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吴江县有个书生姓柳名文渊,父母早亡,家道中落,虽满腹经纶,却屡试不第,只在城西赁得两间茅屋,靠卖字画度日。这年腊月二十三,天色阴沉,柳文渊从画铺结了三钱银子,正要往米店买米,忽见街角围着一群人。挤进去看时,却是个老妇人抱着个少女哭得凄惨。那少女约莫二八年纪,虽衣衫褴褛,却眉目如画,颈间一道紫痕触目惊心。
旁人道:这是南门董家的媳妇,丈夫前日得急症死了,婆家说她克夫,要卖她去烟花巷,昨夜悬梁自尽被救下,今日又要来卖。柳文渊见那少女眼中死灰一片,心中不忍,问道:要多少银子?老妇人抬眼道:十两。柳文渊摸摸怀中三钱银子,苦笑摇头。正要走时,却见那少女望他一眼,目光如秋水寒潭,不觉怔住。想起自己三十未娶,今日若见死不救,只怕终生难安。一咬牙道:等我片刻。
匆匆跑回茅屋,从床底挖出个陶罐,倒出祖传的羊脂玉牌。这玉牌是他家最后的值钱物事,原想留作赶考盘缠。拿到当铺,好说歹说当了十二两银子。回到街角,将十两银子交给老妇人道:这姑娘我买了。老妇人愣了愣,接过银子嘀咕道:穷书生充什么阔气。却把少女往前一推,从此与董家无干了。
柳文渊见少女只着单衣,解下自己的旧棉袍给她披上。少女低头道:恩公买我作甚?柳文渊道:回家再说。到米店买了两斗米,割了半斤肉,又买了些炊饼。回到家中,生火煮粥,对少女道:姑娘若无处可去,暂住此处。我虽清贫,断不会委屈你。少女垂泪道:奴家姓崔,小字云娘,原也是读书人家,父母亡故后被叔婶卖到董家。如今得恩公相救,愿为奴为婢。柳文渊摆手:我买你非为奴婢,你若愿意,可认作义妹,日后寻个好人家嫁了。云娘却摇头:公子仁义,云娘愿终身侍奉。
自此云娘住在东间,柳文渊住西间。云娘手脚勤快,将破屋收拾得窗明几净,又绣些帕子香囊让柳文渊拿去卖。转眼到了年关,这夜大雪纷飞,两人围炉守岁。云娘见柳文渊衣衫单薄,取出连日绣活换的银钱买的新棉衣:公子试试。柳文渊推辞不过,穿上正合身。云娘又温一壶黄酒,两人说说笑笑,柳文渊多饮几杯,醉眼朦胧间见云娘灯下缝补,容颜娇美,不觉痴了。
开春后,柳文渊在街边摆摊代写书信。这日来了个锦衣公子,却是本县首富周员外的独子周通。周通见云娘送饭来时荆钗布裙难掩丽色,心生邪念。次日带着家丁来到茅屋,对柳文渊道:听说你买个女子,那是逃奴,快交出来!云娘从屋内走出:我自有卖身契在柳公子处。周通见她声音清脆,更是心痒,强夺卖身契。柳文渊怒道:光天化日,还有王法吗!周通冷笑:穷酸也配讲王法?令家丁动手。
正闹得不可开交,忽听鸣锣开道,原来是新任知县巡察到此。知县姓严名正,最是刚直。问明情由,见周通嚣张,当堂重责二十板,斥道:再敢欺压良善,本县定不轻饶!周通狼狈而去。严知县又见柳文渊气度儒雅,考较学问,对答如流,大喜道:今岁秋闱在即,你当用心。赠银十两勉励。
柳文渊得了赠银,更发奋苦读。云娘日夜相伴红袖添香。这夜三更,柳文渊倦极伏案,云娘为他披衣时,见他文章中有处典故用错,轻声指出。柳文渊惊讶:你知诗文?云娘道:先父原是举人,幼时教过些。柳文渊与她谈论,发现她竟才学不凡,惊喜交加,从此常与她论文。
转眼秋闱将至,柳文渊却病倒了。大夫说是积劳成疾,需人参调理。云娘当掉金钏买药,日夜照料。柳文渊病愈后,见云娘消瘦许多,怀中金钏也不见了,心中明白,握住她的手道:此番若得中,必不负你。云娘脸红不语。
赴考前夕,云娘从箱底取出个荷包:这里面有道护身符,公子贴身带着。柳文渊贴身收好。到了省城,考场上文思泉涌,三场考毕自觉不错。归家途中在客栈歇息,忽闻隔壁有女子哭泣。问掌柜,说是商人女被贼人掳来贩卖。柳文渊想起云娘遭遇,夜不能寐,悄悄报官救出女子。女子感激,赠他明珠一颗。
回到吴江,云娘在门前等候多时。两人相见欢喜,柳文渊说起救人之事,云娘道:善有善报。取出荷包要收回护身符,却发现荷包内多了张字条,写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诧异间,门外喧哗,原来是报子来报柳文渊高中举人第七名!
喜讯传开,邻里都来道贺。柳文渊正要设宴,却见周通带着重礼上门,赔笑道:往日多有得罪,特来贺喜。又暗示想纳云娘为妾。柳文渊沉下脸:云娘是我未过门的妻子,周公子请回。周通悻悻而去。
这夜柳文渊与云娘在月下说话,忽见墙头黑影闪动。柳文渊警觉,拉起云娘躲到树后。果然几个蒙面人翻墙而入,手持钢刀。原来周通贼心不死,欲强抢云娘。危急时,云娘吹响警笛,左邻右舍持械赶来,歹徒仓皇逃窜。
经此一事,柳文渊决定早日完婚。择了吉日,简单办了婚事。婚后夫妻恩爱,柳文渊苦读准备会试。次年春闱又中进士,殿试后授杭州府通判。赴任前,云娘道:当日那荷包中的字条来得蹊跷,莫非有神明相助?柳文渊也觉奇怪,夫妇同往城外寺庙烧香。
在寺中遇到个游方道士,那道士见到云娘,稽首道:夫人还记得三年前江边之事否?云娘大惊。原来三年前云娘投江自尽时,被道士所救。道士道:你二人前世有缘,今生当为夫妇。那荷包中的护身符实乃月老红线,字条是贫道所放。言毕飘然而去。
柳文渊在杭州任上清正廉明,云娘持家有方。三年后升任知府,赴任途中在江边救起个落水书生。那书生姓李名明远,竟是当年柳文渊在客栈所救女子的兄长。李明远感恩图报,成为柳文渊得力助手。
这日柳文渊巡察县学,见个少年衣衫褴褛却读书认真,询问知是孤儿,想起自己当年,收为义子。云娘悉心教导,那少年后来也中进士,官至御史。
柳文渊为官二十载,官至布政使,始终清廉自守。云娘为他生得二子一女,皆成才俊。晚年致仕归乡,重修旧日茅屋为别业。这日夫妇二人坐在院中梧桐树下,云娘取出当年当掉的金钏:前日偶然在古董店见到,又赎了回来。柳文渊笑道:亏得当年当了玉牌,否则哪有今日。正说笑间,丫鬟抱来孙儿,咿呀学语。夕阳西下,满院金光。
忽见孙儿小手向梧桐树顶指去,却见树梢立着只五彩斑斓的鸟儿,衔着枚金灿灿的果子。那鸟振翅飞下,将果子落在云娘膝上,鸣叫三声而去。云娘拾起果子,竟是个赤金打造的玲珑球,内里中空,似有物事晃动。
柳文渊接过细看,见金球表面刻着细密小字:善缘得续,福泽绵长。轻轻一旋,金球分为两半,里边滚出颗珍珠大小的丹丸,异香扑鼻。丹丸下压着张素笺,上书:此乃瑶池仙丹,可延寿一纪。念卿夫妇一生行善,特赐此丹,望广积功德。
夫妇二人对着金球叩拜。云娘道:这仙丹当如何处置?柳文渊思忖片刻:既是仙赐,不可独享。听闻城东瘟疫流行,或可救人。遂将仙丹研成粉末,配制成药,在瘟疫区施药救人。果然药到病除,活人无数。
此事传至京城,皇上降旨褒奖。这时朝中正为立太子之事纷争不休,有奸臣欲陷害忠良,见柳文渊德高望重,便设计拉拢。这日,柳府来了位不速之客,竟是当年周通之子周瑾。周瑾奉上厚礼:家父临终悔悟,特命晚辈前来赔罪。柳文渊婉拒礼物,周瑾又道:今有桩富贵,若大人愿在立储之事上美言几句...话未说完,柳文渊勃然变色:立储乃国本,岂容私议!将周瑾逐出府去。
谁知三日后,忽有官兵包围柳府,声称查获柳文渊与藩王往来密信。云娘在慌乱中记起金球仙示,忙从佛龛中请出金球。恰在此时,天空骤降大雨,雨中现出道士身影,正是当年寺中所遇。道士笑道:贫道特来解厄。取金球对着阳光一照,金光中现出真相——原是周瑾与人合谋伪造书信。
真相大白,周瑾伏法。皇上感念柳文渊忠直,调任京兆尹。赴任前夜,柳文渊梦见已故父母。父亲道:吾儿切记,金球乃镇宅之宝,当传于有德子孙。醒来与云娘说起,二人遂将金球供于祠堂,立下家规:非大善大德者不得继承。
在京任职期间,柳文渊查处多起贪腐案件。有次查办皇亲国戚,对方派人夜袭柳府。危急时,金球自祠堂飞出,金光万道,吓退歹人。次日朝会,柳文渊当庭弹劾,人证物证俱全,皇亲伏法,朝野震动。
这年冬至,云娘忽染重病,群医束手。柳文渊守候病榻前,见妻子容颜憔悴,心痛如绞。深夜对月祈祷,愿折自己寿数换妻子安康。恍惚间见道士现身:夫人阳寿本尽,念你诚心,可借金球之力续命。依言将金球置于云娘胸前,果然渐愈。
经此一事,柳文渊上书致仕,携妻归隐吴江。每日里或与老妻赏花品茗,或教导孙儿读书。这年孙儿柳彦昌乡试中举,宴客那日,忽有番邦使节来访。原来番邦公主得怪病,听闻金球神异,特来相求。柳文渊本欲拒绝,云娘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遂出借金球。
谁知金球一去三月未归,柳彦昌年轻气盛,欲往番邦讨要。行至边境,恰遇土匪劫掠商队,柳彦昌挺身相救,负伤擒贼。被救商队中有位老者,竟是番邦宰相,感其义勇,道出实情:公主病愈后,国王爱不释手,欲强留金球。
柳彦昌设计入宫,见国王陈列金球于珍宝馆,遂道:此物有灵,非其主不能久持。当夜金球果然异动,满室生光。国王大惊,连忙归还。柳彦昌归家那日,金球自锦盒中跃出,化作金凤绕宅三周,没入祠堂地基。
当夜柳文渊梦见道士来告:金球使命已毕,化作护宅灵脉。汝家代代行善,福泽可延千年。醒来与云娘相视而笑。此后柳家果然人才辈出,或文或武,皆以善行闻名。而那座老宅梧桐树,年年花开似锦,引得百鸟来朝。每逢月明之夜,犹闻环佩叮咚,似是金球余韵。
数十年后,云娘无疾而终,享年九十有八。柳文渊执手送别,三日后安然坐化。子孙遵遗嘱合葬于梧桐树下。次年春,坟前生出连理枝,一枝结金果,一枝开银花,蔚为奇观。有夜行路人常见树下有老夫妇对弈,走近时又化作清风明月。自此,金钏姻缘佳话世代流传,至今吴江古镇犹有柳祠存焉,祠中悬着一对楹联:玉牌换得良缘续,金球佑得善人家,横批善恶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