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何记”的战略转向,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下投入一颗深水炸弹,其涟漪效应正在悄然扩散。何雨柱力主的“筑牢根基,培育火种”战略,虽然短期内放缓了扩张步伐,却在更深层面重塑着“何记”的肌体与灵魂。食材基地的深耕、餐饮学院的升级、子品牌的精耕细作,这些看似“慢”的功夫,正一点点积累着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何晓在二三线市场的开拓也初见成效,“何记味典”推出的几款融合地方特色的预制菜和调味品,凭借过硬的品质和精准的定位,成功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何记”上下潜心修炼内功,以为可以暂避北方锋芒之际,一场更加隐蔽、也更加致命的危机,正伴随着一封看似普通的信函,悄然而至。

这天下午,何雨柱正在“何记饮食文化研究院”的筹备会上,与几位受邀的国宝级烹饪大师和饮食文化学者,探讨研究院的首批研究课题方向。会议气氛热烈,大师们对何雨柱立足传承、着眼长远的理念赞誉有加。就在这时,欧阳文山神色凝重地推门而入,俯身在何雨柱耳边低语了几句,并将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纯白色信封,轻轻放在了他面前。

何雨柱眉头微蹙,对与会专家道了声歉,拿起信封走到隔壁的休息室。信封很轻,但握在手中,却感觉有千钧之重。他深吸一口气,拆开封口,里面只有一张质地精良的便签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寥寥数行字,没有抬头,没有落款,字迹苍劲而陌生:

“闻君近日,沉潜内修,广纳贤才,志存高远,心甚慰之。然树大招风,玉韫珠藏。餐饮之事,关乎民生社稷,非一企一姓之私器。当思源流,当顾大局。前路漫漫,好自为之。”

没有威胁,没有指责,甚至带着几分看似语重心长的“劝诫”。但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居高临下、掌控一切的意味,以及“关乎民生社稷”、“非一企一姓之私器”、“当思源流,当顾大局”这些重若千钧的词语,让何雨柱的后背瞬间渗出一层冷汗。

这绝非善意的提醒!这是一封最后通牒!是用最“文明”的方式,发出的最严厉的警告!对方显然已经洞悉了“何记”战略调整的深层意图——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成功的商业实体,而是要打造一个拥有文化话语权、技术标准制定能力和深厚行业根基的“饮食帝国”。这触碰了某些势力绝对不能容忍的底线!

“源流”?“大局”?何雨柱心中冷笑。这分明是在警告他,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要试图去触碰那些属于“源头”和“大局”的核心资源与权力!所谓的“沉潜内修,广纳贤才”,在他们看来,不是韬光养晦,而是包藏祸心、积蓄力量的危险信号!

“柱子,这……”欧阳文山看着何雨柱瞬间变得铁青的脸色,声音有些发颤。他虽不知具体内容,但送信人的身份和这诡异的传递方式,已说明了一切。

“从哪里来的?”何雨柱的声音低沉沙哑。

“是……是研究院筹备组一位德高望重的顾问带来的,对方只说是‘一位老朋友’托他转交,务必亲手交给您,其他一概不知。”

何雨柱将信纸紧紧攥在手中,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走到窗前,望着研究院窗外郁郁葱葱的园林,内心却如同翻江倒海。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对方已经不满足于在商业层面打压,开始动用更高层级、更难以抗拒的力量,进行赤裸裸的威慑。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在他雄心勃勃地搭建“研究院”这个未来基业长青的平台时,迎头泼下一盆冰水,让他知难而退。

退缩吗?将研究院的定位降低,只做一个单纯的技术培训中心?放弃整合行业资源、争夺话语权的野心?继续扮演一个听话的、赚钱的“高级厨子”角色?

不!绝不!何雨柱眼中燃起熊熊火焰。如果此刻退缩,“何记”将永远被困在产业链的中下游,永远受制于人。这次是警告,下次可能就是真正的灭顶之灾。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才能拥有对话的资格,才能守护想要守护的东西。

“回复。”何雨柱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对欧阳文山一字一顿地说道,“以我的名义,给那位带信的顾问回话,就八个字:‘谨受教,必不敢忘。’”

欧阳文山一愣:“柱子,这……是不是太软了?”

“软?”何雨柱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这是表态,也是划界。告诉他们,我收到警告了,明白其中的分量。但‘不敢忘’什么?是不敢忘他们的警告,还是不敢忘我们‘何记’的初心和使命?让他们猜去!”

这是一招险棋,既表达了“收到”的讯息,避免立刻激化矛盾,又留下了模糊的空间,展现了不卑不亢的态度。

“那……研究院的事?”欧阳文山担忧地问。

“照常进行!而且要更快,更好,规格要更高!”何雨柱斩钉截铁,“不仅要请烹饪大师,还要请一流大学的食品科学、管理学、文化学的教授!我们的研究课题,要更贴近国家战略,比如‘餐饮业助力乡村振兴’、‘中华饮食文化国际传播’、‘食品安全与现代供应链’!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何记’做的事,是利国利民的正道!”

欧阳文山被何雨柱的决绝震撼,重重点头:“我明白了!我马上去办!”

然而,这封“无声的惊雷”所带来的寒意,远非一时意气可以驱散。随后的几天,各种隐形的“玻璃墙”开始变得更加具体和坚硬。

之前谈得颇有眉目的、与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共建“特色食材研发中心”的项目,被园区方以“规划调整,暂缓对外合作”为由无限期推迟。

两家原本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背景深厚的文化产业基金,几乎同时婉转地表示“近期投资策略调整”,暂停了与“何记饮食文化研究院”的接触。

更令人不安的是,张律师团队获悉,某主管部门正在悄然启动对“餐饮行业团体标准”制定管理办法的修订调研,修订方向倾向于加强“归口管理”和“资质审核”,这很可能对未来“何记”试图参与或主导行业标准制定设置更高的门槛。

山雨欲来风满楼。对方正在利用规则和资源的优势,系统地收紧包围圈。

深夜,何雨柱再次独自登上太平山顶。维多利亚港的夜景依旧璀璨,但他却仿佛能看到北方那一片沉重而无形的乌云,正缓缓压来。手中的那封信,像一块寒冰,时刻提醒着他现实的残酷。

但他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他从口袋里掏出那枚跟随他半生、边缘已被磨得光滑的旧怀表,打开表盖,里面是一张小小的、娄晓娥年轻时的照片。他轻轻摩挲着照片,喃喃自语:“晓娥,看来这最后一道坎,比想象中还要难迈啊……但无论如何,这条路,我得走下去。为了‘何记’,也为了……对得起这口气。”

他合上表盖,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北方夜空。那里,是他命运的起点,也似乎是这场漫长博弈终局的战场。他知道,下一场的风暴,将不再是商业竞争,也不再是舆论攻防,而是一场关乎道路选择、关乎生存空间的、更加残酷的终极较量。

无声的惊雷已然炸响,真正的暴风雨,即将来临。而何雨柱,这个从四合院灶台走向时代浪潮之巅的掌勺人,已然做好了迎击一切的准备。无论前路是万丈深渊,还是星辰大海,他都将义无反顾。因为,这是他选择的道路,也是“何记”注定要经历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