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姐的粮油店,成了“小店宝”在深巷里点燃的第一盏灯。这灯光微弱,却稳定地亮着。她不仅自己用熟了,还真把隔壁菜市场卖调味品的刘姐介绍了过来。刘姐五十来岁,比李大姐更谨慎,对着手机屏幕戳戳点点半天,问了一堆问题:“这玩意儿真不要钱?以后会不会收?数据丢了咋办?你们是啥公司啊?靠谱不?”
林凡和孙浩站在摊位前,耐着性子解释,一遍遍演示,最后拍着胸脯保证数据安全,还留了手机号,说随时可以打电话问。刘姐将信将疑,勉强答应试试。
口碑的传播,比想象中更慢,更像是一场耐心的考验。
没有病毒式扩散,没有用户激增。像老式中药罐子下的文火,咕嘟咕嘟,需要长时间的熬煮,才能慢慢渗出药性。接下来的几周,林凡团队又艰难地拓展了七八家用户:巷口修鞋的王师傅(在李大姐的极力推荐下才同意)、菜市场卖豆腐的沈阿姨、学校门口小卖部的张大爷……每家都需要耗费大量口舌,甚至多次上门指导。用户画像高度一致:年纪偏大,对智能手机不熟悉,对“免费”充满警惕,但对“省事”和“算清账”有最朴素的渴望。
问题也随之暴露无遗。字体调到最大,还是有用户说看不清;扫码功能在光线不好的摊位前经常失灵;最头疼的是,很多年纪大的用户根本记不住操作步骤,今天教明天忘,需要反复培训。孙浩负责的客服电话开始响个不停,问题五花八门:“小孙啊,我这个‘确认’键在哪儿啊?”“哎呀,我不小心把那个商品删掉了怎么办?”“今天卖了多少?我看看……咦,昨天数据咋没了?”
铺子二楼的白板上,写满了“待优化清单”:增加语音提示、简化扫码流程、强化数据备份提醒、做一套更傻瓜式的视频教程……赵磊和孙浩忙得焦头烂额,林凡更是身兼数职:产品经理、客服、培训师、维修工。盈利依然遥不可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却与日俱增。挫败感和疲惫感,像梅雨天的湿气,无声无息地浸润着每个人。
家庭的节奏,也被这种“慢”深深影响着。
林凡回家的时间更不固定了。有时是为了给某个大爷大妈做晚间培训,有时是突发故障需要紧急处理。阿桂已经习惯了爸爸的“缺席”,不再像以前那样缠着问,只是每次林凡晚归,他都会跑过来,仰着小脸说:“爸爸,我今天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或者“爸爸,我拼好了一个超级难的飞船!”像是在用他的方式,告诉爸爸:我很棒,你不用担心我。
苏晚晴默默承担了更多。接送阿桂、辅导作业、家务琐事……她把自己的设计工作更多地安排在深夜。林凡有时凌晨一两点醒来,发现书房灯还亮着,走过去,看见苏晚晴对着电脑屏幕,眉头微蹙,手边是一杯冷掉的咖啡。他心疼,却不知该说什么,只能默默给她续上热水。
“还没睡?”他轻声问。
“马上就好,这个图客户明天要。”苏晚晴头也不抬,声音带着倦意。
两人之间的话变少了,忙碌榨干了交流的精力。但一种更深沉的默契在寂静中滋生。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需要。林凡会提前把第二天的菜洗好,苏晚晴会在林凡加班时,把他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熨烫平整。
经济的压力,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小店宝”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易管家”那边的老客户维护收入,勉强覆盖铺面租金和赵磊、孙菲的基本工资。家庭开支主要靠苏晚晴的设计收入,捉襟见肘。他们取消了不必要的消费,阿桂的零食玩具明显减少,周末的户外活动也变成了免费的公园散步。生活像一根绷紧的弦,虽然没断,却时刻发出令人不安的嗡鸣。
转折,发生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傍晚。
林凡在给修鞋的王师傅做第三次培训时,王师傅一边笨拙地操作手机,一边絮叨:“林师傅,你们这玩意儿,好是好,就是我这老花眼,看久了晕。” 林凡正想着怎么优化,王师傅突然说:“诶,我儿子前天回来,看我用这个,说挺稀奇。他在城南批发市场也有个摊位,卖日用品的,账更乱!你要不要去看看?”
林凡心里一动。批发市场的摊位!那可是比零售小店更复杂、流水更大的场景!
他立刻要了联系方式,第二天就拉着赵磊去了城南批发市场。
王师傅的儿子小王,三十多岁,精明干练。他对“小店宝”兴趣很大,但提出了更专业的需求:能不能管理多个规格的商品?能不能给常客打折?能不能生成简单的进货单?
这些需求,一下子打开了林凡的思路!他们一直盯着最底层的零售小店,却忽略了数量庞大、信息化需求更迫切的批发市场商户!这个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更看重效率,付费意愿也更强!
“小店宝”的赛道,似乎在不经意间,被拓宽了!
回来的路上,林凡和赵磊都很兴奋。他们意识到,之前的艰难摸索,就像是在挖一口深井,虽然辛苦,却可能找到了更丰沛的水源。针对批发商户的需求,对“小店宝”进行升级,虽然开发难度增加,但商业价值也大大提升!
当晚,林凡把这个发现告诉苏晚晴。 苏晚晴听完,眼睛亮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是好事,但意味着更忙,投入更大。”
“我知道。”林凡握住她的手,“但方向更清楚了。就像……就像在黑巷子里走了很久,突然看到前面有更亮的光。”
苏晚晴看着他眼中久违的神采,轻轻点了点头:“你觉得对,就去做。家里……有我。”
没有欢呼雀跃,只有沉静的支持和理性的评估。但这足以给林凡注入强大的力量。
夜深了。林凡在书房整理批发市场的需求文档,苏晚晴在客厅核对设计稿。阿桂早已熟睡。屋子里很安静,只有键盘声和纸页翻动的声音。疲惫依旧,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的、名为“希望”的气息。
慢火细炖的日子,还在继续。但锅里的内容,似乎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也许,最醇厚的滋味,正需要最耐心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