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以舞成名 > 第124章 龙国传统乐器传承的困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4章 龙国传统乐器传承的困境

国家大剧院主演奏厅内,因齐磊一首完整版《Interstellar》引发的震撼余波尚未完全平息。

团长李国华那句“不用商量了!我同意了!”如同定海神针,不仅敲定了合作,更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李团长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他用力握住齐磊的手,语气热切无比:“齐磊啊,没想到你这次来,是给我们乐团送来了这么一份厚礼!合作,必须深度合作!这样,我这就安排,这两天就把剧院最好的1号录音棚给你腾出来,全天候优先保障你使用!乐团所有成员,只要你有需要,随时待命,100%配合你完成专辑录制!”

他这话掷地有声,彰显出国家院团的雄厚底气和对齐磊才华的极度重视。

然而,在这其中其实还包含了精明的李团长在心中的另一番盘算。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齐磊,仿佛在欣赏一件稀世国宝。

毕竟,无论是那首技惊四座的《野蜂飞舞》,还是意境深远的《梦中的婚礼》,更别提刚才那首堪称史诗的《Interstellar》,以及齐磊口中提及、尚未公开的《月光奏鸣曲》……

这些钢琴曲,每一首都拥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对于眼下蓝星龙国文艺界来说,它们不仅仅是优秀作品,更是价值连城、甚至堪称无价之宝的文化瑰宝!

若能取得这些作品的演出授权,由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进行首演和推广,那对于提升龙国文艺在整个蓝星文艺界的地位和影响力,至少能节省十年摸索之路!

所以用‘国家队’一笔和齐磊的短期合作,换来那几首曲子的长期演出授权,怎么说这都是一笔极其划算的文化投资。

想到这里,李国华大手一挥,热情地揽住齐磊的肩膀:“走走走!齐磊,苏经纪人,还有各位,今天说什么也得给我个机会!我在附近精心准备了一家酒店,咱们边吃边聊,好好谈谈接下来的合作细节,尤其是关于这几首曲子的……”

他话还没说完,齐磊却连忙摆手打断:“李团长,使不得!您太客气了!今天能和大家重逢,又得到乐团鼎力支持,我已经感激不尽。这顿饭,无论如何也该我来请!”

“那怎么行!你是客,我们是主,哪有让客人请客的道理!”李团长眼睛一瞪,拿出了团长的威严。

“李团长,您听我说,”齐磊态度坚决,语气诚恳,“今天在场的都是我的朋友,是曾经一起在舞台上奋斗过的伙伴。我不是只请您一位,我是想借这个机会,感谢今天在场所有的老师和朋友们!这顿饭,必须我请!”

两人一个热情似火,一个执意答谢,竟在刚刚结束恢弘演奏的舞台旁,为了谁请客这事争论了起来,场面一时有些滑稽又充满人情味。

最后还是八面玲珑的经纪人苏晴看得明白,她趁着两位“核心人物”争执不下时,悄悄退到一边,迅速拿出手机,联系了帝都一家以菜品和环境着称的星级酒店,直接订下了一个足以容纳十余桌的大型宴会包间。

她做事干脆利落,等安排妥当后,才笑吟吟地走上前打断两人的“拉锯战”:

“李团长,小磊,您二位就别争了。地方我已经订好了,就在附近的‘昆仑饭店’,账嘛……”她意味深长地看了齐磊一眼,又对李团长笑道,“自然是我们工作室来结。既是感谢李团长和剧院的大力支持,也是小磊答谢各位老朋友的一片心意。您看这样可好?”

苏晴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全了齐磊的面子和心意,也没让李团长太过尴尬。李团长见状,也知道再争下去反倒显得矫情,只好指着齐磊笑道:“你小子……好吧好吧,这次就依你!不过下次,必须我来安排!”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国家大剧院,前往昆仑饭店。

偌大的包间里,整整安排了十一桌,几乎将在场的乐团精英们都请了过来,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这顿宴席,规格极高,菜品精致,酒水更是上了年份的佳酿。

推杯换盏间,气氛热烈融洽。齐磊和苏晴作为东道主,穿梭于各桌之间敬酒致意。

这一顿下来,花费自然不菲,直接让齐磊那原本因为近期收入而回升到七位数的“老婆本”,肉眼可见地缩水,瞬间又回到了六位数的范畴。

苏晴看着手机上的账单提醒,虽然有些肉疼,但还是对齐磊低声道:“这钱花得值。”

确实物超所值!

且不说星级酒店的菜肴如何美味,单是能有机会与整个“国家队”的核心成员如此近距离、无拘束地交流,倾听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对作品的剖析,分享各自在艺术道路上的心得与感悟,这对齐磊来说,就是一场无比珍贵的饕餮盛宴。

尤其是齐磊他身体里那个“老六系统”赋予了自己的“全音乐领域精通”能力,更像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和本能。

全都随着此刻与这些顶尖大师们的思想碰撞,如同为他打开了无数扇窗户,让他对这些知识和技术如何更巧妙、更富有灵魂地运用,有了更加清晰、明了的认知。

许多之前只是“会”但未必“透”的领域,在谈笑风生间豁然开朗。

这让他对自己未来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底气与更明确的方向。

然而,就在主桌这边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之际,旁边一桌主要以传统乐器演奏家为主的席位上,气氛却显得有些沉闷。

几位头发花白、或气质儒雅、或面容清癯的老者,虽然也偶尔举杯,但眉宇间总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轻愁。

他们面前的酒杯空得很快,似乎不是在品味,而是在借酒消愁。

很快,齐磊和李国华团长都注意到了这边异常安静的氛围。

齐磊端着酒杯,好奇地低声问李团长:“李团,那边几位老师……是有什么心事吗?我看他们好像没什么兴致。”

李国华顺着齐磊的目光看去,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几分,轻轻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对齐磊和苏晴解释道:“唉,别提了。那几位,可是咱们民乐领域的泰山北斗!吹笙的赵老,弹阮的孙大师,还有一位是搞箜篌的钱教授……个个身怀绝技,都是国宝级的人物。”

他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但是啊,最近几年,虽然咱们龙国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水平嗖嗖往上涨,可对于这些传统乐器的传承……却遇到了大难题喽。”

李团长指了指那几位默然饮酒的老者:“他们几位手中的技艺,尤其是某些冷门乐器的独特演奏法和古曲,眼看就要面临断代的危险了。找不到好苗子啊!现在的年轻人,要么吃不了那个苦,要么觉得学这些出路窄、不赚钱。几位大师年事已高,眼看着一身惊世骇俗的本事,如果再过几年还找不到合适的、真心热爱又能沉下心来的传承人,等他们几位……唉,驾鹤西去之后,这几样乐器的正宗传承,恐怕就真的要断代了!”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无比的惋惜:“这不,这两年他们几老一直为这事发愁呢,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搞普及讲座,办法想了不少,但收效甚微。今天这酒,他们喝得是愁绪,是无奈啊。”

齐磊和苏晴闻言,神情都凝重了起来。

看着那几位在各自领域堪称宗师,此刻却为传承之忧而借酒消愁的老者,欢快的宴席氛围仿佛被注入了一丝沉重与凉意。

齐磊默默握紧了手中的酒杯,目光再次投向那桌时,已带上了深深的敬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思索。

或许,在追求个人音乐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一些更有分量、更值得去做的事情,正等待着他去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