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1310章 青铜镜的预言(4月4日清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10章 青铜镜的预言(4月4日清明)

清明时节的川西平原,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淡淡的油菜花香。三星堆遗址旁新落成的综合保护修复中心,巨大的穹顶之下,恒温恒湿的环境隔绝了外界清明的微雨,却隔绝不了那份属于这个节气的庄重与追思。空气里除了淡淡的防锈油和精密仪器的味道,还隐约浮动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源自古老青铜的微腥。

方清墨一身素净的白大褂,站在特制的悬浮工作台前,屏息凝神。她的指尖戴着超薄的柔性传感手套,正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数条纤细的机械臂。工作台上,那株曾让世界为之惊叹的青铜神树,如今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呈现——它的大部分枝干和基座已经修复完成,散发着幽邃的青铜光泽,但顶端象征太阳的圆形器物,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令人心悬的空白。这空缺,犹如神树失去了灵魂的冠冕。

“仿生青铜合金,神经元网络激活度98%,形态记忆匹配度99.9%…” 助手在一旁低声报告着数据,声音在空旷高阔的修复大厅里显得格外清晰。方清墨微微颔首,额前几缕发丝被工作台柔和的光线勾勒出温润的弧度。她全神贯注,看着机械臂末端夹取的那轮由她和团队呕心沥血、结合最前沿AI模拟推演与古法冶炼技术铸造出的“新太阳轮”。它并非简单的复制品,内部嵌入了微型的能量感应与信息存储单元,其合金配方更是模拟了数千年氧化和埋藏环境下的分子结构变化,力求与母体浑然一体。

“清墨,” 李玄策的声音在身后不远处响起,平和而带着一种穿透力,“今日清明,天地气机交感,万物吐故纳新。这神树沉寂数千载,今日复得‘日轮’,当有异象。” 他缓步走来,并未靠近干扰,只是站在一个合适的距离,目光深邃地注视着那轮即将归位的太阳。他今天穿着一件深灰色的立领中山装,身形挺拔,那份属于联合国执掌者的沉凝气度,在此刻却奇异地收敛了锋芒,更多地流露出一种对古老文明的敬畏,以及属于一个丈夫对妻子专业领域的默默支持。作为联合国地球发展与人类生存智囊团首席顾问兼执行主席,他出现在这个国家级的文物修复重地,本身已是无声的重视,但他恪守着身份边界,此刻更像一位充满智慧的旁观者与守护者。

方清墨深吸一口气,指尖在控制面板上轻轻一点。机械臂稳稳地将那轮闪烁着暗金色泽、流淌着奇异能量光晕的“太阳轮”,对准了神树顶端预留的接口。轻微的“咔哒”声在寂静的大厅里响起,如同一个沉睡的心脏被重新接驳。

就在“太阳轮”与神树顶端完美契合的瞬间,异变陡生!

嗡——!

一声低沉而宏大的嗡鸣,仿佛从地底深处、从青铜神树的每一寸纹理中震荡开来,瞬间席卷了整个修复中心。工作台上方,那面用于观察修复细节的巨大、光滑的青铜镜面(它本身也是一件高精度仿制的三星堆风格文物),镜面猛地剧烈波动起来,如同投入巨石的湖面!

镜中映照的景象瞬间扭曲、破碎,随即被一片汹涌的、令人窒息的灰蓝色所取代。那是一片汪洋!滔天的巨浪裹挟着破碎的建筑残骸、扭曲的钢铁骨架,无情地拍打着曾经无比熟悉的城市轮廓——东方明珠塔只剩下半截尖顶在浊浪中挣扎,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如同被巨人踩碎的积木,陆家嘴摩天楼群的玻璃幕墙在洪水中反射出绝望的冷光……整个上海,如同一个沉没的亚特兰蒂斯,在狂暴的海洋中奄奄一息。镜面的边缘,一行冰冷的光标无声浮现:2070.7.21。

“不…!” 方清墨失声惊呼,脸色瞬间煞白,脚下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冰冷的仪器支架。修复团队的成员们全都僵在原地,目瞪口呆地望着镜中那末日般的景象,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2070年?那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能降临于子孙后代的真实厄运!

“爸!妈!” 李天枢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越穿透了这死寂般的恐慌。他原本在展厅另一侧研究那根象征着古蜀王权的鸟形金杖,此刻已快步冲了过来,清澈的眼眸紧紧盯着剧烈波动的镜面,瞳孔深处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金色符文和幽蓝的数据流在疯狂闪烁、交织、叠加。他似乎在瞬间解读着镜面传递的庞大而混乱的信息。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时刻,李玄策动了。他没有惊慌,没有呼喊,只是向前一步,走到了那面剧烈震颤、仿佛随时会碎裂的青铜巨镜之前。他抬起右手,食指的指关节微微弯曲,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稳与力量,轻轻叩击在冰冷的镜面上。

叩!

一声清脆而悠长的金石之音,如同洪钟大吕,骤然在死寂的大厅中响起,压过了那令人心悸的嗡鸣。那声音并不高亢,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仿佛直接敲击在空间的节点上,敲击在时间的脉搏上。

随着这一叩,李玄策低沉而清晰的声音随之响起,每一个字都如同投入水中的定海神针: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古老的箴言,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它诉说着一个古老国度历经沧桑却永葆革新精神的坚韧。此刻,由李玄策口中道出,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一种宣告,一种信念的具现化,一种对抗绝望未来的磅礴力量!

奇迹发生了!

镜面上,那如同蛛网般蔓延开来、似乎预示着整个镜体乃至未来都将崩裂的恐怖裂痕,在李玄策指节叩击的落点处,骤然停止了扩张。紧接着,以那落点为中心,一层肉眼可见的、如同水银般流淌的柔和光晕迅速扩散开来。光晕所过之处,那些狰狞的裂痕如同被无形的手温柔抚平,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地弥合、消失!镜面剧烈的波动也随之平息,如同被驯服的狂兽。短短几秒钟,镜面恢复如初,光洁平滑,映照出修复大厅顶棚明亮的灯光,以及众人惊魂未定、难以置信的脸庞。那片淹没上海的末日景象,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整个修复中心,陷入了比刚才看到幻象时更深的寂静。只有仪器低沉的运行声,以及人们粗重而压抑的呼吸。方清墨捂着胸口,靠在李玄策身侧,指尖冰凉,方才那灭世景象带来的冲击让她心有余悸。李玄策轻轻揽住妻子的肩膀,传递着无声的安慰,目光却越过平静的镜面,投向展厅深处。

李天枢不知何时已回到了那根鸟形金杖的展柜前。他额头轻轻抵在冰冷的防弹玻璃上,双目微闭,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他的呼吸平稳而悠长,仿佛进入了某种深度的冥想。在他的视网膜上,或者说在他的意识深处,奇异的景象正在上演:古老的、如同鸟迹鱼纹般神秘莫测的古蜀文字,正与闪烁着幽蓝色光芒、由复杂数学符号构成的现代量子波动方程,奇异地交织、叠加、旋转。它们时而分离,时而融合,如同在共同演绎一首跨越数千年的宇宙之歌。李天枢的嘴唇无声地翕动着,似乎在解读着什么,最终,一个近乎梦呓般的低语从他唇间逸出:“鱼凫王当年…也在算潮汐么……” 这稚嫩的声音里,却蕴含着一种洞穿时空的了然。

大厅内的空气似乎还残留着方才惊心动魄的能量余波。人们渐渐从极度的震惊中缓过神来,开始注意到更多微妙的细节。

靠近墙角的大型文物储藏柜,为了保证内部珍贵的有机质文物处于惰性气体环境中,正缓缓释放着薄薄的氮气雾。此刻,这些冰冷的白色雾气并未均匀扩散,而是诡异地凝聚、变幻着形态。一头形似《山海经》中记载的、头生独角、身披鳞甲的“兕”(si)的雾气异兽,正低头做出饮水的姿态;另一侧,雾气则勾勒出九尾狐蓬松的尾部轮廓,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雾气中跃出。

一台圆筒状的清洁机器人,履带无声地滑过光洁的地面。它的橡胶履带缝隙里,无意中沾上了一点修复台旁散落的、用于模拟古陶土成分的特殊黏土。此刻,随着履带的转动,那一点点黏土竟在行进轨迹上被精准地“塑形”,留下了一条极其微小的、却结构分明的微型堤坝和引水渠模型——赫然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微缩版!水流(实际上是机器人清洁时喷洒的微量水雾)正沿着这微缩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流淌。

更令人称奇的是,展柜上方用于防盗的、交织成网的不可见激光束。其中一束红光,不知是角度问题还是能量场被刚才的异象干扰,短暂地在旁边展柜里一只憨态可掬的三星堆陶猪表面扫过。红光掠过之处,陶猪光洁的深褐色表皮上,竟然留下了一道道极其细微、却异常清晰的灼痕。这些灼痕并非杂乱无章,仔细看去,竟是由阴爻(断线)和阳爻(连线)组成的卦象——赫然是《连山易》中的“艮为山”卦!象征着静止、稳定和安泰。

李玄策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无声诉说着玄机的细节:凝聚的雾兽、履带下的微缩都江堰、陶猪身上的灼痕卦象……最后,他的视线落在妻子方清墨依旧有些苍白的脸上,落在儿子李天枢抵着玻璃展柜、沉浸于远古与未来交织图景中的侧影上。

他走到那面已恢复平静的青铜巨镜前,伸出手指,指尖并未真正触及冰冷的镜面,只是隔着寸许的距离,缓缓抚过。镜面倒映着他深邃的眼眸,仿佛能看穿时空的迷雾。

“镜中所现,非必是未来之定数。” 李玄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回荡在寂静的大厅里,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那是警醒,是远古智慧与未来推演在当下时空节点的碰撞投影。如同这神树,” 他转头,望向那株顶端“太阳轮”已稳定散发着柔和光晕的青铜神树,“它曾沉睡千年,见证过多少沧海桑田?洪水,并非不可抗之力。先贤李冰,能凿离堆以分岷江,筑堰导流,福泽天府两千年。今日之我们,手握古之智慧,身负未来之明见,更有革新之志气,岂能坐视?”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定,如同磐石,穿透修复中心厚重的穹顶,望向更广阔的天空与未来:“‘其命维新’!这‘新’,不仅在器物,更在人心,在应对天地之变、命运之劫的勇气与智慧。洪水滔天之影,今日既显于镜中,便是上天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让它,永远只存在于镜中!”

修复大厅内,落针可闻。只有那青铜神树顶端,新生的“太阳轮”内部,仿佛有细微的能量在缓缓流转,发出几乎难以察觉的低吟,如同远古的回响,也如同未来的召唤。窗外的清明雨丝,不知何时已悄然停歇。一缕微弱的阳光,挣扎着穿透云层,斜斜地照射在修复中心巨大的落地窗上,在光洁的地面上投下一道温暖而充满希望的金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