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14章 篱笆外的马蹄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入秋后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了整夜。哑女早起推开院门时,发现竹篱笆外的泥路上,多了几串深浅不一的马蹄印,一直延伸到村外的官道。

她心里咯噔一下,转身回屋翻出那本画满草药的本子,飞快地翻到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匹扬蹄的黑马,旁边打了个醒目的红叉。这是去年镇上的货郎告诉她的:有马队往村里来,多半是征兵的官差,或是收税的役卒,都不是善茬。

小虎背着半篓刚割的猪草回来,见哑女站在篱笆边发愣,顺着她的目光看到了马蹄印,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是官差?还是……”

哑女没说话,只是拉着他往屋后走。屋后的柴房里,藏着个半旧的木箱,里面是她攒了三年的草药钱,还有两匹刚织好的粗布——原是打算开春给小虎做件新棉袄的。她把箱子塞进柴堆最深处,又用干草盖严实,才拍了拍手上的灰,对小虎摇摇头,意思是“别声张”。

早饭刚端上桌,院外就传来了吆喝声,带着股蛮横的调子:“屋里有人没?出来个懂药的!”

小虎刚要起身,被哑女按住了。她理了理衣襟,端起桌上那碗刚熬好的薄荷水,掀开竹帘走了出去。

院门口站着两个挎刀的兵卒,为首的是个络腮胡,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兵服,正不耐烦地踹着篱笆。见出来个姑娘,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粗声说:“我们将军得了怪病,浑身发痒,抓得皮都破了,镇上的郎中都治不好。听说你们村有个懂草药的,就是你?”

哑女点点头,把薄荷水递过去,又指了指他的手腕——那里隐约有片红疹。络腮胡愣了愣,接过碗一饮而尽,薄荷的清凉顺着喉咙滑下去,顿时觉得嗓子舒服了不少,态度缓和了些:“跟我们走一趟,治好了将军的病,有赏!”

小虎从帘后探出头,刚想说话,被哑女用眼神制止了。她回屋拿了药箱,又往里面塞了把晒干的苍耳子和几包草药,才跟着兵卒往村外走。走前,她回头看了小虎一眼,悄悄指了指柴房的方向,又做了个“煮药”的手势。

小虎心里七上八下。他知道哑女指的是那箱钱和布——若是她回不来,这些东西得藏好。可他更担心的是,那将军的病到底是什么来头,会不会是棘手的传染病?

直到日头偏西,哑女才跟着兵卒回来。她脸上带着点疲惫,却没受委屈,手里还多了个沉甸甸的布包。兵卒临走时,态度恭敬了不少,还留下了两匹绸缎,说是将军赏的。

“咋样?”小虎赶紧迎上去,接过她手里的药箱。

哑女打开布包,里面是些碎银子,还有个小小的银锁,上面刻着“平安”二字。她拿起银锁,往小虎脖子上一套,才翻开本子写字:“将军是得了疥癣,我用苍耳子煮水给他擦洗,又配了止痒的药膏,已经好多了。”

她顿了顿,又写:“他们说边境不太平,过些日子可能要征壮丁。”

小虎的心沉了下去。他今年刚满十六,正是被征的年纪。

哑女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从药箱里拿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些晒干的远志——她说是安神的,让他别胡思乱想。又从怀里掏出块玉佩,是兵卒刚才偷偷塞给她的,说是将军的贴身之物,能辟邪。

“我不想去当兵。”小虎攥着玉佩,指节发白,“听说边境的仗打得狠,去了十个人里难活一个。”

哑女没说话,只是起身去灶房烧火,不一会儿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药粥,里面放了莲子和百合,是她特意加的,能安神。

“喝了吧。”她把粥碗递给他,眼里带着点心疼,“就算真要去,我也能给你配伤药,保证比别人活得久。”

小虎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忽然笑了。他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粥递到她嘴边:“你也喝。要是我真去了,还得靠你天天给我寄药呢。”

哑女红着脸,轻轻咬了一口。粥的甜香混着药香,在两人之间漫开来。

夜里,小虎躺在炕上,摸着脖子上的银锁,听着窗外的雨声。他想起哑女白天写的字,想起那串往村外延伸的马蹄印,心里忽然不怕了。

就算真要去边境,有她配的药,有这银锁护着,有她在村里等着,他总能活着回来的。

第二天一早,小虎去柴房翻出那箱钱和布,往哑女手里一塞:“你把这些送到镇上换成药,越多越好。不管将来咋样,多备点药总没错。”

哑女看着他,忽然从屋里拿出那把绣着益母草的帕子,往他兜里一塞,转身就跑,辫子在空中甩成个好看的弧度。

小虎摸着兜里温热的帕子,闻着上面淡淡的药香,忽然觉得,就算外面有再多马蹄声,只要竹篱笆还在,药香还在,心里就总有块踏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