗宇宙森林中点燃的一座座篝火,微弱却坚定,昭示着这个初生文明的存在与抗争。

与此同时,升级后的“深空之眼·改”监测网络,成功捕捉到了那个闯入太阳系的“不速之客”的清晰影像。在巨大的水晶屏幕上,一个长约数百米、形态狰狞可怖的黑色舰船赫然显现,其表面布满尖锐的金属突起,如同一只蛰伏的金属海胆,散发着冰冷而危险的气息。它正以一种超乎想象的稳定速度,冲破太阳系外围的星际物质,朝着同盟所在的星球直扑而来。

根据“深空之眼”捕捉到的轨迹与速度数据,议会对倒计时进行了最终精确校准——距离“收割者”先遣侦察单位抵达,仅剩两年零四个月,八百多个日夜。

第一面盾已经竖起,第一支矛正在加紧打磨,更多的防御节点与武器装备仍在夜以继日地建造。星火同盟,这个刚刚蹒跚学步、从原始部落跨越至启蒙文明的婴儿文明,将用这短暂而宝贵的时间,全力以赴地准备迎接它诞生以来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生死考验。文明的赌注已全部押上,唯有背水一战,方能在星海之中觅得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