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 > 第228章 中兴气象 宏图新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启二十一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冰雪消融后的北京城,处处透着新生的气息。随着鼠疫阴霾的逐渐散去,沈惊鸿推动的各项新政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现成效,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启中兴局面正在形成。

京郊工业区内,数十座新建的工坊烟囱林立,蒸汽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在工业部的直接规划下,这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钢铁工坊内,新式高炉日夜不停地冶炼着钢材。工部尚书陪同沈惊鸿视察时介绍:阁老请看,这第三号高炉采用热风炉技术,炉温可达一千六百度,日产生铁达五十吨。经过平炉精炼,可得上等钢材三十吨。

沈惊鸿仔细观察着钢水的浇铸过程,满意地点头:质量较去年又有提升。不过还要继续改进工艺,特别是要提高合金钢的产量。伏波级战舰的装甲需要更优质的钢材。

隔壁的机械制造局更是繁忙,崭新的车床、铣床排列整齐。工人们正在加工蒸汽机的汽缸,精度已经能达到毫米级。工业部尚书禀报:按照阁老的要求,所有关键零件都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一台蒸汽机损坏,立即可以更换零件,不必整机报废。

在纺织机械分厂,最新式的自动织布机正在测试。一名工匠介绍:这台机器采用飞梭装置,织布速度是手工的三十倍。而且能够织出更宽幅的面料,适合制作军服和被褥。

沈惊鸿特别视察了新建立的精密仪器作坊。这里正在生产各种量具和仪表,为其他工坊提供检测工具。一位年轻工匠自豪地展示他制作的游标卡尺:精度可达十分之一毫米,确保所有零件尺寸统一。

北京城内,蒸汽动力的市政工程正在改变着这座古老都城的面貌。在沈惊鸿的推动下,工部启动了大规模的下水道改造工程。

顺天府尹指着正在施工的前门大街介绍:阁老请看,这条新修的下水道宽六尺,高八尺,可容两人并行。全部采用水泥浇筑,接缝处用水泥密封,确保不会渗漏。

一台蒸汽驱动的挖掘机正在作业,巨大的铲斗一次就能挖起半方土。工部官员解释道:用蒸汽挖掘机后,工程进度快了十倍。预计今年六月,内城主要街道的排水系统都能改造完成。

更引人注目的是蒸汽压路机的工作场景。重达十吨的钢制滚筒在蒸汽机的驱动下缓缓前进,将新铺设的碎石路面压实。路过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对这种铁怪物既好奇又赞叹。

在城郊,新建的自来水厂已初具规模。沈惊鸿亲自视察了过滤池和沉淀池,对工程进度表示满意。水厂总管禀报:采用多层过滤系统,最上层是细沙,中间是活性炭,最下层是鹅卵石。经过检测,出水清澈,符合饮用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工部还建立了专业的市政工程队,所有工人都经过培训,熟悉蒸汽机械的操作和维护。这支专业队伍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春耕时节的华北平原,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景象。在通州附近的皇家农场,二十台丰收一号蒸汽拖拉机正在同时作业。

农政部尚书亲自演示操作:阁老请看,这台拖拉机配备十二马力蒸汽机,采用履带式行走机构,即使在泥泞田地也不会下陷。后面牵引的五铧犁,一天可耕地一百二十亩。

沈惊鸿仔细观察犁地的深度和均匀度,满意地说:比牛耕深了三寸,而且土块更细碎。这样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不远处的试验田里,新式的蒸汽驱动播种机正在作业。机器走过之处,种子均匀地播撒在田垄中,同时完成覆土和压实。老农激动地算了一笔账:往年这五百亩地,要请二十个壮劳力忙活半个月。现在两台机器三天就干完了,还干得更好!

配套的蒸汽抽水机更是解决了大问题。在永定河畔,一台大型抽水机正将河水抽往高处的农田。农户们欣喜地说:再也不用担心春旱了,这铁家伙一天抽的水,够五百亩地用三天。

为了推广农业机械,农政部在各县设立了农机站,提供机械租赁和维修服务。同时还编写了《新式农具使用手册》,派农技员下乡指导。

皇家陆军讲武堂的校场上,一场新式武器演示正在进行。沈惊鸿在国防部官员的陪同下,观摩最新装备的实战性能。

首先演示的是惊鸿三式步枪的齐射。一个排的士兵在口令下同时开火,百米外的靶子应声而碎。讲武堂教官介绍:列装一年来,部队射击精度普遍提升三成。特别是采用硝化棉发射药后,哑火率从百分之五下降到千分之一。

接着演示新装备的雷霆一式迫击炮。四名士兵快速架设火炮,装填,发射,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炮弹划出优美的弧线,准确命中一千八百米外的模拟工事。

全重四十二公斤,可分解为三个部分携带。炮兵教官报告,特别适合山地作战,白杆兵已经装备了二十门。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在试产的惊鸿四式半自动步枪。射手在演示中展示了惊人的射速,三十发子弹在九十秒内全部射出。兵工署官员介绍: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使用专门的尖头步枪弹,有效射程六百米。

沈惊鸿特别询问了弹药供应情况。得知新建的无烟火药工厂已经投产,月产硝化棉发射药五吨,可满足部队训练和作战需求。

海军方面,第二艘伏波级铁甲舰平海号已经完成海试。舰长报告:最高航速达到十六节,比首舰伏波号还要快一节。新改进的舰炮射击精度提升明显。

太医院内,苏卿卿正在主持每月一次的医学研讨会。沈惊鸿特意前来听取最新进展。

青霉素的批量生产已经稳定。苏卿卿指着培养室汇报,采用深罐发酵法,每个批次可生产两千剂。目前主要供应京营和禁军,用于治疗伤口感染。

她展示了一份详细的临床记录:在治疗创伤感染方面,有效率超过八成。但对内科疾病效果有限,特别是对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仍需寻找更有效的药物。

沈惊鸿仔细翻阅病例,询问道:副作用控制得如何?

按照阁老的建议,使用前都做皮试,过敏反应已大大减少。苏卿卿答道,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口服剂型,希望能扩大应用范围。

除了青霉素,医药研究所还取得了其他重要突破。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奎宁,在治疗疟疾方面效果显着。改良的麻沸散配方,使外科手术更加安全。

最让沈惊鸿满意的是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档案制度。每个病例的诊疗过程、用药效果、不良反应都被详细记录,为医学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料。

在科技部的实验室内,一项划时代的研究正在进行。沈惊鸿亲自观看第一台实用发电机的演示。

科技部尚书兴奋地介绍:采用阁老设计的励磁系统,这台发电机功率达到五千瓦,可同时点亮一百个电灯。

随着蒸汽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实验室内的电灯骤然亮起,发出稳定明亮的光芒。围观的研究人员发出阵阵惊叹。

这只是开始。沈惊鸿对研究人员说,下一步要研制变压器,解决远距离输电问题。还要开发电动机,实现电力的应用。

在另一个实验室,内燃机的研究也在进行。虽然还处于原理验证试验阶段,负责的工匠报告:按照阁老的设想,采用四冲程循环,热效率预计能达到百分之十五,远超蒸汽机。

沈惊鸿特别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要系统研究电磁理论,编写《电工学原理》。同时要注重材料科学,开发更好的绝缘材料和磁性材料。

这日午后,沈惊鸿正在兵部衙门审阅新式装备的配发方案,门房来报:石柱宣慰使秦良玉将军求见。

沈惊鸿立即起身相迎。只见秦良玉身着御赐蟒袍,虽已年过五旬,但目光锐利,步伐稳健,举手投足间尽显名将风范。

秦将军远道而来,辛苦了。沈惊鸿拱手道。

秦良玉抱拳还礼,声若洪钟:沈阁老客气。老身此次奉诏入京,特来向阁老请教新式战法。

二人分宾主落座后,秦良玉开门见山:白杆兵换装惊鸿三式后,战力大增。上月剿灭川东土司叛乱,火器发挥了关键作用。

她详细描述了战斗经过:叛军据险而守,我军在八百步外以排枪齐射,压制住敌军弓弩。而后用新配发的炮轰击寨墙,一举破敌。

沈惊鸿赞许道:将军用兵如神,又能善用新式装备,实乃朝廷之福。

秦良玉取出随身携带的舆图,指着西南边境说:这一带山高林密,叛军往往依仗地势负隅顽抗。老身以为,需要研制更轻便的山地火炮,以及适合丛林作战的装备。

沈惊鸿当即命人取来兵工署的最新设计图:正在研制一款分解式山地炮,全重不超过一百斤,可骡马驮载。另外,还在试验适合山地行军的轻便帐篷和口粮。

二人就西南防务、军队编制、装备改进等议题深入交谈。秦良玉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沈惊鸿则从技术角度,解释了各项新式装备的设计理念。

会谈持续了两个时辰,直到日头西斜。临别时,秦良玉郑重地说:有阁老主持军务,老身镇守西南再无后顾之忧。

送走秦良玉后,沈惊鸿站在衙门的庭院中,望着天边的晚霞,心中充满希望。有这样忠心为国的将领,有日益强大的国力,有不断进步的科技,大明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春去夏来,万物生长。站在新落成的京师观象台上,俯瞰着这座正在发生巨变的城市,沈惊鸿心中充满感慨。蒸汽机的轰鸣、学堂的读书声、工厂的忙碌景象,都在诉说着这个古老帝国的新生。

城北的工业区烟囱林立,城南的新式学堂书声琅琅,城东的港口商船云集,城西的军营旌旗招展。这一切都在证明,大明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然而沈惊鸿深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要让大明持续发展,不仅要发展科技、壮大军队,更要建立一套能够自我更新的制度。而这,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奋斗。

夕阳西下,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沈惊鸿已经看到了更远的未来。电力将照亮千家万户,内燃机将改变交通方式,无线电将联通四海。而他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大明终将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