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108章 黄河勘察遇淤堵,惠民药局初接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8章 黄河勘察遇淤堵,惠民药局初接诊

黄河岸边的晨光带着水汽,叶晚清带着三个水利师,踩着泥泞的河岸前行。刚走到“铜瓦厢”河段,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河中心的淤沙堆得几乎与岸平齐,浑浊的河水只能从两侧狭窄的河道流过,岸边的农田被淹了大半,只剩下光秃秃的田埂。

“去年汛期的淤沙还没清,今年再下雨,肯定要决堤。”水利师老周蹲下身,抓起一把淤沙,“这沙里混着黏土,硬结得很,靠人工挖至少要三个月。”

叶晚清拿出舆图,在铜瓦厢的位置画了个红圈:“不仅要清淤,还得修堤。你看,这一段的河堤都是土筑的,去年被冲垮了好几处,得换成砖石的。”她转头对随从道,“立刻写封信回民生司,让大嫂派五百个民夫来,再调些砖石和工具——清淤修堤,得赶在汛期前完工。”

随从刚要动身,远处传来一阵哭声。叶晚清循声走去,只见几个村民正对着被淹的农田抹眼泪。为首的老农看到他们,颤巍巍地走过来:“官爷,救救我们吧!这河一淹,今年的收成全没了,我们可怎么活啊?”

叶晚清心中一酸,从随身的包袱里拿出几两纹银,递给老农:“这是暂借你们的,先买点粮食度日。朝廷已经派了人来清淤修堤,以后再也不会淹田了。”

老农接过银子,连连磕头:“多谢官爷!多谢陛下!”

叶晚清扶起老农,又叮嘱道:“让村民们都来帮忙清淤吧,朝廷给工钱,管饭——既能早日完工,大家也能多挣点粮食。”

老农喜出望外,立刻转身去召集村民。叶晚清看着他的背影,对老周道:“清淤修堤不仅是水利事,也是民生事——得让百姓知道,新政的工程,是为了他们好。”

与此同时,帝都的“惠民药局”前,已经排起了长队。郑蓉穿着一身素色医袍,正在给一个咳嗽的小孩诊脉。“是风寒,吃两副药就好。”她一边写药方,一边对小孩的母亲道,“药是免费的,拿药方去后面取药就行。”

小孩的母亲接过药方,激动得眼圈发红:“以前孩子生病,只能硬扛,现在有了药局,再也不用怕了!”

郑蓉笑了笑,招手让下一个病人过来。刚诊完几个病人,药童就跑过来,小声道:“郑大人,药材快用完了,特别是甘草和柴胡。”

郑蓉皱了皱眉——惠民药局刚开半个月,来诊病的百姓比预想的多,药材消耗得很快。她对药童道:“立刻去民生司找苏晴大人,让她从江南调一批药材过来,再联系周边的药农,按市价收他们的药材——不能让药局断了药。”

药童领命而去。郑蓉看着排队的百姓,心中明白——惠民药局不仅要治病,还要让药农有收入,这样才能长久。

午后,苏晴正在民生司处理江南商路的文书,听到药童的禀报,立刻让人去联系江南的药商。“让他们先调五百斤甘草、三百斤柴胡过来,运费由朝廷出。”她对随从道,“另外,派人去各州府,告诉药农,朝廷高价收药材,只要药材好,多少都要。”

随从刚走,叶晚清的急信就到了。苏晴看着信上“需五百民夫、砖石若干”的请求,立刻召集民生司的小吏:“从帝都周边的州县调民夫,每人每天给两斤粟米,再从工部调砖石,三日内必须送到黄河铜瓦厢!”

小吏们领命而去,苏晴揉了揉眉心——民生司的事千头万绪,勘田、水利、药局、商路,每一件都不能耽误。她刚要坐下,又有人来报:“苏大人,秦峰将军派人来,说徐州的铁矿需要一批粮食,供工人食用。”

“知道了。”苏晴拿出账本,在徐州铁矿的名下记上“拨粮五千石”,“让粮储司的人立刻调粮,走漕运,尽快送到。”

傍晚时分,帝都的街道上,运粮的马车朝着漕运码头而去,拉着砖石的车队往黄河方向赶,药商的船只从江南驶来——民生司的各项事务,像一张细密的网,在帝都周边铺展开来。

而在吏治司,柳若璃正看着兖州御史发来的信——孙家强占田亩的罪证已经查清,超出的九百顷田亩全部收回,分给了清河镇的佃户。她对林婉儿道:“让御史把孙家的案子写成布告,贴在兖州的城门口,再抄送各州府——让所有世家都知道,新政的均田令,不是说说而已。”

林婉儿点头,又递来一封来自江南的信:“李雪御史查了苏州三个贪官,收回的银两充作了地方粮储,百姓们都拍手称快。”

柳若璃笑了笑:“好。让她继续查,重点查那些欺压百姓的世家,只要证据确凿,就按律处置。”

夜色渐深,三司衙署的灯火依旧明亮。民生司在调配资源,吏治司在整顿吏治,兵备司在改良冶铁炉——新政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像黄河岸边的河堤,一点点筑牢盛世的根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