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双星齐刃:魔窟伪装者 > 第44章 巅峰之下尽是深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保密局内部表彰大会的气氛庄重而压抑。空气中弥漫着烟草、皮革和一种无形的紧张。高悬的青天白日旗徽下,毛人凤一身挺括的中将礼服,面带惯有的、难以捉摸的微笑,立于主席台中央。他的目光扫过台下鸦雀无声的人群,最终定格在第一排那个身影上——郑耀先。

郑耀先同样身着笔挺的校官服,肩章上的星徽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光。他面色平静,眼神深邃,如同古井无波,唯有微微抿紧的唇角,泄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坚毅。他端坐着,仿佛一尊凝固的雕像,与周遭或羡慕、或敬畏、或嫉恨的复杂目光隔绝开来。

“诸位同仁,”毛人凤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礼堂回荡,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威严与亲和,“值此戡乱救国关键时期,我保密局上下精诚团结,屡破奸党阴谋,稳固后方,功勋卓着。今日,我们在此集会,特为表彰其中之杰出者!”

他的话语顿挫有力,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众人的心坎上。沈醉坐在台下左侧前排,同样将官服在身,脸上挂着标准的、公式化的笑容,但那笑意并未抵达眼底。他的眼神偶尔掠过台上的郑耀先,锐利如鹰隼,带着一丝被强行压制的阴鸷与冰寒。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节微微泛白。

“行动处处长郑耀先,忠于党国,智勇双全!”毛人凤的声音陡然拔高,开始历数“功绩”,“前期于重庆,破获‘启明’电台案线索,虽功败垂成,亦重创敌胆;近期于南京,主导侦破共党地下运输线,截获重要物资;更于内部整肃中,明察秋毫,清除隐患,维护我团体之纯洁与稳定!此等忠勤,实乃我辈楷模!”

一桩桩,一件件,听在知情人耳中,不啻为最辛辣的讽刺。郑耀先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画面:韩志忠(抄手)在德大昌百货柜台后沉稳的眼神,周新平(糍粑)在书店阁楼传递情报时的谨慎,罗中立(镰刀)在仁泰祥后堂的果断,潘万年(老算盘)在眼镜店窗口发出的最后警示信号,以及更多无名同志在黑暗中倒下的身影,这些同志的血泪与牺牲,如今竟成了他肩上虚幻的“功勋”阶梯。一股混合着悲痛、愤怒与极致荒谬的洪流在他胸中冲撞,几乎要破开他钢铁般的意志。但他不能,他必须将这滔天巨浪死死压住,封存在那副冷峻的面具之下。

“经局本部审议决定,”毛人凤的声音将他从翻涌的思绪中拉回,“特授予郑耀先同志,‘四等云麾勋章’一座,暨我局最高荣誉——‘忠勇勋章’一座!以彰其功,以励来者!”

台下响起一阵克制但依旧热烈的掌声。灯光瞬间聚焦于郑耀先一身。他缓缓起身,步伐沉稳地走向主席台。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荆棘之上,踏在同志们的尸骨之上。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背后那束来自沈醉的目光,几乎要将他洞穿。

走到台前,立正,敬礼。动作标准,无可挑剔。

毛人凤亲手将两枚沉甸甸的勋章别在他的左胸。金质的“忠勇勋章”触感冰凉,在聚光灯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仿佛一枚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上。

“耀先,再接再厉,党国倚你为干城。”毛人凤握住他的手,用力晃了晃,声音不高,却足以让近处的人听清,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期许和笼络。

“感谢局座栽培!耀先必当竭尽忠诚,效忠党国,万死不辞!”郑耀先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带着军人特有的铿锵。他的目光与毛人凤对视,坦然、坚定,甚至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激动。这一刻,他完美地扮演着一个获得至高荣誉的忠诚特工。

台下,白若兰坐在靠后的文职人员区域,双手紧紧交握放在膝上,目不转睛地望着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男人。她的眼中闪烁着毫不掩饰的爱慕与为他感到的骄傲。他站在那里,接受着全局的瞩目和领袖的嘉奖,是如此耀眼,如此符合她内心深处对英雄的想象。然而,就在这心潮澎湃之际,一个极其细微、几乎被她忽略的画面,如同水底的暗礁,再次突兀地浮上心头。

那是半月前一个深夜,她因紧急公务返回局里,在行动处楼道拐角,隐约看见郑耀先背对着她,似乎在废弃的杂物间门口极快地做了什么小动作。当时未觉有异,只当是例行检查。可此刻,结合他获得勋章的所谓“功绩”,尤其是那被大肆宣扬的“清除内部隐患”,那一闪而过的模糊影像,突然变得清晰而耐人寻味。他当时真的只是在检查吗?一个微不足道的疑点,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了一圈涟漪。她用力甩甩头,试图将这不合时宜的念头驱散,告诉自己不该怀疑他,可那丝疑虑的种子,已然悄然落下。

掌声渐歇。郑耀先保持着立正姿势,接受众人的注目。他看到了台下沈醉那张几乎快要维持不住笑容的脸,看到了行动处下属们狂热的眼神,也看到了其他各处室负责人神色各异的表情——有真诚祝贺的,有面无表情的,更有如沈醉一般隐含忌惮与不服的。保密局内部的权力斗争,在这荣耀的表象下,暗流汹涌。他知道,这枚“忠勇勋章”,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它将他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沈醉一派必须除之而后快的明显目标。

与此同时,南京城另一隅。

冯福记眼镜店已然歇业,门板上贴着封条,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萧索。不远处,“济世堂”药铺二楼,一盏孤灯摇曳。

李建君神色凝重,将一张刚刚译出的电文递给刘铭章。电文来自南京市委(代号曙光),内容简短却分量千钧:“风筝授勋,敌誉甚高。恐木秀于林,速查其授勋具体‘功绩’详情,评估暴露风险,确保‘启明’安全。另,加紧‘回声’计划。”

刘铭章看着电文,眉头紧锁。郑耀先的处境他感同身受。这看似风光的授勋,背后是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危险。“建君同志,市委的担心有道理。毛人凤把他抬得越高,沈醉那些人就越恨之入骨,内部审查的眼睛也会盯得更紧。我们必须搞清楚,敌人究竟是根据哪些‘功绩’给他授勋,这里面有没有我们未知的漏洞。”

李建君点头,低声道:“老潘(老算盘)牺牲前,曾隐约提过,敌人在我们内部可能有眼线,级别不低。这次授勋,需防是敌之惑敌之计,或借刀杀人之策。”

刘铭章心中一凛。他不由得想起电讯处最近侦测到的一些异常信号,以及苏晓晚偶尔流露出的、对处里某些动向的隐忧。他倾身向前,声音压得更低:“明白。我会通过我的渠道核实。‘回声’计划也需要‘风筝’的配合,必须确保他的绝对安全,才能进行下一步。”

授勋仪式在喧嚣中结束。人群开始散去。郑耀先在众人的簇拥和道贺中,面带微笑,心思却早已飞远。他必须尽快与罗中立(镰刀)取得联系,汇报情况,并获取组织的指示。这枚勋章带来的“安全”假象,维持不了多久。

沈醉随着人流往外走,与总务处的几名亲信低声交代着什么,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在经过郑耀先身边时,他脚步微顿,侧头,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阴恻恻地说了一句:“郑处长,哦不,该称郑功臣了,恭喜啊!这勋章分量不轻,可要戴稳了。”

郑耀先回以同样无懈可击的微笑,目光锐利:“沈处长客气了。分量再重,也是党国所赐,耀先自当鞠躬尽瘁,不负重托。”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锋,火花四溅。

白若兰远远看着郑耀先与沈醉之间那无声的较量,心中的那丝不安再次扩大。她犹豫了一下,没有像其他女同事那样挤上前去道贺,而是默默转身,随着人流离开了礼堂。她需要冷静,需要理清心头那团乱麻。

郑耀先好不容易摆脱了围拢的人群,独自一人走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廊空旷,脚步声回响。他推开办公室的门,反手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世界。他走到窗前,望着南京城沉沉的夜色,终于卸下了所有的伪装。疲惫如同潮水般涌上他的眉眼。

他抬手,轻轻抚摸着胸前那枚冰冷的“忠勇勋章”,指尖感受到的只有刺骨的寒意。荣耀?不过是浸透同志鲜血的华丽囚笼。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白若兰那一闪而逝的疑虑眼神,沈醉毫不掩饰的嫉恨,毛人凤看似赏识实则利用的姿态,以及组织上必然的担忧和审查,所有的一切,都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紧紧缠绕。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无论前路如何艰险,他必须走下去。为了那份深埋心底的信仰,为了那些逝去的同志,也为了最终那缕必将到来的曙光。

窗外,乌云蔽月,南京城的夜晚,深不见底。而另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暗战,已在这授勋的余音中,悄然拉开了序幕。风筝高飞,线已紧绷;启明在侧,光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