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半月之后,骤雨初歇。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衙会签的告示便贴满了九门:甄府抄家籍没,家产变价入官,一应田契、房契、盐引、当铺并古玩字画,俱登册封存。

甄家被锁拿入京那日,贾故和王行远远的去看了。

甄应嘉只着中衣,双手反剪,墨发散乱。还有两个老爷们早已瘫软,由两个力士拖出。有一个皂靴还掉了一只,露出惨白足踝。

女眷们珠钗散落,孩童啼哭。

好在有北静王妃带着太妃求来罪不及老幼妇人的恩典,将女眷孩童们接走了。

见最后一个甄府妇人上了北静王府马车,甄应嘉忽然跪地,朝皇城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头,额上青紫,却无人阻拦。

消息传回荣府,老太太也只能叹气,庆幸太妃不曾故去。

等又过了三日。

林如海给黛玉回信。

贾故听徐夫人说了。

便去找黛玉。

贾故脚步匆匆进了潇湘馆,虚扶黛玉让她免礼,目光落在那信上,问黛玉,“前儿使人问了你父亲一事,他没派人来回,听你舅母说,你父亲给你回了信,能拿来舅父看看吗?”

黛玉将信笺找出来,双手递过去,“舅舅请看。去年初冬我与父亲问安,直到如今才得复书,只这几句。”

贾故接过,先扫信封,见是林如海亲笔,他急抽信纸,薄薄一页,并无夹层,亦无花押暗记,只端正写道:“回女黛玉,春寒料峭,汝当保重。父体无恙,勿念。京中多事,切勿轻出。珍重。”

贾故眉心微松,指腹在纸背来回摩挲,迎着窗光透视,确认无矾书、无针孔,才轻吁一口气。

见黛玉怯生生望来,他忙收敛神色,含笑道,“信中只嘱你保重,并无他话。看来还是得我改日派人去再问问他。”

说罢,贾故将信奉还,“外甥女且收好。若想给你父亲寄什么,就来寻舅舅,我让人一遍送去。”

黛玉接过信,笑回,“多谢舅舅。”

另外林府修葺一新。

管事们把旧年积尘的雕梁画栋重新髹漆,又按黛玉素日所喜,在后园添了回廊、梨雪亭,再引一脉活水,放几对鸳鸯。

林家在京的老仆上荣府来请黛玉回府去验看。“回姑娘话,老宅已粗粗收拾停当,请姑娘回去验看。若有不合意处,再拆再改。”

黛玉闻言满脸期待,叫紫娟给老仆抓了两个银锞子。

又去求老太太,“林家家仆来回话说,林府修好了,孙女想邀府里姊妹们同去,帮孙女挑挑不合眼的地方,省得我一个眼睛看不过来。”

贾母点头笑道:“很是。大家一处去看也热闹。”

等黛玉再请姐妹。

探春说,“咱们正好去试新诗社的题目。”

一语未了,宝玉已从门外探出半个身子,他眉眼飞扬道,“我也去!林妹妹的园子,我自然要替她把把关。”

话音才落,旁侧贾璋负手踱前一步。他先瞥了宝玉一眼,才说,“宝兄弟也大了,怎么还整日跟在姐姐妹妹后头混?”

宝玉被他噎住,嘴角笑意僵住,却不知如何回嘴,只涨红了脸。

黛玉侧首瞧见,怕老太太不高兴,便开口说,\"等宝玉再长两岁,自然就能和三哥一样去外面做正事了。如今且让他再松快松快,又有什么妨碍?\"

贾母听了,伸手把宝玉招到榻旁,抚着他后脑,故意嗔贾璋:“别学你父亲板着脸,吓着我的宝玉儿。”

贾璋微微一笑,不再辩,只垂手应了声“是”。

可待众人出院门时,他有意无意放慢脚步,错身插在黛玉与宝玉中间。

宝玉正欲回头与黛玉说话,却被他宽肩挡住,只得讪讪前行。

等她们一行人到了林府。

宅院里果然是慢工出细活,修的十分精巧。

粉墙黛瓦,磨砖对缝。游廊曲折,步步换景。假山下新凿一脉碧泉,水面被日光一照,碎银般闪烁。

湘云一进仪门,便拉着几个姐妹风风火火四处看起来。“快瞧,这曲栏是依水势建的,转过弯去还有一座小戏台!”

她一边说,一边拽着迎春、惜春的袖子,几乎把两人提得脚不沾地。

贾玥跟在后头,指向梨雪亭畔一株老梅,“前日明绎给我送了两坛梨花酿,咱们就把它埋在此处。”

说着,便要唤人去取花锄来。

贾珊听了,眼珠一转,拍手笑道:“五姐既有陈酿,我再添佳泉!上回妙玉收的那瓮梅花雪水,还存在拢翠庵里,我偷着抱来,一并埋下,等数年后姐妹再聚,一起启封,准能香煞人。”

惜春正俯身看锦鲤,闻言忙摇头制止,“她可是个讲究人,若知道了姐姐打算,必会生气的。”

迎春温柔一笑,“那就别用她的。改日咱们也学她,选初雪未融时,自己扫花扫雪,洁洁净净封一瓮,省得受她白眼。”

探春站在抄手游廊尽头,手扶栏板,举目环顾,看见贾璋和黛玉说话,就与姐妹笑说,“这院子虽好,但林丫头住不了几日。还得回咱们家去。

一旁贾瑢点头附和,“三嫂是得住咱们家。”

而另一侧,宝钗陪宝玉缓步走着。

她身后的香菱,被黛玉轻轻牵到身边,指着桥下锦鲤,温声教她,“把那尾鱼儿入水,像不像飞雁冲天,如此,便又是两句诗了。”

香菱听得入神。

贾珊凑过来,与一旁三哥贾璋说,“香菱已正式拜了林妹妹为师,每日学诗,进步飞快呢!只是她命苦,幼年被拐子卖了几道,才落到薛家去。”

贾璋本来黛玉右侧,闻言抬眼打量香菱,忽然想起柳家嫂子来,便与黛玉说,“不若咱们给薛府银钱,让他们放了香菱身契,为她寻老家父母,让她正经拜你为师来。”

贾玥率先叫好,“三哥这主意大善。”

湘云也拍掌,眉眼飞扬:“正是!放了契,她便不是‘丫头’,是‘女弟子’,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

几人目光齐刷刷投向宝钗。

宝钗仍维持着端庄的笑,却下意识捏紧了绣帕。

香菱是她哥哥薛璠早就相中的“房里人”,母亲已点头,只等年纪再长些便收房。只是眼下在贾府姑娘们面前,她如何能明说?

沉吟片刻,宝钗温和笑说,“诸位好意,我先替香菱谢过。只是放契一事,我一人做不得主。须得回府问过母亲,再给大家答复。”

说完,她含笑对香菱招招手,示意其回到自己身后,又向黛玉点头致意。

香菱怯怯地行了半礼,低头疾走两步,重新隐到宝钗身后,像只受惊的小雀,再不敢抬眼。

黛玉目送她背影,眉尖若蹙,直等她们回荣府,终是没有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