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和朝鲜不一样,此刻的南京紫禁城内,却是一片难得的轻松氛围。

北伐大军虽未竟全功,未能彻底歼灭鞑靼主力,但丘福、朱高煦联军在胪朐河畔击溃鞑靼埋伏,并乘胜追击,斩获颇丰的消息已然传回。

这无疑是一场振奋人心的大胜,一扫此前对北伐的种种担忧。朱棣心情颇为舒畅,正与几位近臣商议着后续对北元的策略以及封赏有功将士之事。

然而,这份轻松愉悦并未持续多久。

两名内侍几乎前后脚,捧着两份漆封不同的加急奏报,神色仓惶地小跑入殿,瞬间打破了暖阁内的和谐气氛。

“陛下,锦衣卫八百里加急!来自辽东!”

“陛下,市舶司八百里加急!来自海外!”

朱棣眉头微皱,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他先挥手让禀报北伐封赏事宜的大臣退到一旁,沉声道:“呈上来。”

他先拆开了那份来自辽东的锦衣卫密报。

目光扫过,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眉头越锁越紧,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阴沉下来,甚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怒!

“建文余孽?!出现在朝鲜?!还勾结倭国,已陷朝鲜大半国土?!伪帝竟敢亲临?!”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每一个字都带着冰冷的杀意!御案下的手猛地攥紧,指甲几乎掐入掌心!

这个消息太过骇人听闻!比他听到任何北方边患都要让他惊怒!

建文!这个名字是他内心深处最大的一根刺!

殿内群臣听到“建文”二字,无不色变,瞬间屏住了呼吸,大气不敢出。

朱棣强压下立刻爆发的怒火,深吸一口气,又迅速拆开了第二份来自郑和的奏报。

他期望这是一份能提供更多信息,尤其是关于倭国动态的消息。

郑和的奏报写得非常详细,激动地描述了石见银山的惊人储量,证实了之前的所有传言,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座可供大明开采百年的巨大银矿!这无疑是天大的喜讯。

但是,朱棣逐字逐句地看完,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郑和的奏报通篇都在描述银矿的发现、储量估算、以及他如何采取措施控制矿区的过程,对于倭国的政局、军备动向,只有寥寥数语“幕府似有纷争,各地守护割据”,对于所谓的“建文余孽”和“倭国大规模出兵朝鲜”之事,竟然只字未提!

这极不寻常!

如果真有建文余孽在倭国活动,并能组织起足以攻陷大半个朝鲜的军队,郑和就在倭国,不可能毫无察觉!

就算一开始不知道,接到自己的命令后,也该有所侦查和汇报才对。

可现在,郑和的奏报里只有银矿,没有建文,没有出兵朝鲜的倭军。

一个可怕的念头瞬间涌入朱棣的脑海:万一...万一这是朝鲜李芳远和建文余孽、甚至倭人合谋设下的圈套呢?

李芳远此子,也是通过政变上台,心狠手辣,雄才大略。

他会不会表面上臣服大明,暗地里却与流亡的建文勾结,甚至联系了倭人?他们故意制造“倭寇”入侵、建文现身的假象,诱骗大明出兵?

目的何在?

或许是借大明之手清除国内异己?

或许是假意求援,等大明军队进入朝鲜后,与倭国、建文势力里应外合,伏击大明军队?

甚至更狠毒一点,等大明精锐深陷朝鲜战场时,北方的鞑靼、甚至是倭国的军队再趁机从别处发难?

朱棣越想越觉得心惊肉跳!帝王的多疑和谨慎此刻占据了上风。

相比于远在天边的银矿,近在咫尺的军事陷阱显然更值得警惕!

他脸上的怒容渐渐被一种极致的冷静和狐疑所取代。他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

殿下群臣看着皇帝陛下神色的变化,从震怒到沉思再到狐疑,都感到莫名其妙,却又不敢出声询问。

“纪纲。”朱棣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臣在!”锦衣卫指挥使立刻出列。

“你安插在朝鲜的人,回报如何?除了求援,他们还说了什么?关于那伙‘倭寇’和‘建文’,可有更确切的情报?比如,‘建文’的容貌细节、倭人的具体兵力构成、旗帜番号?”

纪纲冷汗下来了,伏地道:“回陛下,朝鲜方面传来的消息十分混乱,多强调对方妖法厉害,军势浩大,对于细节...语焉不详。臣,臣已加派人手潜入,但消息传回还需时日...”

“废物!”朱棣冷哼一声,但没有过多斥责,因为他也知道这确实需要时间。

他又看向兵部尚书和内阁群臣:“你们觉得,李芳远此人,可信否?他有没有可能,与外人合谋,给俺唱一出苦肉计?”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陛下竟然怀疑朝鲜王与建文、倭人合谋?

大臣们仔细一想,却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并非没有这种可能性!

尤其是在“建文”突然出现、而就在倭国的郑和却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这太可疑了!

“陛下圣虑深远,臣等不及!”杨荣连忙道,“此事确实蹊跷万分,不可不察!”

“那当务之急...”金忠迟疑道。

“当务之急,不是立刻发兵!”朱棣斩钉截铁地打断他,“是搞清楚朝鲜到底发生了什么!是确有其事,还是一个针对大明的巨大陷阱!”

他下达了新的命令:

“一、告诉辽东和山东,准备备战,但没有朕的明确旨意,一兵一卒不得越过朝鲜!”

“二、纪纲,把你手下最能干的精干探子,给朕一批批地派过去!不要听朝鲜官方的说辞,给朕深入到庆尚道,亲眼去看,去听!朕要知道那伙‘倭寇’到底是什么人,‘建文’是真是假,倭国到底有没有派兵!”

“三、加快催促郑和,让他别光盯着银子!给朕仔细查探倭国是否真有大规模军事调动,是否有建文余孽活动的确凿证据!”

“四、等朝鲜使团到了,朕要亲自盘问!”

“在没有得到确凿情报之前,”朱棣冷冷地扫视群臣,“谁再敢轻言出兵,视同祸乱军心!”

“臣等遵旨!”

所有大臣都躬身领命,感到一阵后怕。

若真是陷阱,大明仓促出兵,后果不堪设想。

朱棣再次看向那两份奏报,眼神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