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娱乐圈:从群演吞掉盘古血开始 > 第170章 秘门点穴惊莱阳老拳 双刃交锋显肉身真章(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0章 秘门点穴惊莱阳老拳 双刃交锋显肉身真章(下)

刘老放下茶壶,站起身走到场中:“好个‘精血护穴’!我练了七十年秘门螳螂,还没见过这么硬的体魄。来,我跟你试试器械,用双螳螂刃。”他走到兵器架前,取下两把短刃——刀身比赵山的更窄,刃口泛着暗青色,柄上缠的是黑色的老布,摸上去糙得硌手。“这是我师父传下来的,民国时的锰钢刃,开过刃,你小心些。”

林小羽也取了把单刃螳螂刀,是刘老让人准备的,柄是老枣木的,刃口也磨得锋利。他掂量了下,比李老根的那把轻些,更适合快劈。“刘老,您用双刃,我用单刃,会不会不公平?”

“秘门螳螂的双刃,练的是‘缠劲’,不是‘劈劲’,你用单刃正好试我的缠劲。”刘老双手握刀,刀刃对着地面,姿势沉稳得像座山,“我用‘双剪式’,你尽管用硬螳螂的‘拍刀式’,不用让我。”

陈默赶紧调整摄像机,把镜头拉近,对准两人的手和刀:“小赵,拍刃口的特写,要是碰出火星子,一定要抓拍到!”小赵点头,把便携机架在三脚架上,眼睛都不敢眨。

刘老先动了。他左脚往前一踏,双刃同时抬起,对着林小羽的胳膊剪来——这就是“双剪式”,两把刀像螳螂的前钳,一左一右,封死了林小羽的闪避路。刀风很轻,却带着股缠劲,像是要把林小羽的刀缠在中间。

林小羽没躲,他记得沈老说的“缠劲怕刚劲”,手腕一沉,对着左边的刀刃拍去——这是硬螳螂的“拍刀式”,掌根带着刚劲,想把刀拍开。可刚碰到刘老的刀,就觉得不对劲:刘老的刀像缠在他的掌根上,顺着劲往旁边滑,同时右边的刀对着他的腰侧劈来。

“好个缠劲!”林小羽心里赞了一声,赶紧收掌,往旁边跳了半步,躲开了右边的刀。可刘老的步法更快,“赶蝉步”跟着上来,双刃再次缠过来,这次是“缠腕斩”,刀刃对着林小羽的手腕削去,要是被缠上,刀就得脱手。

林小羽这次没硬接。他想起秘门拳谱里的“卸劲崩”,手腕轻轻一抖,单刃对着刘老的双刃中间刺去——这招是“螳螂探爪”,专破双刃的缠劲。刘老没想到他会用秘门的招式,赶紧收刀,双刃交叉挡住,“当”的一声脆响,火星子溅了起来,落在青石板上,烫得石缝里的草叶“滋啦”响。

“你还懂秘门的招式?”刘老眼里闪过一丝惊讶,手上却没停,双刃再次展开,这次是“太极缠”,刀走弧线,像流水似的绕着林小羽的刀转,想把他的劲卸光。

林小羽的丹田精血开始转得快了些,手臂的皮肉微微绷紧,刀身被他握得更稳了。他一边用“崩步”闪避,一边观察刘老的刀路——秘门的缠劲果然厉害,每一刀都像粘在他的刀上,稍不留神就会被带偏。可他有盘古精血的体魄,臂劲比寻常人足,就算被缠住,也能硬抗住。

突然,刘老的双刃加快了速度,对着林小羽的左肩和腰侧同时劈来——这是“双螳螂斩”,是秘门的杀招,刀速快得只剩残影。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小赵手里的摄像机都快晃了,生怕林小羽被砍到。

林小羽却没慌。他深吸一口气,丹田的精血猛地往上涌,左肩的皮肉瞬间绷紧,像裹了层玄铁。同时,他手腕一翻,单刃对着刘老的两把刀中间拍去——这次用的是“刚劲透拍”,掌根带着精血的劲气,比之前的拍刀式更足。

“当!当!”两声脆响连在一起,火星子溅得更高,落在青石板上,留下一个个小黑点。刘老只觉双手像碰到了块烧红的铁块,双刃被拍得往两边弹开,刃口竟微微卷了点——跟李老根的刀一样,都是被林小羽的劲气震的。

林小羽趁势往前一步,单刃贴着刘老的右刃滑过,指腹对着刘老的“腕骨穴”轻轻一点——这是他刚学的秘门点穴,劲气沾到穴上,刘老的手腕顿时一麻,右手的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我输了。”刘老叹了口气,捡起地上的刀,看着卷了的刃口,眼里却没心疼,反而满是欣慰,“秘门螳螂拳,到我这代差点断了,没想到能在你身上看到希望——你这体魄,加上秘门的劲,才算把螳螂拳练活了。”

林小羽赶紧收刀:“刘老,是您让着我,我这点招式,还差得远。”

“不是让你,是你的体魄太特殊。”刘老走到兵器架前,把双刃放好,“我这双刃,劈过青砖,砍过老木,从没卷过刃,今天被你震卷了,说明你的劲气真到了‘肉身成钢’的境界,寻常器械伤不着你。”

陈默赶紧跑过来,回放刚才的镜头:“刘老,您看这缠劲,太精彩了!观众肯定爱看。”屏幕里,刘老的双刃像两条蛇,绕着林小羽的单刃转,林小羽的拍刀式刚劲十足,火星子溅起的瞬间,林小羽的肩甲皮肉绷紧,刀刃划过竟没留下痕迹,看得人直呼过瘾。

小赵也兴奋地说:“我拍了刃口的特写,卷了的地方清清楚楚,这才是真功夫!”

刘老笑了,拉着林小羽走到廊下,从屋里拿出一本线装的拳谱,封面上写着“秘门螳螂八步派拳谱”,纸都黄得发脆。“你练的是秘门太极派的缠劲,可螳螂拳的根在‘八步派’。”他翻开拳谱,里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步法图,“八步派讲究‘崩劲快步’,走直线,发劲要快如箭,比硬螳螂更刚,比太极派更烈,你要是想学,得去栖霞唐家泊——那里是八步螳螂的发源地,有老桩功的遗址,还有位姓唐的老拳师,懂‘八步崩劲’的真味。”

林小羽接过拳谱,指尖摸着泛黄的纸页,丹田的盘古精血竟轻轻跳了跳,像是在期待这新的劲路。“八步崩劲?”他想起沈老之前说的,“沈老也提过,说八步派的劲最烈,得有硬体魄才能练。”

“对,八步派的‘八步赶蝉崩’,一步一劲,八步下来,劲能透三层木板。”刘老喝了口茶,继续说,“当年我跟唐家的老拳师学过两年,没学会,就是因为体魄不够硬——你有盘古精血,正好能练。”

张涛凑过来,手里拿着新的拍摄计划:“那咱们下一步就去唐家泊?拍八步螳螂拳的硬功,肯定比秘门的更精彩!”

陈默也点头:“纪录片就叫《螳螂拳的传承》,从硬螳螂到秘门,再到八步,正好串起来,让观众知道螳螂拳不是只有一种。”

林小羽摩挲着拳谱上的步法图,突然想起李老根说的“八步崩”。“李师傅说他学过八步崩,要是去唐家泊,正好能请他一起去,说不定能帮上忙。”

“好主意!”张涛赶紧拿出手机,“我现在就给李老根打电话,让他在唐家泊等咱们。”

夜色渐深,武馆里的红灯笼还亮着。林小羽走到院心的青石板上,握着单刃螳螂刀,试着走了两步八步派的“箭步”——左脚往前跨,右脚紧跟,步幅大而快,丹田的精血跟着步点转,劲气竟顺着腿往脚上走,踩在青石板上,“咚”的一声,石缝里的草叶都震得晃了晃。

“这就是八步派的‘步带劲’。”刘老站在廊下,看着林小羽的步法,眼里满是赞赏,“你比我当年学得快多了,到了唐家泊,跟着唐老拳师练老桩功,不出半个月,就能学会八步崩劲。”

林小羽收刀而立,抬头看向天上的月亮。月光洒在青石板上,像铺了层银霜,他想起鹞子岭的晨雾,莱阳的老武馆,还有接下来的唐家泊——他的武道之路,就像这螳螂拳的传承,一步一步,从刚劲到巧劲,再到烈劲,每一步都踩着传统武术的根,也迎着新的挑战。

“明天一早就出发去唐家泊?”张涛挂了电话,笑着问,“李老根说他明天就去唐家泊,还说要带他的螳螂刀,跟你一起练八步崩。”

林小羽点头,把拳谱揣进怀里,掌心的劲气还没散。“随时能走。”他看着众人,眼里满是期待,“八步螳螂的硬功,肯定比秘门的更过瘾,到时候咱们拍出来的戏,一定能让观众知道,传统武术不是花架子,是真能打的硬功夫。”

陈默拍了拍摄像机,镜头还对着院心的青石板,像是要把这夜色里的练武声都录下来:“放心,咱们一定拍好,让更多人看见螳螂拳的真模样。”

夜深了,武馆里的灯渐渐灭了,只有院心的青石板上,还留着林小羽步法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