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献良策提议建学院:忘羡居讲学日久,魏无羡每日看着庭院内外挤得满满当当的仙凡学子,心中忽生一念。
夜阑人静时,他对蓝忘机道:“蓝湛,你看这些学子求学如此热忱,只在忘羡居讲学终究受限。
不如我们在仙凡通道交界处建一座‘仙凡学院’,让两界的文化技艺双向传承,岂不是更好?”
蓝忘机闻言眼中一亮,颔首赞同:“此策甚佳。仙有仙术护界,凡有凡能济世,双向传承方能让两界愈发相融。”
二人即刻联名拟写提议,详述学院建立的意义——不仅能满足学子求学之愿,更能促进仙凡文化互通、技艺互鉴。
让“同心护界”的信念从理念落地为实质联结。提议中还规划了学院的核心宗旨:兼容并蓄,互学互鉴,共育护界英才。
2. 仙凡同心共筑学府:提议一经呈报,便获仙界老仙者与凡界领袖一致赞同。仙界即刻调拨万年灵岩、千年灵木等珍稀灵材。
由晓星尘、宋子琛牵头,带领仙界修士负责筑基塑形,以仙术稳固地基、引灵脉滋养全院;
凡界则召集各地能工巧匠,由金凌、聂怀桑统筹设计,将凡界学府的规整布局与市井烟火气融入其中。
数月间,仙凡通道交界处一片热火朝天。仙界修士以仙术切割灵岩、搭建梁柱,动作迅捷精准;凡界工匠则精雕细琢窗棂、铺设路径,将亭台楼阁造得雅致实用。
学院整体设计巧夺天工:正门两侧分列仙凡图腾,前庭是凡界风格的开阔广场,后院是仙界形制的灵植园,教学楼融合白墙黛瓦与灵韵流光,既含仙界清宁,又具凡界厚重。
当最后一方匾额“仙凡学院”悬挂于正门之上时,整座学府在霞光中熠熠生辉,成为跨越界域的标志性建筑。
3. 分科目授仙凡之学:学院正式开课那日,仙凡两界学子云集。学院创新性地设立双轨课程体系,打破仙凡界限,让学子自由选课、兼修所长。
仙术课程由仙界资深修士授课:蓝启仁、蓝曦臣主讲雅正之道与高阶心法,晓星尘传授界域防护与邪祟净化之术。
金子轩讲解仙术实战与攻防技巧,薛洋则分享轮回中悟得的人心洞察与危机应对之法。
凡学课程则由凡界各领域翘楚执掌:江厌离亲授仙凡融合的膳食之术,既养身又养心;
凡界名医讲授中医草药与急救之法,传承护民济世之道;能工巧匠传授建筑、锻造技艺,让凡界工艺在仙界绽放光彩;
书院先生则讲授人文礼俗、历史典籍,让仙界修士更懂凡界烟火。
课程设置兼顾实用与修行,理论与实践并重,真正实现了“仙凡之学,各取所长”。
4. 两界师生互学互鉴:学院的课堂上,打破了“仙尊凡卑”的固有认知,处处是互学互鉴的热闹景象。
仙界修士们饶有兴致地跟着凡界工匠学习锻造技巧,发现凡界的淬炼之法竟能让仙兵更具韧性;
蓝忘机在医术课堂上静心聆听,将凡界经络理论与仙界仙泽疗愈相结合,开创出更温和的疗伤之法。
凡界学子更是如饥似渴地汲取仙术养分,跟着晓星尘学习净化邪祟的基础仙法,用以守护家乡;
农家子弟向仙界修士请教灵植培育之术,改良凡界农作物,让粮食产量大增。课余时间,学院的灵植园、演武场总是人声鼎沸:
仙界修士与凡界学子切磋技艺,仙术与凡能碰撞出奇妙火花;师生围坐闲谈,仙界的奇闻异事与凡界的市井百态相互交织,让彼此的认知愈发丰满。
没有界域的隔阂,只有求知的热忱,两界师生的情谊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愈发深厚。
5. 育英才促两界相融:仙凡学院成立数载,培养出大批兼具仙术与凡能的复合型人才。有学子将仙界灵植技术与凡界农耕结合,在凡界开辟出高产灵田,让百姓安居乐业;
有学子融合仙术与凡界医术,建立跨域医馆,既救治凡界百姓,也为仙界修士调理仙泽;还有学子留院任教,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成为连接两界的新一代桥梁。
这些英才遍布仙凡两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学院的宗旨。
凡界遭遇天灾时,学院学子携仙术赶来相助,以灵韵驱散洪涝、滋养旱田;仙界通道出现异动时,懂凡界地理的学子献策献策,协助加固防线。
他们让仙凡两界的联系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的往来,而是深入到生产、生活、护界的方方面面,让隔阂愈发消融,让“仙凡一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6. 续佳话成传世地标:如今的仙凡学院,早已成为仙凡跨域交流的核心地标。清晨,灵植园中的仙莲与凡花一同绽放,莲香与书香交织弥漫;
日间,教学楼里传来朗朗书声与激烈讨论,仙韵与烟火气完美共生;夜晚,学子们围坐庭院,分享着各自的家乡故事,欢声笑语跨越界域。
魏无羡与蓝忘机时常来学院讲学,看着来来往往的两界学子,心中满是欣慰。
他们当年的一个提议,不仅圆了万千学子的求学之梦,更让仙凡同心的佳话有了最坚实的载体。
学院的每一块灵岩、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两界的相融与共;
一代代学子带着学院的教诲与情谊,将“互学互鉴、同心护界”的信念传递下去,让仙凡两界的和平与繁荣,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延续,成为真正传世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