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叛乱平息,逆党清算,朝纲重整。

在以铁腕肃清寰宇之后,皇帝于太庙告祭列祖列宗,随后颁下《罪己诏》,沉痛自省:

“朕德薄,致令奸邪生心,祸乱宫阙,惊扰太上,荼毒百姓”,誓言励精图治,与天下更始。

与此同时,对在平乱中忠勇有功之臣的大肆封赏,也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劫后余生的人心。

这一日,大朝会,太极殿内庄严肃穆。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经历了一场大清洗,许多面孔已然陌生,气氛较之往日更多了几分谨肃与对新朝的期盼。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过丹陛之下,率先提及的,便是于危难中砥柱中流的贾府。

“荣国公府贾氏,”皇帝声音清越,回荡在殿中,“一门忠烈,临危不惧。”

“贾母史氏,镇定持家,保全节义;贾琏潜伏敌后,肃清江南,奇袭城门,功在社稷;贾宝玉于叛军围府时,正气凛然,口诛笔伐,鼓舞士气;贾兰、贾环、贾蓉等,或于实务,或于暗线,或于守家,皆有所贡献。贾府之功,朕铭记于心。”

他看向被特意恩准入宫、坐在锦墩上的贾母,语气转为温和:“老太君,贾府于国有大功,朕心甚慰。朕本欲直接擢升宝玉入刑部,贾兰入户部,以其才学,必能胜任,亦可酬其功勋。不知老太君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殿中不少目光都聚焦在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诰命身上。

直接授以要职,这是何等的恩宠!

贾母在鸳鸯的搀扶下,颤巍巍起身,并未立刻谢恩,而是向着御座深深一福,声音平和却清晰:

“老身及阖家老小,叩谢陛下天恩!陛下念及微末之功,竟给予如此厚赏,实在令老身惶恐。”

她缓缓抬起头,目光澄澈而睿智,继续道:“只是,老身斗胆,有一言启奏陛下。陛下初登大宝,万象更新,正当破格用人,以示天下至公。”

“然,宝玉、兰儿等,虽有些许微才,终究年少,未经科场正途选拔。若因功直接授以部曹要职,恐难以服众,亦非奖掖后进、激励学子上进之长策。”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老身愚见,不若仍让他们遵循旧例,参加科考。若他们果然有些真才实学,能凭自身本事金榜题名,届时陛下再量才重用,他们也能挺直腰杆,旁人亦无闲话可说。”

“如此,既全了朝廷法度,也堵了悠悠众口,更可激励天下读书人,知陛下虽重功勋,更重实学。望陛下三思。”

一番话语,不疾不徐,深明大义,处处为朝廷、为皇帝考量,毫无恃功而骄之态。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赞叹之声。

许多老成持重的大臣暗自点头,佩服贾母的眼光与胸襟。

急流勇退,不争虚名,只求实利与长远,这才是真正的世家智慧!

皇帝闻言,眼中欣赏之色更浓。

他本就存了试探之意,想看看贾府是否会被眼前的恩荣冲昏头脑。

贾母的回答,无疑让他非常满意。

“好!”皇帝抚掌赞道,“老太太深明大义,思虑周详,朕心甚慰!就依老太太所言。”

“着今岁特开明法、明算二科,贾宝玉、贾兰务须用心应试,朝廷正需此等实干之才,待尔等金榜题名,再予重用!

皇帝竟然特意重开前朝曾有的明法、明算科!

这是何等的恩宠与信重!

“老身代孙儿,再谢陛下恩典!”贾母再次躬身,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她深知,直接授官看似荣耀,实则如同空中楼阁,根基不稳,易招嫉恨。

唯有凭真才实学挣来的功名,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接下来,便是对贾琏的封赏。

贾琏出列,一身侯爵冠服,气度沉稳,与昔日那个只知俗务的琏二爷判若两人。

“贾琏听封!”

“臣在!”

“尔临危受命,潜伏江南,查盐案,清逆党,联络义民,协练水师,更于京城危难之际,奇袭军械库,智开西直门,功勋卓着,忠勇可嘉!”

“今特封尔为‘靖海侯’,世袭罔替!另,新设海事衙门,总揽海贸、水师、海防等一应事宜,朕命你暂领海事衙门尚书衔,全权负责筹建,替朕守护这万里海疆!”

“靖海侯”!

世袭罔替!

执掌新设的、权责重大的海事衙门!

这份恩赏,可谓厚重至极!

贾琏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激荡,撩袍跪地,声音铿锵:“臣,贾琏,领旨谢恩!必当竭尽全力,效忠陛下,巩固海防,不负靖海之名!”

紧接着,卫若兰也因训练“伏波”水师、平定东南、剿灭叛军海上势力之大功,获封靖安伯,仍统领水师,与贾琏的海事衙门协同,共卫海疆。

卫若兰英姿勃发,领旨谢恩。

大朝会散去,百官依次退出金殿。阳光洒在汉白玉的台阶上,恍若隔世。

卫若兰几步追上走在前面的贾琏,脸上带着劫后余生与立下大功的振奋,还有几分促狭,拱手笑道:

“靖海侯!恭喜恭喜!只是,在下是该称您侯爷,还是该称您一声……‘金兄’?”

他刻意压低了“金兄”二字,眼中满是“你瞒得我好苦”的笑意。

贾琏回头,看着这位在东南并肩作战、年纪虽轻却已显大将之风的伙伴,也不由莞尔,还礼道:

“靖安伯同喜!‘金兄’二字,休要再提,那段往事,你知我知便可。倒是伯爷你,”

他话锋一转,眼中带着戏谑,“眼看就要亲上加亲,成为我贾府的姑爷了,这声‘兄’,只怕叫不了多久,便该改口了罢?”

他意指卫若兰与史湘云、卫清徽与贾蓉双双即将定下的婚事。

卫若兰被他打趣,俊朗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窘迫的红晕,随即也笑道:

“彼此彼此!侯爷您如今位高权重,这红包,若兰可是备得足足的,就等着喝府上的喜酒了!”

两人相视大笑,历经生死建立的情谊与即将联姻的亲近,尽在这笑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