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仙府拓建融两界韵:莲花仙府的莲香常年萦绕,魏无羡某日与蓝忘机闲谈时忽生念头:“蓝湛,咱们在旁边拓建一处居所吧,既有云梦的莲,又有云深的柏,多自在。”
蓝忘机眼中含笑颔首,二人即刻着手规划。他们亲自选址,挑中仙府东侧一片临溪的开阔地,此地既有充足灵脉滋养,又能望见莲池全景。
拓建时,二人特意从云梦移栽来大片莲藕,根植于新挖的池沼中;又从云深不知处引来翠柏幼苗,栽种在庭院四周。
建筑风格更是巧思融合:主屋以云深雅室的清雅为基,白墙黛瓦,窗棂雕竹;庭院则取云梦意趣,池边设石桌石凳,架起木质回廊,廊下悬挂着魏无羡亲手绘的莲花灯笼。
屋内陈设亦是两相兼顾,既有蓝忘机珍视的琴案与书架,也有魏无羡偏爱的软榻与酒架,每一处细节都透着两界风情的交融,恰如二人相伴多年的默契。
2. 草木成荫映初心:岁月流转,忘羡居在仙界灵脉与二人仙泽的滋养下愈发雅致。池沼中的莲藕早已枝繁叶茂。
每到清和时节,满池莲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瓣映着水光,莲香清甜,随风漫溢庭院;
四周的翠柏也已苍劲挺拔,枝叶葱郁,透着沉静肃穆的气韵,与莲花的温婉形成绝妙呼应。
庭院内外草木成荫,柏影映池,莲香伴风,行走其间,既能感受到云梦的烟火暖意,又能体会到云深的清雅风骨。
魏无羡常坐在池边石凳上,剥着莲子哼着小曲;蓝忘机则在柏树下抚琴,琴音与莲香交织,温润绵长。
这方天地,不仅是二人休憩的居所,更暗合着他们的初心——跨越界域的相守,兼顾刚正与温情的护道之心。
3. 立新规定入门礼:随着仙凡两界往来愈发密切,求道修行者日益增多。为规范仙门传承,让修行者明晓根本,仙界与凡界共同商议,立下新规:
凡欲入仙门深造、求取名正言顺仙途者,必先至忘羡居听讲,将魏无羡与蓝忘机所授的“守护与护道”列为入门第一课,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修行资格。
消息传开,仙凡两界的修士纷纷响应。众人皆知,忘羡二人是护界之战的核心,他们的修行之道与护界理念,是仙门传承最珍贵的根基。
这一规定,不仅是对二人功绩与理念的认可,更成为仙门传承的重要准则,让“为何修行”的初心之问,成为每一位求道者的必经之路。
4. 双仙开讲传真谛:每日辰时,忘羡居前的庭院准时开讲。魏无羡与蓝忘机并肩立于廊下,面对云集的学子,神色恳切而认真。
魏无羡向来以实战见长,他不讲晦涩理论,而是结合当年潜入异界探敌、与魔主死战、守护亲友百姓的经历,生动诠释“守护”之责:
“修行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当身边人、当这方天地遭遇危难时,你有能力站出来,护他们周全。”
他说起凡界百姓的烟火日常,说起与江澄、聂怀桑的并肩坚守,言辞间满是赤诚,让学子们深切体会到守护的重量。
蓝忘机则以修为大道明“护道”之本,他语调温润却字字千钧:“护道者,需先正己心,再明道义。
仙术是护道之器,而非恃强凌弱的资本;道心是护道之根,需纯粹坚定,不为外物所扰。”
他结合蓝氏传承与自身修行心得,讲解如何在精进修为的同时坚守本心,如何在复杂境遇中明辨是非,让学子们懂得护道的真谛。
二人一刚一柔,一述实战一讲理论,相辅相成,引人深思。
5. 学子云集悟初心:忘羡居的讲学堂声名远扬,仙凡学子慕名而来,每日庭院内外都座无虚席,甚至有修士特意从凡界偏远之地赶来,只为聆听双仙教诲。
前来听讲的学子形形色色,有初入仙途的少年,有修为遇瓶颈的中年修士,也有坚守凡界的护民者,他们怀着不同的期许而来,却都在二人的言传身教中深受触动。
一位凡界少年修士听完课后,眼中满是坚定:“从前只想着修炼变强,如今才明白,变强是为了守护家乡的亲人。”
一位仙界修士感慨道:“多年修行陷入执念,忘了为何出发,双仙的教诲让我茅塞顿开,护道先护心,此言不虚。”
学子们不仅认真聆听,课后还会围绕“守护与护道”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与经历。
魏无羡与蓝忘机也常参与其中,耐心解答疑问,以自身经验点拨迷茫者,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有所悟、有所得。
6. 薪火相传护太平:久而久之,忘羡居成为仙门传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标。
满池莲花与苍劲柏木,见证着一代代学子的成长与蜕变——他们带着“守护与护道”的信念离去,或返回凡界护佑一方。
或留在仙界潜心修行,或加入巡界队伍守护仙凡通道,将二人的教诲化作行动,践行着修行者的使命。
有学子在凡界建立学堂,将忘羡的理念传授给更多人;有学子在仙界协助晓星尘等人巡查,以实际行动守护界域安宁;
更有后辈修士将二人的讲稿整理成册,取名《忘羡护道录》,在仙凡两界广为流传。
忘羡居的莲香依旧清甜,柏影依旧苍劲,魏无羡与蓝忘机的身影始终伫立在廊下,日复一日开讲授课。
他们的教诲如薪火,在仙凡两界代代相传,让“守护与护道”的信念深深扎根在每一位修行者心中,护佑着仙凡两界的长久太平,成为跨越岁月、永不熄灭的精神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