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汴京早餐合伙人 > 第244章 星火相传与归墟预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4章 星火相传与归墟预言

“探骊计划”的紧锣密鼓,为学院平添了几分大战将至的肃杀与凝重。远征东海“鬼哭涡”的决策已定,各项筹备工作在地下紧张而有序地推进。赵琰、石坚忙于遴选精锐、筹措物资、联络外援;阿卯带领药堂弟子日夜不休地试验新方,药香弥漫;墨岩的暗探如同蛛网,将更多关于“海狼帮”与东海异象的碎片信息传回。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年仅十四岁的赵明轩,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absorbing 着前所未有的知识与压力,其表现出的沉稳与谋略,让所有知情者既感欣慰,又心生期盼。

临行前夜,月华如水,静静流淌在静谧的“知味居”庭院。白日里的喧嚣已然沉寂,只剩下秋虫的低鸣。林小满并未像往常一样在书房处理事务,而是让赵明轩唤来了他最为亲近、也是学院年轻一代中最出色的几名弟子——包括性情沉静、善于记录的大弟子云舟,心思灵巧、于药性有独特悟性的女弟子素心,以及另外两名根基扎实、心性纯良的徒孙。她决定,在踏上吉凶未卜的远行之前,将自己一生的感悟,以一种更柔和、更贴近传承的方式,说与这些代表着学院未来的孩子们听。

没有在庄严的讲堂,地点选在了供奉着胡老头灵位与学院先贤牌位的静思祠偏厅。烛光摇曳,映照着牌位上一个个名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书香。林小满坐在蒲团上,赵明轩和几位年轻弟子围坐一旁,神情恭敬而专注。

“今夜月色很好,”林小满的声音温和而平静,打破了沉寂,“叫你们来,不是考较功课,只是想趁着这空闲,说说话。你们都知道,我与你们师公(赵琰),还有你们阿卯师伯,即将远行一趟。前路未知,归期难定。临行前,有些话,想对你们说说。”

她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最终落在儿子明轩身上,眼中流露出无限的慈爱与期许。“我这一生,始于微末,是个连父母名姓都不知的孤女。”她缓缓开口,从那个寒冷的冬日,被容嬷嬷收养,在宫廷一角艰难求生说起,讲到如何因缘际会,得到胡爷爷留下的那本改变命运的笔记,如何与赵琰相识于危难,相携于风雨。

她没有刻意渲染苦难,只是平静地叙述着:在冷宫中学认药材的专注,初读胡爷爷笔记时如获至宝的欣喜,与赵琰在逃亡路上相依为命的艰辛,创立“五味居”时筚路蓝缕的坚持,远赴西域面对幽冥火、探寻圣火遗迹的惊险,以及在海外异邦传播“食安”理念时遭遇的文化冲击与最终获得的尊重…… 一桩桩,一件件,如同画卷般在年轻人面前展开。她着重讲述的,并非个人的荣耀与功绩,而是每一次困境中的坚持,每一次抉择时的考量,每一次创新背后的思考,以及那些给予她帮助的形形色色的人——从容嬷嬷、胡爷爷,到赵琰、阿卯、秦义、石坚、巽风,乃至西域的乌尔克长老、车师国的云嬷嬷、以及无数默默支持他们的普通百姓。

“世人皆称我‘食圣’,”林小满微微摇头,唇边带着一丝淡然的微笑,“然则,‘圣’之一字,过于沉重。我不过是比旁人幸运些,得遇明师,得逢知己,得以将一生所学,用于我所热爱、并坚信能造福苍生之事。这‘至味’二字,其核心,从来不是炫技,不是珍馐,而是用心。是用心去辨别食材的本真,用心去体察食者的需求,用心去守护入口的安全,用心去平衡天、地、人之间的和谐。”

她让云舟取来那部厚重的、由她与赵琰共同修订的《人间至味录》手稿,轻轻抚摸着封面:“这书中记载的,不仅是菜谱药方,更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道理。胡爷爷传我技艺,更传我‘民以食为天’的仁心;赵师公与我并肩,教会我责任与担当;阿卯师伯以他的天赋,警示我们敬畏自然;而你们,以及天下所有秉持善念、以食安人的同行者,才是这‘至味’理念能否真正传承下去、惠及千秋的希望。”

夜色渐浓,林小满的讲述也接近尾声。她看着听得入神的年轻人们,尤其是眼中光芒闪烁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说:“此次东海之行,前途未卜。但我们非为私利,而是为了阻止奸邪利用未知之力祸乱苍生,为了探寻胡爷爷未尽之志,也为了……给你们,给后世,留下一个更清明、更安定的世界。无论我们能否归来,学院的火种不能灭,这‘食以安为先’的信念,绝不能丢。”

她从怀中取出三样东西,放在面前的矮几上:一是那枚温润的琴形玉佩,二是胡老头笔记的几页关键残卷(涉及海外奇香与地理的记载),三是一本她亲笔书写的、薄薄的《育婴慈幼食鉴》心得。

“这玉佩,伴随我多年,几次指引方向,内含玄机,我至今未能参透全部,或许与东海之谜有关。”她将玉佩郑重递给赵明轩,“明轩,你心思缜密,此番随行,它或可助你。这些笔记,关乎海外见闻,你们需仔细研读,或能找到克制东海邪术的线索。而这本心得,”她看向素心等女弟子,“关乎生命之初的滋养,是传承的根基,望你们能将其发扬光大。”

就在这时,异变突生!

那枚被赵明轩接过的玉佩,在接触到他一—林小满血脉的刹那,在满室烛光与窗外月华的共同映照下,突然毫无征兆地微微震动起来,表面流光溢彩,内部那一直稳定的、种子般的金色光点,骤然迸发出强烈却不刺眼的金辉!金光如水波般荡漾开来,竟在空气中投射出一幅极其模糊、变幻不定的虚影!

那虚影似乎是一片波涛汹涌的陌生海域,海中有一座被紫色雾气笼罩的孤岛轮廓,岛的上空,风云汇聚,隐隐形成一个巨大的、仿佛能吞噬一切的漩涡之眼!与此同时,一阵极其微弱、却直抵灵魂深处的古老音节**,仿佛跨越了万古时空,在静室中回荡:

“归墟……之门……启……”

景象与声音只持续了短短三息,便倏然消失,玉佩恢复原状,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静室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神异景象惊呆了。赵明轩握着尚有余温的玉佩,心跳如鼓,他清晰地感受到,在那一瞬间,玉佩与自己的血脉,与母亲之间,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

“母亲……这……”他看向林小满,眼中充满了震惊与探寻。

林小满也是心头巨震,她紧紧握住儿子的手,感受着玉佩传来的微弱波动,脑海中闪过胡爷爷笔记中语焉不详的“归墟”记载、太后的警示、以及多年来关于东海的重重谜团。这绝非偶然!玉佩在明轩手中产生如此异象,预示着什么?那“归墟之门”又是什么?与“鬼哭涡”有关吗?

“看来,”林小满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目光却异常坚定,“这次的东海之行,比我们想象的,牵扯更深。这玉佩……或许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等待……能够真正开启它秘密的人。” 她深深地看着儿子,“明轩,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了。”

窗外的月光似乎黯淡了些许,一阵夜风穿过庭院,带来深秋的凉意。静思祠内,烛火摇曳,将每个人的影子拉长,投在墙壁上,仿佛预示着前路的诡谲与莫测。传承的星火已然播下,但通往未来的道路,却隐没在东海那片被称为“归墟”的未知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