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 > 第115章 海影号的突破性侦察与医疗舱的突发危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5章 海影号的突破性侦察与医疗舱的突发危机

在人类探索地球未知疆域的漫长征程中,深海始终以其深邃、神秘且极端恶劣的环境,成为对人类科技与勇气的终极考验。

每一次深海下潜,都像是在与未知的自然力量进行一场无声的博弈,而 “海影” 号此次针对马里亚纳海渊的专项侦察任务,更是将这种勇于突破极限的探索精神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马里亚纳海渊,作为全球目前已知最深的海沟,其最深处 “挑战者深渊” 经精密测量可达约

米,这一深度意味着此处的水压高达约 1100 个标准大气压 ——

相当于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承受着 1.1 吨的重量,如此巨大的压力足以轻易压碎常规的钢铁结构。同时,海渊底部常年处于黑暗之中,温度低至 2c左右,

且海水的腐蚀性极强,这样的环境恶劣程度远超人类的常规认知,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深海探索领域难以涉足的 “生命禁区”。

在此之前,仅有 “奋斗者” 号、“深海挑战者” 号等少数几款先进的无人或载人潜水器能够抵达较深区域,开展有限的探测工作,且每次任务都需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精心准备,风险极高。

“海影” 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发、专门为应对深海极端环境而设计的先进探测设备,其技术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它的外壳采用了新型的碳化硅复合抗压材料,这种材料不仅重量轻,其抗压强度更是普通钛合金的 3 倍以上,能够有效抵御深海的巨大水压;

同时,它搭载了全球领先的智能操控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自主避障算法以及远程实时通信模块,即使在数千米深的海底,

地面指挥中心也能通过量子通信技术与 “海影” 号保持几乎无延迟的信息交互,精准控制其行动。

此次任务中,“海影” 号肩负着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 ——

深入马里亚纳海渊底部的一条神秘裂隙,采集其中的沉积物样本,这条裂隙此前从未有任何探测设备涉足,科学家推测其内部可能隐藏着关于地球生命起源或地质演化的关键线索。

当 “海影” 号从母船 “探索一号” 上缓缓释放,如同一位无畏的深海使者,向着漆黑的海底缓缓下潜时,地面指挥中心内的气氛就开始逐渐紧张起来。

经过近 4 小时的下潜,“海影” 号成功抵达海渊底部,并通过其搭载的高清水下摄像机,清晰地捕捉到了那道充满神秘色彩的裂隙 ——

它宽约 5-8 米,长度延伸至摄像机视野之外,裂隙边缘的岩石呈现出奇特的黑褐色,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絮状物质。

然而,就在 “海影” 号准备开展采样工作时,意外情况出现了:

裂隙周围的海水流动速度突然加快,形成了小型的漩涡,同时,船上的磁强计显示周围的磁场出现了不规则的波动,这种波动会严重干扰采样臂的精准控制,给采样操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但 “海影” 号凭借其出色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在地面指挥人员的远程操控下,迅速调整自身姿态,抵御住了海水漩涡的冲击。

它冒着设备被高压损毁、陷入未知磁场干扰而失控的风险,缓缓伸出了那根由高强度钛合金与特殊柔性材料制成的特制采样臂 ——

这根采样臂不仅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还具备多自由度的灵活转动能力,末端配备了高精度的机械爪和样本采集勺。

采样臂如同深海中的 “机械手臂”,在摄像机的实时反馈下,小心翼翼地伸入裂隙深处,避开了尖锐的岩石。

经过多次反复调整角度与力度,机械爪终于成功抓取到了约 50 克的沉积物样本,并迅速将其封存于特制的保温、抗压样本容器中 ——

该容器采用了双层真空设计,能够保持样本在返航过程中的温度与压力环境稳定,避免样本成分发生变化。完成采样后,“海影” 号立即开启返航程序,向着海面缓缓上升。

当 “海影” 号历经数小时的航行,成功携带样本返回位于南海的深海探索基地时,早已等候在码头的科研人员立即上前,小心翼翼地将样本容器从 “海影” 号上取出,

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基地内的生物与材料分析实验室进行加急分析。

这座实验室是我国顶尖的深海样本分析平台,配备了一系列尖端设备,包括能够检测微量物质成分的高精度质谱分析仪、可对生物基因进行快速测序的基因测序仪,

以及用于观察样本微观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

科研人员首先对样本进行了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将样本分为多个部分,分别进行成分分析、生物活性检测以及微观结构观察。

经过数小时的紧张分析,结果终于出来了,当科研人员看到质谱分析仪和基因测序仪上显示的数据时,所有人都感到骇然 ——

在沉积物样本中,检测到了微量的有机物成分,这些有机物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包含了氨基酸、核苷酸等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发现,这些有机物的基因片段与此前在南太平洋深海热泉口附近发现的一种凝胶状生物组织属于同源物质。

要知道,南太平洋发现的那种凝胶状生物,是一种全新的生物物种,其细胞结构与代谢方式完全不同于已知的任何生物,它不需要依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而是通过吸收深海热泉中释放的化学物质来获取能量,能够在温度高达 300c、富含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极端环境中存活,

当时这一发现就曾引发全球生物学界的轰动,颠覆了人们对生命生存极限的认知。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对样本进行进一步的材料成分检测时,科研人员还发现其中混杂着一种从未见过的金属微粒。

这种金属微粒直径约为 1-2 微米,呈不规则的球状,表面泛着淡淡的银白色光泽。

科研人员立即使用 x 射线衍射分析仪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种金属微粒的晶体结构极为特殊,

其原子排列方式与已知的任何元素或合金都不同,不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任何一种已知元素。

随后,科研人员又对其进行了放射性检测,检测结果更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该金属微粒具有高度放射性,其辐射强度达到了每小时 500 微西弗,远超普通放射性物质(如天然铀的辐射强度约为每小时 0.01 微西弗),

且辐射类型包含了 a 粒子、β 粒子以及多种罕见的高能 γ 射线粒子。

同时,在进行时空特性检测时,科研人员将金属微粒放置在特制的磁场环境中,通过激光干涉仪观察发现,金属微粒周围的时空竟然出现了微弱的扭曲现象 ——

激光束在经过金属微粒附近时,传播路径发生了轻微的偏移,这表明它还具备独特的时空活性,这种特性此前只在理论物理学的研究中被提及,从未在实际发现的物质中观测到。

科研团队意识到这些发现的重大意义,立即将这些数据与已知的 “守护者” 科技资料进行对比。

“守护者” 科技是此前人类在全球多个远古遗迹(如位于南美洲的玛雅文明遗址、埃及的金字塔内部等)中发现的一种超前科技体系,其涉及能源、材料、空间技术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玛雅文明遗址中发现的 “守护者” 能量核心,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将物质转化为能量,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人类最先进的核反应堆的 100 倍以上;

在金字塔内部发现的 “守护者” 空间装置,能够实现短距离的空间传送。

尽管 “守护者” 科技与人类现有科技存在巨大的代差,但经过全球科研人员数十年的联合研究,已经对其技术特征与物质构成建立了一定的认知框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

然而,无论是样本中那种与南太平洋凝胶状生物同源的有机物成分,还是这种具有高度放射性和时空活性的金属微粒,都无法在 “守护者” 科技的资料体系中找到任何匹配的信息

它们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以及物理特性,都与 “守护者” 科技中的已知物质完全不同。

结合金属微粒的时空活性与有机物的特殊来源,科研人员经过多次讨论和验证,最终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

这些东西,绝对不属于这个时代,也不属于已知的 “守护者” 科技范畴。它们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在人类已知的时空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文明或生命形态,

或者是地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远超现有认知的高度文明,这将彻底颠覆人类对宇宙与时空的认知,开启全新的科学研究领域。

就在基地内所有人员都沉浸在这一重大发现带来的震惊与热议中,科研人员们围坐在会议室里,激烈地讨论着这些未知物质可能带来的影响与后续的研究方向 ——

有人提出要进一步深入马里亚纳海渊的裂隙,采集更多的样本进行分析;有人建议将金属微粒送往全球各地的顶尖实验室,进行联合研究,以揭开其神秘面纱;

还有人关注着那种特殊有机物的生物活性,希望能够从中找到新的生命进化规律。然而,就在这时,意外突然发生了 ——

负责看护路屿的医疗舱内,刺耳的警报声毫无征兆地凄厉响起,打破了基地内原本热烈的讨论氛围。

医疗舱是基地内安保与监测系统最为严密的区域之一,为了确保路屿的安全(路屿此前因接触未知物质出现过异常状况,被安置在医疗舱内进行 24 小时监护),

这里配备了全套的安保设备和监测系统:24 小时实时监测的生理指标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路屿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脑电波等数据,并将数据同步传输至基地的中央监控室;

环境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检测舱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以及是否存在有害气体或辐射;

应急防护系统则包括自动灭火装置、负压隔离装置以及紧急逃生通道,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防护措施。

警报响起的瞬间,医疗团队的成员们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医疗舱。

当他们赶到医疗舱门口时,首先通过舱外的监测屏幕查看路屿的情况,屏幕上显示,路屿的心率稳定在 70-80 次 \/ 分钟,血压为 120\/80mmhg,呼吸频率为 18 次 \/ 分钟,

各项生理指标依旧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没有任何异常波动。

这一现象让众人感到疑惑不解 —— 如果路屿的身体没有出现问题,那么警报又是因何而起呢?

但下一秒,通过医疗舱的观察窗,眼前的景象就让所有人汗毛倒竖:

路屿身体上方的空气,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扭曲、波动,就像盛夏正午时分,被烈日炙烤的柏油路面上方升腾的热浪,原本透明的空气变得忽明忽暗,

甚至能看到周围的医疗设备(如输液架、心电监护仪)的轮廓在空气中发生了轻微的变形,仿佛隔着一层不稳定的透镜在观察物体。

紧接着,一种诡异的噪音凭空在舱室内响起 ——

那声音低沉而混乱,其中夹杂着类似野兽般的非人嘶吼,声音沙哑、沉闷,仿佛来自深渊;

又混合着尖锐刺耳的婴儿啼哭,哭声凄厉、绝望,两种极端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心神不宁的诡异声响。

尽管噪音的音量并不大,却仿佛具有穿透物质的力量,能够直接绕过耳朵,直刺在场每个人的灵魂深处,让人产生强烈的眩晕感和恐惧之感,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医护人员甚至开始忍不住颤抖。

与此同时,连接路屿脑部的脑电波监测设备也出现了异常。

原本放置在监控室的脑电波监控屏幕上,此前路屿的脑波信号虽然偶尔会有小幅波动,但整体相对平稳、有规律,呈现出正常的 a 波(清醒放松状态)和 β 波(清醒活动状态)。

但此刻,脑波信号瞬间变成了一团毫无章法、疯狂跳动的乱麻,波形的振幅远超正常范围,频率也高达 40-50hz,这种波形与癫痫发作时的脑波极为相似,

但强度却要高出数倍,这表明路屿的大脑正处于一种极度混乱、异常兴奋的活动状态,很可能正在经历剧烈的痛苦或意识混乱。

更让人惊恐的是,路屿额头上那道早已固化的神秘烙印 ——

这道烙印是路屿此前在接触 “守护者” 科技遗物时留下的,呈不规则的星形,此前偶尔会在路屿情绪波动或接触特殊物质时亮起蓝色或金色的光芒,光芒相对柔和,且持续时间较短。

但这一次,烙印发出的光芒不再是之前的蓝色或金色,而是一种深邃、暗沉,仿佛凝固血液般的暗红色!

暗红色的光芒不断闪烁,频率越来越快,映照在路屿平静的脸上,让他原本苍白的面容显得格外诡异、狰狞,就像是被某种未知的力量所控制。

“空间畸变!能量读数飙升!快撤离!”

一直紧盯着医疗舱环境监测与能量分析仪器的物理学家陈明教授,在看到屏幕上的数据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对着通讯器声嘶力竭地大喊。

原来,他面前的空间稳定性监测仪显示,医疗舱内的空间曲率正在急剧变化,空间稳定性以每分钟 10% 的速度下降,出现了明显的畸变迹象 ——

这与之前检测金属微粒时观察到的时空扭曲现象本质相同,但强度却要强烈得多;

同时,能量分析仪器显示,舱内空气中的能量浓度以几何倍数飙升,短短 1 分钟内,能量密度就从正常的 0.1 焦耳 \/ 立方米上升到了 1000 焦耳 \/ 立方米,

这种能量波动的频率与之前检测到的金属微粒的时空活性有着高度相似的特征,但强度却要高出数百倍。

陈明教授深知,根据现有的物理学理论,一旦空间畸变加剧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形成微型的空间裂缝,而如此高浓度的能量如果达到临界值,甚至可能引发剧烈的能量爆炸,

不仅会摧毁整个医疗舱,还可能波及基地的其他区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他必须立即让舱内及附近的人员撤离,以确保所有人的安全。

听到陈明教授的呼喊,医疗团队的成员们再也不敢有丝毫犹豫,立即转身向着安全区域撤离,同时启动了医疗舱的紧急隔离程序,

将医疗舱与基地的其他区域隔离开来,等待进一步的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