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0章 善缘(全文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距离那场几乎颠覆一切的风波,已过去了数年。

这几年来,白柳青谨记教训,沉心静气,将全部身心都扑在了木工事业上。他的技艺愈发纯熟精湛,甚至在某些巧思和创新上,已经超过了师傅赵木匠。他做的家具,不仅坚固耐用,更兼具了美观与雅致,深受当地士绅和百姓的喜爱。他的作坊规模也逐渐扩大,承接的活计从普通的农家用具,到富户的雕花门窗、亭台楼阁,乃至寺庙的佛像雕刻,应有尽有。

更重要的是,他为人稳重、诚信可靠、孝顺师傅的名声,早已传遍了四里八乡。人们提起白木匠(如今已很少有人叫他白柳青了),无不交口称赞。他那段曾被骗险些丧命的往事,也渐渐成了人们口中教育后生晚辈要“脚踏实地、明辨是非”的鲜活教材。

赵木匠年事渐高,早已将作坊的大小事务全权交给了白柳青打理,自己则乐得清闲,每日里或是含饴弄孙(虽然尚无孙可弄),或是与村中老友品茗下棋,颐养天年。看着徒弟事业有成,品行端方,他心中充满了满足与安宁。

这一日,一位与赵木匠相熟的热心媒婆,笑吟吟地登门拜访。寒暄过后,媒婆便直奔主题:“赵老哥,柳青如今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事业稳定,人品更是没得说,总不能一直这么单着吧?我这里啊,倒有一门极好的亲事,想说与他听听。”

赵木匠闻言,心中一动。他早就有心为徒弟寻一门好亲事,只是经过婉娘那件事后,他更加谨慎,白柳青自己也似乎并不急切。如今听媒婆语气,似乎对方条件不错。

媒婆继续笑道:“是镇上西街李秀才家的闺女,名叫淑贞。这李家虽是书香门第,但家风开明,并不迂腐。那淑贞姑娘,今年方满十八,性情是出了名的温婉贤淑,知书达理,虽不像那等艳丽的女子夺目,却如空谷幽兰,端庄娴静,一手女红更是出色。李家听闻柳青的人品和手艺,颇有几分意动,只是不知柳青这边……”

赵木匠仔细听着,心中已有了几分满意。他深知,娶妻娶贤,容貌倒在其次,重要的是品性。这淑贞姑娘听起来,正与柳青相配。

当晚,他便将此事与白柳青说了。白柳青沉默片刻,经历了上一次的惨痛教训,他对于婚姻大事,心中不免仍有几分阴影和谨慎。但他相信师傅的眼光,也深知自己确实到了成家立业、传承香火的时候。

“一切但凭师傅做主。”他恭敬地说道。

于是,在赵木匠的主持和媒婆的牵线下,白柳青与李淑贞依礼相见。初见之下,白柳青便觉眼前一亮。那淑贞姑娘果然如媒婆所言,容貌清秀,举止得体,眼神清澈而宁静,谈吐间透着一股书卷气,与婉娘那种刻意表现出来的柔弱娇媚截然不同。而淑贞见白柳青身材高大,面容端正,眼神沉稳有力,言谈朴实诚恳,也心生好感。

亲事进行得异常顺利。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齐备,庄重而热闹。赵木匠几乎拿出了自己大半的积蓄,为徒弟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他知道,这不仅是为徒弟成家,更是要彻底洗刷掉过去那场闹剧带来的晦气,让所有人都看到,他赵木匠的徒弟,值得最好的一切。

成亲之后,白柳青与淑贞夫妻二人,果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淑贞不仅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对赵木匠更是孝顺有加,晨昏定省,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真如对待亲生父亲一般。她性情温和,与白柳青的沉稳相得益彰,家中总是充满了和睦温馨的气氛。

白柳青的木工作坊在贤内助的支持下,越发兴旺。他不仅承接活计,也开始像当年师傅教导他一样,收授学徒,将赵木匠传授给他的精湛技艺和“木如人生,需方正不阿”的品德,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

家中时常回荡着欢声笑语,那场曾经笼罩在这个家庭上空的阴霾,早已被温暖幸福的阳光彻底驱散。

在儿子和儿媳精心的照料和陪伴下,赵木匠身心愉悦,无忧无虑,尽享天伦之乐。他见证了孙子的出生、成长,看着这个家日益人丁兴旺,繁荣昌盛。他一直活到了九十三岁高龄,方才无疾而终,在睡梦中安详离世,真正的寿终正寝。

白柳青与淑贞悲痛欲绝,以最隆重的礼节,将师傅(父亲)与自己的生父合葬在一处,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相伴。

此后,白柳青夫妇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将木工手艺和忠厚传家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他们的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佳话,时刻提醒着后人:人生路上,诱惑与陷阱常在,唯有明辨是非,坚守本心,知恩图报,方能逢凶化吉,引来真正的善缘,收获最终的幸福。

全书在一片祥和、温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氛围中,缓缓落下帷幕。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