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彻底平定的捷报,连同萧辰、老成王联署的报功奏章,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先于凯旋大军传回了京城。
当信使高喊着“西线大捷,蛮患已平!赫连铁树授首,王庭踏破!”
穿过朱雀大街,直奔皇城时,整个帝都彻底沸腾了!
消息如同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人人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自豪与狂喜。
“赢了!我们赢了!”
“萧监军威武!老成王威武!”
“听说那蛮王都被活捉了!真是扬眉吐气啊!”
《京华邸报》更是连夜加印号外,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西线决战的辉煌胜利,以及萧辰如何运筹帷幄、练兵破敌的事迹,将其誉为“国朝柱石”,引得洛阳纸贵,人人争相传阅。
数日后,凯旋大军抵达京城近郊。
这一次的场面,远比之前忠勇侯北征凯旋时更为盛大隆重!
女帝凤倾凰亲自下旨,京城万民空巷,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
从郊外到皇城的御道两侧,被汹涌的人潮挤得水泄不通,鲜花、彩绸、震天的欢呼与鞭炮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那一面面沾染着风尘与血火、却依旧猎猎作响的战旗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当那一列列虽然疲惫却眼神锐利、步伐铿锵的得胜之师缓缓行来时,当被严密看押、垂头丧气的西蛮王赫连铁树、小王子赫连勃勃以及一众蛮族贵族俘虏出现在队伍中时,欢呼声达到了顶点,声浪几乎要掀翻云霄!
“大胤万胜!”
“萧监军!老王爷!”
萧辰与老成王程破虏并肩而行,居于队伍最前方。
老成王一身戎装,虽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顾盼间威仪自生。
而萧辰,依旧是一身略显陈旧的青色官袍(他刻意未换新袍),外罩软甲,腰佩“龙鳞”短剑,面容平静,眼神深邃,在一众甲胄鲜明的将领中,反而显得格外突出,引得无数道或崇拜、或好奇、或复杂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队伍行至承天门外,女帝凤倾凰竟亲自登上城楼,以示殊荣!
她一身明黄龙袍,凤冠霞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绝美的容颜上带着欣慰与难以掩饰的激动。
“臣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萧辰、老成王为首,万千将士及百官齐声高呼,声震九霄!
献俘仪式庄严肃穆。
赫连铁树等一干俘虏被押至城楼下,面向女帝跪伏在地,象征着西蛮的彻底臣服。
无数百姓目睹此景,激动得热泪盈眶,百年边患,一朝平定,这是何等的功业!
仪式之后,便是封赏。
金銮殿上,女帝凤倾凰当众宣读封赏诏书,对西线有功将士不吝厚赏。
老成王程破虏加封食邑,赏赐无数,荣宠备至。
石虎、紫凤等一众将领、江湖义士也各有擢升和重赏。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萧辰身上。
是他,挽狂澜于既倒,整饬糜烂边军,练兵革新,奇谋迭出,更是他,揪出了通敌叛国的幕后黑手!
如此不世之功,该当如何封赏?
大殿内寂静无声,连呼吸都清晰可闻。
靖王立于百官前列,低垂着眼睑,袖中的拳头死死攥紧,指甲深陷肉中,却不敢表露分毫。
他知道,那把悬在他头顶的利剑,即将落下。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萧辰并未等待女帝对他个人的封赏,而是率先出列,手持监军印信与那柄“龙鳞”短剑,躬身朗声道:
“陛下!西线大捷,上赖陛下天威浩荡,运筹帷幄;中赖老成王殿下统率有方,将士用命;下赖后方百姓鼎力支持,粮饷无缺!
臣,萧辰,不过恰逢其会,略尽绵薄之力,实不敢贪天之功!”
他声音清越,回荡在大殿之中:“今西患已平,臣之监军使命已然完成。
此监军印信及陛下所赐‘龙鳞’剑,乃权柄之物,臣不敢久留,今当奉还陛下!”
说着,他双手高高托起印信和短剑,神态恭敬而坦然。
此举一出,满殿皆惊!
交还印信,尤其是交还代表皇帝亲临、可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这等于主动放弃了巨大的权力和护身符!
在功高震主、极易引来猜忌的时刻,萧辰这一手以退为进,堪称神来之笔!
既彰显了他不恋权位、忠心为主的臣节,又巧妙地将自己置于一个安全的位置。
女帝凤倾凰深深地看着台下那个身形挺拔、目光清澈的年轻人,心中百感交集。
有欣赏,有欣慰,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她自然知道萧辰此举的深意,也更感念其忠心与智慧。
“萧爱卿平身。”
女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爱卿之功,天地可鉴,朕与天下臣民,皆铭记于心!
印信与剑,朕暂且收回。然功必赏,过必罚,乃朝廷法度!”
她顿了顿,凤眸扫过全场,朗声道:“翰林院侍讲学士萧辰,献策定边,整军经武,克定西陲,厥功至伟!
着,晋封为‘靖安伯’,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擢升为礼部右侍郎,仍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参赞机要如故!
另赏黄金万两,绢帛千匹,京中府邸一座!”
靖安伯!礼部右侍郎!(虽是侍郎,但以他参赞机要的身份,实权不小)而且保留了翰林院的清贵和参赞机要的权力!
这份封赏,可谓极重!
爵位、实权、清望、圣眷,一样不缺!
但却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授予更大的兵权,平衡了各方的担忧。
尤其是主动交还军权之后获得封赏,更显得名正言顺,无人能够质疑。
“臣,萧辰,谢陛下隆恩!必当竭尽驽钝,以报皇恩!”
萧辰再次躬身,坦然受之。
他知道,这个结果是最好的。
既享殊荣,又免猜忌,根基更为稳固。
然而,就在众人都以为今日朝会即将在一片“君明臣贤”的和谐气氛中结束时,萧辰再次开口,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炸响在靖王及其党羽的耳边:
“陛下,臣还有一事,不得不奏。”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厚厚的、以火漆密封的奏章,双手高举,“此乃臣与老成王殿下,会同西线众将,查证所得的关于原兵部尚书、现靖亲王凤渊,通敌叛国、勾结西蛮、谋危社稷之……全部罪证!
人证、物证、书证俱全,铁证如山,请陛下御览圣裁!”
轰!
整个金銮殿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瞬间哗然!
虽然早有风声,但当萧辰真的在如此场合,以如此正式的方式,抛出这枚重磅炸弹时,带来的冲击依旧是毁灭性的!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脸色惨白、身体微微晃动的靖王凤渊身上!
女帝凤倾凰的脸色也瞬间沉了下来,她示意内侍将奏章取上,并未立刻翻开,而是目光冰冷地看向靖王:“靖王,萧爱卿所奏,你有何话说?”
靖王猛地抬起头,脸上强行挤出一丝冤屈和愤怒:“陛下!臣冤枉!此乃萧辰构陷!
他这是挟大功而欺君,欲铲除异己!陛下明鉴啊!”
他声嘶力竭,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然而,当女帝缓缓翻开那本厚厚的奏章,看着里面条分缕析、证据链完整得令人发指的内容时,她的脸色越来越冷,凤眸之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构陷?”
女帝猛地合上奏章,声音如同万载寒冰,“你自己看看!密信往来,军械编号,资金流向,乃至赫连铁树等人的供词画押!
桩桩件件,皆指向于你!铁证如山,你还敢狡辩?”
她将奏章狠狠摔在龙案之上,怒喝道:“来人!摘去靖王冠带,押入宗人府,严加看管!待三司会审,查明一切,再行定罪!”
如狼似虎的殿前侍卫立刻上前,不顾靖王的挣扎和嘶吼,强行摘去其亲王冠冕,剥去蟒袍,将其押解下去!
这一幕,震撼了所有人!
一位权势滔天的亲王,竟在凯旋大典之上,以如此狼狈的方式倒台!
萧辰立于殿中,平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后续的审讯、清算、以及朝堂势力的重新洗牌,将更为复杂。
但他已然凭借平定西线的不世之功和主动交还军权的智慧,奠定了自己在朝中举足轻重、进可攻退可守的超然地位。
携煌煌战功与赫赫威势返京,萧辰真正站在了帝国权力的核心舞台。
而他与靖王余党,乃至其他潜在对手的较量,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西线平乱篇结束,携不世之功返京,矛盾将转向与靖王的最终对决及其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