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的波光映照着“万国食鉴大会”落幕后的余晖,学院重归治学传道的日常节奏,然而水面之下,因东海“迷神散”事件与西域阿史那雄异动所引发的暗流,仍在悄然涌动。赵琰、林小满与核心层深知,暂时的平静只是风暴的间隙,对手东西呼应的布局已然显露,下一波攻势迟早会来。主动出击,探明东海“鬼哭涡”的虚实,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
远征之议,在学院最高层的密室内反复商讨。目标直指险恶异常的“鬼哭涡”,其地暗流密布,迷雾锁海,更有神秘“海狼帮”盘踞,凶险莫测。赵琰主张派遣精锐小队,乘坐特制快船,伪装成商船或探险队,秘密前往侦察。林小满则担忧敌方诡谲,尤其那可能存在的“异光”与“迷神散”背后的秘术,建议筹备需更加充分,不仅要带足武备、良医、精通水性的好手,更需邀请对东海航路、海象、乃至海外奇闻有所了解的能人异士相助。
然而,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声音,加入了这场关乎生死的决策——赵明轩。
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在经历大会风波后,似乎一夜之间褪去了几分稚气。他并未因初露锋芒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沉静地埋首书海,尤其专注于研读胡太爷爷遗留的海外札记、父亲整理的东海见闻,以及母亲对各类药性、尤其是迷幻、解毒类药材的剖析。他常常对着那幅发现的海图残片沉思,用自己学习的星象、海流知识默默推演。
这日,当父母与阿卯、石坚、墨岩等再次于密室商议远征细节,为航线选择、人员构成争论不休时,赵明轩端着一个茶盘走了进来,安静地为长辈们斟茶后,并未如常退下,而是立于一旁,清澈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父母身上,声音清朗却坚定:
“父亲,母亲,各位叔伯,明轩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皆感诧异,赵琰颔首:“但说无妨。”
明轩走到海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鬼哭涡”大致方位,又划向胡爷爷札记中提及的“霞光现处”海域,道:“孩儿连日研读典籍,发现一处关窍。胡太爷爷提及见‘仙山楼阁’与‘异香’是在‘仲秋’,而墨岩伯伯所获情报中,‘鬼哭涡’异光最盛之时,据逃归渔民言,亦在秋分前后,月圆之夜。此非巧合,或许与天地节气、潮汐引力乃至特定天象有关。若盲目闯入,恐十死无生;但若选对时机,或可借天时,窥得一线生机。”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者,‘迷神散’药性奇特,需借金芒果之性激发,说明其炼制或储存,极依赖特定环境。‘鬼哭涡’迷雾终年不散,内里气候必然与外界迥异。孩儿猜想,那岛上或有特殊的磁石矿脉、地热泉眼,或是生长着某些能散发致幻气息的奇异植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天然的药圃与工坊。若能知其原理,或可寻得克制之法,甚至……反制。”
一番分析,条理清晰,见解独到,竟将天时、地利、药性融会贯通,直指问题核心,让在座久经风浪的众人皆露出惊异之色。这已非简单的聪慧,而是了一种战略层面的洞察力。
阿卯眼中闪过激赏,补充道:“明轩所言极是。那‘迷神散’中的藻毒气息,我反复辨析,其性阴寒湿滞,若‘鬼哭涡’真是其源头,那地方必然湿毒瘴气极重,寻常解毒丹恐难奏效,需配制针对性更强的辟瘴解毒、醒神开窍的方剂。”
石坚拍案道:“好小子!有见地!如此一来,我们便不是盲目硬闯,而是有的放矢!挑选人手时,也需侧重耐湿毒、识水性、懂些药理的好手!”
赵琰与林小满对视一眼,心中震撼与欣慰交织。儿子不仅继承了他们的天赋,更在格局与谋略上展现了青出于蓝的潜质。林小满柔声问:“明轩,依你之见,此次远征,该如何筹备?”
明轩躬身道:“孩儿以为,当分三步:其一,广纳贤才。父亲可借‘文明同化馆’之名,招募熟悉东海航路、天象的船老大、通译,甚至曾与‘海狼帮’有过接触的商贾。其二,精研克敌。请阿卯伯父带领药堂弟子,依据已知毒素特性,大量配制针对性药物;请石坚叔父训练队员适应海上作战与恶劣环境。其三,等待天时。下一个秋分在半年之后,此期间,我们可充分准备,并利用墨岩伯伯的网络,尽可能收集更多关于‘鬼哭涡’和‘海狼帮’的情报。”
计划周密,考虑周全,俨然已有一方统帅的雏形。赵琰深吸一口气,重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就依明轩之策!此次东海之行,便命名为‘探骊计划’!由我亲自统筹,石坚、阿卯辅之。明轩……你也参与核心筹划,多听、多看、多学!”
“是!父亲!”赵明轩眼中闪烁着兴奋与责任感的光芒。
“探骊计划”随即秘密启动。学院这台庞大的机器高效运转起来。赵琰以编纂《四海风物志》为名,向沿海州县乃至琉球、南洋发出招贤榜文。石坚从学院护卫和“守火人”旧部中挑选精通水性、武艺高强、心志坚毅者,开始进行严格的海上适应性训练和丛林沼泽作战演练。阿卯则带着药堂精英,依据明轩的推测和阿卯的嗅觉记忆,一头扎进药库和实验室,尝试用各种药材配伍,模拟对抗想象中的湿毒瘴气和迷幻药剂。林小满则负责总揽后勤,确保物资供应,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暗中从江南各大药行调集稀缺药材。
赵明轩成了最忙碌的人之一。他白日跟随石坚学习基本的防身术和野外生存技能,向招募来的老船工请教航海知识和东海气候规律;下午则泡在药堂,看阿卯试验新方,记录药性反应;夜晚则埋首书房,将日间所学与古籍记载相互印证,常常提出一些连阿卯都需深思的奇思妙想。他的迅速成长,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然而,就在筹备工作紧张进行时,墨岩那边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东海“海狼帮”近期活动异常频繁,其麾下船只不仅在“鬼哭涡”附近游弋,更有数艘大船开始向更东方的未知海域进行试探性航行,似乎在寻找什么。同时,江南市面上,几种用于治疗深海晕眩、抵抗水压的稀有药材价格悄然攀升,采购者背景神秘,与之前收购迷神散原料的渠道有重叠。
“他们也在准备……而且,目标可能不止‘鬼哭涡’?”林小满忧心忡忡。
赵琰目光锐利:“看来,我们对‘海狼帮’及其背后势力的图谋,还是低估了。他们寻找的,恐怕是比‘迷神散’更可怕的东西。”
这一消息让“探骊计划”增添了更多变数和紧迫感。
这一夜,月朗星稀。赵明轩在书房整理日间笔记,有些疲惫,伏案小憩。朦胧中,他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紫气缭绕的迷雾,迷雾深处,那点温暖的金光(如同母亲玉佩中的光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竟缓缓化作一个模糊的、类似罗盘指针的虚影,指向东方。同时,一个苍老而遥远的声音,似有似无地在他耳边响起:“……东极之渊,归墟之门……紫府洞开,因果自承……”
他猛地惊醒,发现窗外东风渐起,云层中隐有电光流转,似有山雨欲来之势。而书桌上,那枚母亲暂交他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多东海线索的玉佩,在月光下似乎微微散发着温润的光晕。
少年抚摸着玉佩,望向东方漆黑的夜空,心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决心。他摊开纸笔,开始绘制一幅更加详细的、融合了天象、海流、以及梦中指引的东海探秘路线推演图。
次日,他将梦境与推演图告知父母。林小满摩挲着玉佩,神色复杂:“胡爷爷的指引,玉佩的异动,都指向东方。明轩的梦境,或许并非空穴来风。这‘东极之渊’、‘归墟之门’,恐怕才是对方真正的目标。”
赵琰沉声道:“无论前方是龙潭还是虎穴,这一趟,我们都必须去了。不仅要阻止奸人,更要弄清楚,这纠缠我们家族数十年的秘密,究竟为何。”
他看向儿子,眼中充满期许与凝重:“明轩,你准备好了吗?”
赵明轩挺直脊梁,目光坚定如磐石:“父亲,母亲,孩儿已准备好。为家族,为学院,为天下苍生,愿往东海,探明真相!”
太湖的风,带着湿润的水汽和远方的讯息,吹拂着学院的灯火。一场跨越两代人、指向世界尽头的宏大探险,即将扬帆起航。而年轻的凤凰,已然振翅,欲鸣于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