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 > 第270章 苏晓的“环保问责”,严惩污染行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0章 苏晓的“环保问责”,严惩污染行为

“他说:‘爸,他们来了。’”

公安厅长的声音在电话里并不响,却像一记重锤,砸在林舟的耳膜上,再传导至心脏,让那颗刚刚平复下来的心,猛地一沉。

爸。

一个简单的称谓,在此刻,却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它解释了钱斌被捕时那份诡异的镇定。那不是一个亡命之徒的穷途末路,而是一个有恃无恐者的短暂休憩。仿佛被捕,只是一个需要向长辈汇报的流程。

它也预示了,这场刚刚撕开一道口子的战争,其对手的体量和层级,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林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夜风从车窗的缝隙里钻进来,吹在脸上,有些凉。李瑞和苏晓都看着他,刚才电话里的内容,他们听得一清二楚。

“爸?”李瑞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他咀嚼着这个字,脸上的愤懑几乎要溢出来,“哪个爸这么大能耐?他以为他是谁?天王老子犯法,也得跟庶民同罪!”

他的声音很大,在安静的街道上显得格外突兀,像是在发泄,也像是在给自己壮胆。

苏晓扶了扶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反射着路灯的光,让人看不清她的眼神。她没有李瑞那么激动,声音却比夜色更冷。

“问题不在于他是谁的儿子。而在于,我们的现有体系,能不能让他仅仅作为一个‘罪犯’被审判,而不是一个‘犯了错需要被保护的儿子’。”

她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李瑞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苏晓的意思。在中国这片讲究人情的土地上,当法律遭遇权力,当规则遭遇亲情,结果往往会变得模糊而复杂。一个副总裁的罪行,和一个“大人物”儿子的过失,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被定义成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车里的气氛,因为苏晓这句话,变得比刚才更加沉重。

李瑞一拳砸在自己的大腿上,闷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他意识到,光凭一腔热血,根本撞不开那堵看不见的墙。

林舟始终没有说话,他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夜景。璀璨的霓虹灯勾勒出繁华的轮廓,但在他眼中,这些光影正在飞速解析,重组成一张巨大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

【因果沙盘,启动。】

【导入新变量:钱斌之父,身份未知,层级:高。影响力:巨大。】

沙盘中,原本清晰的抓捕、审讯、定罪的路径,在“钱斌之父”这个巨大的阴影变量注入后,瞬间变得模糊不清。无数条红色的干扰线凭空出现,缠绕在主线上,通往“公正审判”的路径概率,从最初的95%,骤降到了不足30%。

沙盘开始推演。

【推演一:常规司法程序。省公安厅主导,检察院批捕,法院审判。】

【结果:调查阶段遭遇巨大阻力。关键证据链被“技术性”污染,证人集体翻供。最终,钱斌以“监管不力”、“过失”等较轻罪名,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幕后黑手安然无恙,事件被定性为“个别企业负责人利欲熏心的孤立案件”。】

【后续影响:改革派威信受损,民众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严重质疑。“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遭遇软抵制,进展缓慢。】

林舟的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不急不缓。

沙盘的推演结果,冰冷而残酷,与苏晓的担忧不谋而合。在现有的框架内,他们赢不了。

“回单位。”林舟忽然开口,打破了车内的沉寂。

……

省发改委,主任办公室。

灯火通明。

李瑞像一头困在笼子里的老虎,来回踱步,他想不出任何破局的办法,只能反复重复着“这帮畜生”。

苏晓则坐在沙发上,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她一页一页地翻着,眉头越皱越紧。

“很难。”她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按照现行法律,‘投放危险物质罪’的量刑,虽然最高可至死刑,但取证和定罪的标准非常严苛。特别是对主观故意的认定,需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闭环。钱斌很狡猾,他只是打了个电话,没有直接下令,完全可以辩称自己只是在进行‘业务垂询’。而那个具体执行的厂长,很可能会把所有罪责都扛下来。”

“那不就是说,我们明知道是他干的,却拿他没办法?”李瑞停下脚步,难以置信地看着苏晓。

“在法庭上,只讲证据,不讲‘我们知道’。”苏晓冷静地回答。

“那怎么办?就这么算了?”李瑞的声音里充满了不甘。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就在这时,一直看着窗外夜景的林舟转过身来。

“我们不跟他玩‘抓人’的游戏。”林舟走到办公桌后坐下,目光扫过两人,“他想把这件事变成一个‘儿子犯错,老子平事’的家族内部问题,我们就偏不。我们要把这件事,变成一个‘制度漏洞,全民公愤’的公共安全事件。”

他的话让李瑞和苏晓都抬起了头。

“苏晓,”林舟的目光落在她身上,“你刚才说的对,现有的法律框架,给了他们太多腾挪的空间。那我们,就借着这次的东风,把这个空间,彻底堵死。”

苏晓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瞬间明白了林舟的意图:“您的意思是……立法?”

“立法太慢,远水解不了近渴。”林舟摇了摇头,“是问责。建立一个全新的、强硬的、覆盖全省的‘环保问舟责’机制。”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笔。

“这件事,暴露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为什么一个废弃三十年的工厂,能变成一个藏污纳垢的‘毒湖’?这些年,当地的环保、国土、安监部门,都在干什么?为什么盗用了那么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电力部门没有丝毫察觉?为什么一条剧毒的暗管能直通江龙河底,水利部门的河道巡查形同虚设?”

林舟在白板上,画下一个又一个圈,代表着不同的政府部门,然后用一根粗重的线条,将它们全部串联起来。

“我要的‘环保问舟责’,不是抓一两个渎职的小兵,而是要建立一种‘终身追责’和‘一票否决’的制度!”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却字字千钧。

“第一,但凡辖区内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当地党政一把手,无论是否已经调离、升迁、退休,一律启动追责程序!”

“第二,将环保绩效与干部考核、提拔、评优完全挂钩。出现重大环保问题的地方,领导班子集体取消年度评优资格,主要负责人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这就是‘一票否决’!”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条。”林舟的笔尖在白板上重重一点,“降低司法介入的门槛。推动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出台指导意见,明确恶意排污、篡改监测数据、阻碍环保执法等行为的刑事追诉标准。要把过去那些罚款了事的‘擦边球’行为,全部纳入刑事打击的范畴!”

苏晓站了起来,她走到白板前,看着林舟写下的三条纲领,眼神里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了。这是要借助这次危机,完成一次环保监管体系的系统性重塑!

她迅速补充道:“林主任,我建议再加上一条。建立环保公益诉讼的快速通道,鼓励环保组织和民众对污染企业和失职的政府部门提起诉讼。用社会监督的力量,来弥补行政监管的盲区。”

“好!”林舟在白板上写下第四条。

李瑞看着白板上那四条杀气腾腾的条款,也终于从刚才的憋屈中回过神来。他兴奋地一拍手:“我明白了!老大,你这是釜底抽薪啊!我们不去跟那个什么‘爸’硬碰硬,我们是直接把他儿子赖以脱罪的整片土壤都给换了!有了这套天罗地网,别说他爸,就是他爷爷出面,也得按规矩办事!”

“这套机制,如果能通过……”苏晓推了推眼镜,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钱斌的案子,就不再是一个孤案。它会成为我们江北省‘环保问责’第一案,成为一个标杆,一个范本。任何想来干预的人,他要对抗的,就不再是专案组,而是省委刚刚确立的、代表着全省六千万人民意志的铁腕制度!”

把个案,变成制度。

把私仇,变成公利。

把对某个人的审判,变成对一种现象的宣战。

这才是林舟真正的阳谋。

“方案,你们连夜做出来。要详细,要有操作性。”林舟放下笔,“天亮之后,我亲自去向书记汇报。”

……

第二天清晨,省委书记办公室。

一夜未眠的书记,眼中有明显的血丝,但精神却异常锐利。他听完了林舟的汇报,久久没有说话。

办公室里,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书记很清楚,林舟这套方案,看似是对事不对人,但每一条都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剑,最终的剑锋,必然会落到钱斌和他的家族身上。

而那个神秘的“爸”,也必然会动用所有的能量来阻挠。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进一步,可能会引爆一场无法预料的政治风暴;退一步,则意味着对黑暗势力的妥协,林舟和所有改革派的心血都将付诸东流。

许久,书记端起桌上已经凉透的茶,喝了一口。

“你说的这套东西,很好。”他缓缓开口,“但是,阻力会有多大,你想过没有?”

“想过。”林舟回答得很干脆,“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江北要发展,就必须刮骨疗毒。如果连喝的水都不安全,那我们所有的Gdp,都只是一个笑话。”

书记盯着他看了很久,仿佛要从这个年轻人的眼睛里,看到他的底气究竟来自何方。

最后,书记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广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好一个刮骨疗毒。”他沉声说道,“我支持你。这个‘环保问责’领导小组,我亲自来当组长。”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

“你放手去干!我倒要看看,在我江北这片土地上,到底是谁的‘爸’,能大得过党纪国法!”

就在林舟准备离开时,书记的秘书匆匆走了进来,递上一份加密传真。

书记扫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复杂,他抬头看向林舟,眼神里有震惊,有凝重,还有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

“林舟,你不用去猜了。”

书记将那份传真放到桌上,推向林舟。

“钱斌的父亲,身份查明了。”

“钱卫国。省委原副书记,三年前刚刚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