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 > 第271章 林舟的“碧水蓝天”工程,打造生态文明样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1章 林舟的“碧水蓝天”工程,打造生态文明样板

钱卫国。

省委原副书记,三年前刚刚退休。

当省委书记将那份加密传真推到林舟面前时,这串看似普通的汉字,仿佛拥有千钧的重量,将办公室里最后一点空气都挤压了出去。

李瑞和苏晓在门外焦急地等待着,他们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只觉得那扇紧闭的门板,隔绝了两个世界。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省委书记的目光落在林舟的脸上,观察着他每一丝细微的表情。他想看到震惊,看到为难,甚至看到一丝退缩。因为对手是钱卫国,这意味着这场博弈的难度,已经超出了江北省本身的范畴。

钱卫国在任时,主管党群和组织工作,门生故吏遍布全省,影响力早已渗透到各个角落。他虽然退休了,但那张无形的关系网,依然是江北政治生态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然而,林舟的反应,再次出乎了书记的意料。

他只是平静地看了一眼传真上的名字,然后将文件轻轻推了回去,甚至连眼皮都没有多眨一下。那份镇定,不像是伪装,更像是一种早已了然于心的确认。

“书记,我还是那个观点。”林舟开口,声音平稳,打破了凝固的空气,“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与他是谁的儿子,他是谁的父亲,没有关系。”

省委书记的瞳孔微微收缩。

林舟继续说道:“如果我们的目光只盯着钱斌和钱卫国,那我们就输了。因为这会把一场公共安全危机,降格为一场私人恩怨,一场派系斗争。这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他们想把水搅浑,让我们陷入到人情与法理的泥潭里。我们越是想证明钱斌有罪,就越是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进行一场胜负难料的司法拉锯。”

书记没有说话,只是示意他继续。

“所以,我们不应战。”林舟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他们出的是‘将’,我们就掀了整个棋盘。我们要告诉所有人,问题不在于某个姓钱的人,而在于我们整个江北省的生态治理体系,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这个窟窿,今天能流出化工厂的毒水,明天就能流出别的东西。不把它堵上,我们每一个人,都睡不安稳。”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书记的脑海中炸响。

他瞬间明白了林舟的全部意图。

这是一种惊人的战略升维。

当对手还在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纠结于如何保住一个“车”或“马”时,林舟已经跳出了棋盘本身,开始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他要打的,不是一场针对钱家的歼灭战,而是一场重塑江北省环保治理格局的立国之战。

在这场宏大的战役面前,钱斌的罪行,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引子。钱卫国的能量,也只是新制度建立过程中,一块不大不小的绊脚石。

“好一个‘不应战’!”书记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亮。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中涌起一股复杂而强烈的情感。那不仅是欣赏,更是一种棋逢对手的激动,一种对后辈超越自己的欣慰。

“你说的这套‘环保问责’机制,还只是一个骨架。”书记坐回椅子上,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从刚才的怒火中烧,变得沉稳如山,“要让它长出血肉,变成一个真正能运转的系统,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是的。”林舟点头,“我把它称为‘碧水蓝天’工程。”

他走到办公室的白板前,拿起笔,没有丝毫犹豫。

“‘碧水蓝天’工程,由三根支柱构成。”

“第一根支柱,我称之为‘天眼’。”林舟在白板上画了一只眼睛的符号,“这就是李瑞同志提出的‘水资源智能监测网’。我们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在全省所有主要河流、湖泊、水库,乃至重点工业区的排污管道,部署数以万计的传感器。我们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省的、24小时不间断的‘水体神经网络’。任何一个地方的水质出现异常波动,指挥中心就能在三分钟内收到警报,并且精准定位污染源。”

“这只‘天眼’,要让所有潜在的污染源,都暴露在阳光之下,无所遁形。”

书记缓缓点头,技术的力量,他懂。

“第二根支柱,我称之为‘地网’。”林舟在“天眼”下方,画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网。

“这就是马叔提议的‘全民护水’。我们要以社区、村庄为单位,组织由退休党员、志愿者、热心市民组成的‘母亲河护卫队’。政府为他们提供培训、装备和少量补贴,赋予他们巡查、监督、举报的权力。他们就是这张‘地网’的无数个节点,是深入毛细血管的神经末梢。”

“‘天眼’看到的是数据,是宏观。而‘地网’看到的,是浑浊的河水,是死掉的鱼,是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天眼与地网结合,才能构成一个无死角的立体监控体系。”

“发动群众……”书记的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四个字,他太熟悉了,也深知其背后蕴含的磅礴伟力。

“第三根支柱,也是最核心的一根。”林舟的笔尖,重重地落在了白板中央,画下了一把利剑的符号。

“我称之为,‘利剑’。”

“这就是苏晓同志完善的‘环保问责机制’。这把剑,有两个剑刃。一刃向外,一刃向内。”

“向外,是严惩污染企业。我们要联合公检法,出台最严厉的司法解释,明确恶意排污的入刑标准。过去那种罚款几十万了事的做法,必须彻底终结。要让所有企业主都明白,污染环境,就等于在自己和监狱之间画等号。”

“向内,是严厉问责失职官员。我们要建立‘环保一票否决’和‘终身追责’制度。辖区出了事,不管你调到哪里,升到何处,都要一查到底。让所有手握公权的人都明白,头顶的乌纱帽,和脚下的绿水青山,是捆绑在一起的。”

天眼、地网、利剑。

技术监控、群众监督、制度问责。

三位一体,构成了一个逻辑完美、环环相扣的闭环。

书记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看着林舟画下的三个符号,久久不语。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张无形而巨大的网,正在以江北省的版图为基底,缓缓张开。这张网,上接云端大数据,下连万家灯火,中央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这张网面前,任何形式的权力、人情、关系,都将显得苍白无力。

“这个工程,一旦启动,就不可能停下。”书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它需要的资金是海量的,它会触动无数人的利益,它会改变江北省未来几十年的官场生态和经济格局。林舟,你确定要走这条路?”

“开弓没有回头箭。”林舟放下笔,与书记对视,“我们不是为了打倒谁,而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干净、更公平的未来。为了这个目标,所有的代价,都值得。”

两人对视了足足十几秒。

最终,书记笑了。

那是一种卸下了所有包袱,抛开了一切顾虑的,酣畅淋漓的笑。

“好!好一个‘碧水蓝天’!”他重重一拍林舟的肩膀,“你这个省发改委主任,现在看来,倒像个省委书记了!”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通知所有在家的省委常委,一小时后,召开紧急扩大会议。议题只有一个——”

书记看了一眼白板上的那四个大字,一字一顿地说道:

“审议《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碧水蓝天”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决定》。”

……

当林舟走出书记办公室时,外面的天已经大亮。

李瑞和苏晓立刻迎了上来,两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担忧和疑问。

“老大,怎么样?那个老……”李瑞话说到一半,又咽了回去。

林舟没有回答,只是将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还带着墨香的文件递给他们。

文件最上方,是几个醒目的黑体大字——《“碧水蓝天”工程总体方案(草案)》。

李瑞和苏晓对视一眼,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文件。

“天眼系统……我的设想,不,比我的设想更完整!”李瑞的眼睛瞬间亮了,他看到了那个由无数传感器构成的“水体神经网络”,更看到了背后由省电力、省水利、省通信等多部门协同的数据共享机制。

“地网……马叔的智慧,被制度化了。”苏晓的指尖划过“母亲河护卫队”的章节,她看到了清晰的组织架构、权责划分和激励措施。

而当他们看到“利剑”计划,看到那“一票否决”和“终身追责”的条款时,两人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终于明白了林舟的意图。

这已经不是反击了。

这是在借着对方的雷霆之怒,引来漫天甘霖,彻底改变这片土地的气候。

“老大,你这是……”李瑞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来,他指着文件,又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你这是要把整个江北省,变成一个巨大的沙盘啊!”

苏晓合上文件,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里,是前所未有的光彩。她看着林舟,轻声说道:“不,他是在为这个沙盘,重写底层的运行代码。”

就在这时,林舟的手机响了。

是马叔打来的。

电话一接通,就传来马叔那中气十足,却又带着一丝异样凝重的声音。

“林舟啊。”

“马叔,您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在组织语言。

“刚刚村里人告诉我,钱家那个老头子……钱卫国,他回来了。”

林舟的眉头微微一动。

“回了老家,就在江龙河边上那个钱家祠堂村。今天一早,开了祠堂大门,一个人在里面坐着,谁也不见。”马叔的声音压得很低,“我们这儿有说法,开祠堂,敬祖宗,要么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要么……就是要跟人拼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