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人取出一把用百年柳枝编成的拂尘,在烛火前轻轻挥动。柳叶拂过之处,空气中泛起粼粼波光)

掌柜的,既然要听新鲜的,老汉今日便说个松花江上最凄美的往事——。

---

:松花江上的青铜镜

宣统三年的春天,松花江开江比往年晚了半月。老渔夫郭麂子带着孙女小莲在江上撒网,网网落空。眼看就要断炊,小莲忽然指着江心:爷爷,你看那是不是面镜子?

但见湍急的江水中,有面青铜镜在夕阳下泛着幽光。郭麂子潜下水去打捞,发现这古镜重得出奇,镜钮是两条相互缠绕的鲤鱼,镜缘刻着谁也看不懂的契丹文字。

当夜,小莲在灯下擦拭铜镜,镜面突然映出个古装女子的身影。那女子身着辽代服饰,正在江边浣纱,口中哼着哀婉的小调:

月照大江流

鱼书何处投

君去三载整

妾泪化冰绡...

小莲吓得要扔镜子,那女子却从镜中伸出手来:妹妹莫怕,帮我找个人可好?

女子自称萧绾绾,原是辽代镇守松花江的耶律将军之妻。三百年前将军出征,临行前将家传的双鱼镜一分为二:待我凯旋,以镜为信。谁知将军战死沙场,绾绾抱着半面镜子投了江。

还有半面镜子随葬在将军墓中,绾绾泪如雨下,若不能合镜,我与将军永世不得相见。

小莲心善,答应相助。绾绾便教她一个法子:在月圆之夜,用江心水擦拭镜面,便能照见将军墓的方位。

次日,小莲依言试之。月光下的镜面果然显现出松花江北岸的山峦,有个闪光处正在鹰嘴崖下。郭麂子听说后,想起个古老传说——当年确有位辽国将军葬在鹰嘴崖,陪葬品中就有半面铜镜。

爷孙俩租了条船前往鹰嘴崖。船公听说要去那里,连连摆手:去不得!那地方邪性,每逢雨夜就能听见军队厮杀声。

好不容易加了三倍船资,船公才勉强答应。船至江心,忽然狂风大作。小莲怀中的铜镜剧烈震动,镜中绾绾的身影时隐时现:小心!水里有东西!

但见浑浊的江水中,无数白骨手臂伸出水面,试图攀附船帮。郭麂子拼命划桨,小莲急中生智,举起铜镜对准白骨。镜光所照之处,白骨纷纷化作泡沫。

靠岸后,爷孙俩在鹰嘴崖下找到处被藤蔓掩盖的墓穴。墓门刻着双鱼图案,与小莲手中的铜镜完全吻合。当她将铜镜按在墓门上时,整座山崖突然震动,墓门缓缓开启。

墓室正中,具身披铠甲的骷髅怀抱着个鎏金木盒。小莲打开木盒,里面正是另外半面铜镜。当她将两面镜子合二为一时,整座墓室突然亮如白昼。

绾绾与将军的魂魄在光芒中相拥,三百年的相思化作漫天光雨。临别前,绾绾将支玉簪插在小莲发间:好妹妹,这个送你。戴着它,松花江上的风浪再不会伤你分毫。

自那以后,郭麂子和小莲的渔船总能逢凶化吉。最奇的是,小莲渐渐能听懂鱼语,哪片水域有鱼群,她隔着数里就能知晓。

这年端阳,小莲在江上救起个昏迷的书生。那书生原是来关东寻亲的江南举子,遭了土匪落水。小莲将他带回家中照料,书生醒来后,见到小莲发间的玉簪大吃一惊:

这...这是我家传的双鱼逐浪簪!先祖曾是辽国翰林,这簪本有一对...

小莲取出合二为一的双鱼镜,书生也从怀中取出支一模一样的玉簪。两支玉簪相遇时,铜镜上的契丹文字突然浮空重组,竟是一首五言诗:

双鱼镜中游

玉簪定三秋

松花江上月

照见百年舟

原来书生的先祖,正是当年为耶律将军和萧绾绾证婚的翰林。这对玉簪,本是将军夫妇送给翰林的谢礼。

一年后,小莲与书生在松花江畔成亲。喜轿经过江心时,无数鲤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鳞光闪闪,像是绾绾在为这对新人祝福。

如今在松花江下游的双鱼镇,还流传着这个传说。镇上的老人说,每逢月圆之夜,若在江边点燃鱼油灯,就能看见绾绾与将军的身影倒映水中。而那面对鱼镜,至今还供奉在镇里的娘娘庙中,保佑着往来船只的平安。

(柳枝拂尘在老人手中化作点点荧光)

掌柜的,这跨越三百年的情缘,可还值得您去首页给我点个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