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106章 兖州勘田遇阻挠,徐州查案显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章 兖州勘田遇阻挠,徐州查案显锋芒

在兖州府的官道上,一支十人组成的勘田队正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前行。他们背负着各种丈量工具,显得有些沉重,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心。

这支勘田队的为首者,是民生司派来的主事周明。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在他身后紧跟着五个精通算术的文书,他们手持笔纸,随时准备记录下测量的数据。而队伍的最后,则是四个从兵备司调来的护卫,他们手持长枪,神情严肃,负责保护勘田队的安全。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兖州最有名的世家——孙家所盘踞的清河镇。孙家在当地势力庞大,拥有上千顷的囤积良田,而这次勘田队的任务,就是要查清这些土地的底细。

当勘田队刚刚抵达清河镇外时,便遭遇了阻碍。只见十几个家丁横在道路中央,为首的管家更是叉着腰,满脸傲慢地看着他们。

“哪里来的毛头小子?孙家的地也是你们能随便丈量的?”管家的声音中充满了不屑和轻蔑。

周明见状,并未被对方的气势所吓倒。他冷静地从怀中取出民生司的令牌,高高举起,沉声道:“奉陛下旨意,勘察全国田亩,无论官田私田,皆需登记在册。还请诸位让开道路!”

管家却一脸不屑地看着周明手中的令牌,随手一挥,将其打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响声。他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冷笑,嘲讽地说道:“陛下的旨意?在这兖州地界,孙老爷的话就是旨意!你们这些外来者,最好识相点,别再往前多走一步,否则休怪我们对你不客气!”

话音未落,只见那些家丁们如狼似虎般迅速地拔出腰间的短刀,寒光闪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整齐划一地站成一排,将周明等人的去路完全封锁,气势汹汹,显然是有备而来。

周明见状,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自己虽然对孙家在兖州的势力有所耳闻,但没想到竟然如此嚣张跋扈,连陛下的旨意都不放在眼里。而且,看这架势,孙家在当地的影响力恐怕比传闻中还要大得多。

面对如此强敌,周明深知硬拼肯定不是明智之举。他略作思考,决定暂时退让一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于是,他挥手示意身后的随从们先退回镇上的客栈,同时嘱咐他们保持冷静,切勿冲动行事。

安排好众人之后,周明并没有闲着。他立刻回到客栈房间,铺开纸张,奋笔疾书,写下一封紧急信件。信中详细描述了他在孙家门前遭遇的情况,并恳请帝都民生司尽快派人前来处理此事。写完信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其密封好,然后叫来一名亲信,吩咐他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将信送往帝都。

此时的帝都民生司衙署,苏瑶正拿着周明的急信,眉头紧锁。叶晚清刚从黄河勘察回来,衣服上还沾着泥点,见她神色凝重,忙问道:“大嫂,出什么事了?”

“兖州勘田队被孙家拦了。”苏瑶将信递给她,“孙家不仅囤积良田,还敢对抗新政,若不解决,其他地方的世家都会效仿,勘田之事就没法推进了。”

叶晚清看罢信,沉吟道:“不如让陈武派些士兵去兖州?但这样会不会显得新政太强硬,让世家心生抵触?”

“强硬也得去。”苏瑶语气坚定,“新政本就是要革除旧弊,世家囤积良田,让佃户无田可种,这正是均田令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亲自写一封信,让周明拿着去兖州知府衙门,若知府敢包庇孙家,就一并查了!”

与此同时,徐州的矿冶署内,秦峰正对着一堆账本发怒。矿冶署的主事颤颤巍巍地站在一旁,不敢抬头——秦峰刚到徐州,就查到地方官王大人克扣了铁矿工人三成粮饷,还把其中一半送进了自己腰包。

“王大人在哪?”秦峰的声音带着寒意。

“在……在知府衙门赴宴。”主事小声道。

秦峰二话不说,带着十几个士兵直奔知府衙门。此时的知府衙门内,王大人正和几个乡绅喝酒,见到秦峰带着士兵闯进来,顿时慌了神:“秦将军,你这是干什么?”

秦峰拿出账本,扔在桌上,语气冰冷:“王大人,铁矿工人的粮饷被你克扣了三成,你还有心思喝酒?按新政律,贪腐满五十两纹银者罢官抄家,你克扣的粮饷,早已超过了这个数!”

王大人脸色惨白,忙起身辩解:“秦将军,误会!都是误会!那是暂时借用,我马上就还给工人!”

“误会?”秦峰冷笑一声,“工人都快罢工了,你说是误会?来人,把他抓起来,押回帝都吏治司受审!”

士兵们上前,将王大人五花大绑。一旁的乡绅们吓得浑身发抖,没人敢出声——他们没想到,新政刚推行不久,朝廷就敢动徐州的地方官,这股锋芒,让他们心惊胆战。

秦峰处理完王大人的事,立刻让人把克扣的粮饷补发给工人。铁矿的工人们拿到粮饷,纷纷欢呼雀跃,原本低落的士气瞬间高涨,纷纷表示愿意好好干活,早日炼出新课铁。

而在帝都的吏治司,柳若璃刚收到秦峰的禀报,嘴角露出一丝浅笑。林婉儿拿着巡按御史张恒从徐州发来的信,走进来道:“二嫂,张恒说徐州的官员们听说王大人被抓,都吓得连夜自查家产,之前隐瞒的田地和银两,都主动上报了。”

“这就是杀鸡儆猴的效果。”柳若璃道,“沈青薇,你把王大人的案子整理成卷宗,张贴在帝都的城门口,让百姓和官员都看看,新政律法不是摆设!”

沈青薇领命而去。柳若璃看着窗外,心中明白——新政推行,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兖州的孙家、徐州的王大人,只是开始。但只要守住“公正”二字,不管是世家还是贪官,都阻挡不了新政的脚步。

此时的兖州清河镇,周明拿着苏瑶的信,再次来到孙家大门前。这一次,他身后跟着兖州知府派来的衙役。管家见势不妙,再也不敢阻拦,只能灰溜溜地去通报孙老爷。周明带着勘田队走进孙家的田地,拿起丈量工具,开始了艰难的勘田工作——新政的齿轮,在遇到阻碍后,不仅没有停下,反而转得更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