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清河村,住着陈老汉和他那懂事的儿子陈实。陈老汉可是村里有名的木匠,那手艺,简直出神入化,村里谁家的农具坏了,只要经他的手,立马就能修得跟新的一样。平日里,陈老汉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导儿子:“孩子啊,不是咱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根草,咱都不能拿,做人得清清白白。”

有一天清晨,陈实像往常一样去井边打水。就在他弯腰提水的时候,不经意间瞥见地上有个蓝色的布包。他好奇地捡起来,打开一看,好家伙,里面竟然整整齐齐地码着5锭银子,足有50两呢!陈实心里“咯噔”一下,这么多钱啊,要是有了这些钱,家里的日子能宽裕不少,说不定还能添置些新家具,够他们家花上好几年了。

可这念头刚一冒出来,陈实就猛地想起了父亲的教诲。他顿时为自己的这点贪念羞愧得满脸通红,心里暗暗责备自己:“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父亲平时的教导都忘到哪儿去了!”想到这儿,他顾不上打水了,拔腿就往家跑,一进门就把布包交给了父亲。

陈老汉接过布包,仔细地查看了一番,发现布包的角落里绣着一个“赵”字。他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猜测这可能是邻村赵家庄的人不小心丢的。“丢钱的人这会儿肯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陈老汉一边说着,一边对陈实说,“儿子啊,我今天要去李庄干活,正好路过赵家庄,我顺便去打听打听。你呢,就在村口等着,要是有人来找,就带他来见我。”

陈实乖乖地来到村口,眼巴巴地等了一上午。午后时分,只见一个中年人慌慌张张地沿着路走来,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什么,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陈实赶紧迎上前去,关切地问道:“大叔,您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呀?”那人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着急忙慌地说:“是啊是啊,我丢了一个蓝色的布包,里面有五锭银子,这可是我帮东家采购布匹的货款啊,要是找不回来,我这工作可就保不住了!”

陈实一听,心里有了底,连忙说:“大叔,您别着急,跟我来,我带您去见我父亲。”说着,就带着那人回了家。这时,陈老汉也刚好从李庄回来了。经过一番仔细的核对,确认这人就是失主赵成,是赵家庄赵员外家的管事。

赵成见到失而复得的银子,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住陈老汉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您可真是大好人啊,这银子要是找不回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说着,他非要拿出两锭银子作为酬谢。陈老汉却笑着摆摆手,诚恳地说:“物归原主是应该的,这都是举手之劳,不用谢,这钱你拿回去好好交差吧。”

半个月后,赵成带着赵员外亲自登门道谢。赵员外对陈老汉的为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拉着陈老汉的手说:“陈老哥,您这品德实在难得,我县城新开的酒楼正缺个手艺好的木匠,您要是愿意,就去那儿干活吧。”陈老汉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了。这份工作让陈老汉整整忙了一个冬天,也赚了不少钱,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村民们听说了这件事,都对陈老汉父子竖起了大拇指,打心底里敬佩他们。为了纪念这件事,也为了弘扬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大家在村口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路不拾遗”四个大字,那字写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温暖的故事。

一年后的一天,有一队商人路过清河村。其中一个商人不小心落下一个包裹,里面装着珍贵的药材和一大叠银票。这时,村里一个叫村通的小伙子捡到了包裹,他想起村里一直流传的陈老汉父子的故事,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于是立刻把包裹交给了村长。

商人发现包裹丢失后,急得像没头的苍蝇,赶紧原路返回寻找。当他们看到包裹完好无损地放在村长那里时,都惊呆了,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商队首领紧紧地握住村长的手,感慨地说:“我走过这么多地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还从来没见过像你们清河村这么诚实的村庄,真是让人敬佩啊!”

从此以后,这支商队每次路过清河村,都会特意停下来休息交易。他们还以优惠的价格把货物卖给村民,村民们也能买到实惠又好用的东西,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了。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清河村,陈老汉坐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看着村里热闹祥和的景象,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儿子啊,做人就得诚实守信,你只要心存善念,好心总会有好报的。”

这个故事就像一颗种子,在清河村生根发芽,它告诉我们:善行就像一盏明灯,不仅能照亮别人,也会温暖自己;美德就像一股清泉,会在人们心中流淌,代代相传。喜欢这个故事的朋友,别忘了点个关注哦,更多温暖的故事,咱们下次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