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地字班这边,柳彦青机敏,勉强对上了十联,已是额头见汗,有些题目他虽能想到下联,却在辞藻意境上总觉得差了几分火候。丁武更是急得抓耳挠腮,他于武事上天赋异禀,于此道却着实吃力,只能干着急。

就在这时,天字班昨日酒楼那几位,以一个名叫赵乾的学子为首,又开始阴阳怪气,声音不大,却恰好能让地字班前排听见:

“啧,地字班这就不行了?才第十联?我还以为有多大能耐呢!”

“昨日酒楼里不是豪言壮语,要让我等见识厉害么?怎么今日倒做起缩头乌龟了?”

“商贾算账精明,武夫拳头硬朗,这对联嘛……终究是风雅之事,强求不来,哈哈!”

这几句话如同针尖,狠狠扎在了丁武心上。他性情刚直,最受不得这等挤兑,尤其还牵连好友柳彦青出身!只见他猛地站起,虎目圆睁,额头青筋暴起,脸膛因愤怒而涨得通红,低吼道:“你们欺人太甚!”

话音未落,他已大步跨到台前,对着郑先生一抱拳:“先生,学生丁武,愿对此联!”他指的正是刚才难住众人的“寂寞寒窗空守寡”。

郑先生微微蹙眉,但并未阻止:“可。”

丁武站在台中央,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有期待,有好奇,更有赵乾等人毫不掩饰的讥诮。他脑子飞快转动,可越是着急,越是空白一片。“寂寞……空守寡……”他喃喃重复,拳头紧握,指节发白,憋了半晌,脸已由红转紫,脖子上的血管都清晰可见,却一个字也对不出来。

台下赵乾几人见状,嗤笑声更响,言语也更加刻薄:

“丁兄,莫非要以‘拳打南山猛虎’来对?倒也符合你的身份!”

“对对对,或是以‘刀劈北海蛟龙’?哈哈!”

“快下来吧,莫要耽误大家工夫!”

柳彦青见好友受辱,再也坐不住,他深吸一口气,快步上台,拉住羞愤欲退的丁武,对郑先生道:“先生,学生柳彦青,愿代丁兄一试。”他略一思索,对道:“逍遥远近道途回。”虽不算绝佳,但偏旁勉强对上,意境也沾边,算是解了围。

郑先生点头:“尚可。”

柳彦青又勉强接下两联,到第十八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时,他彻底卡住,这叠字回文联极难。他额头沁出细密汗珠,下意识地,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台下一直沉默静观的周文渊。

周文渊心中叹息,他知道此刻上台意味着什么,会将所有的目光和压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但朋友受辱,岂能坐视?他迎着柳彦青期盼的目光,以及丁武那混杂着羞愧与期盼的眼神,缓缓站起身。

他步履从容地走上台,对郑先生及诸位师长行礼,然后平静地看向那上联,略一沉吟,清声道:“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下联一出,满场为之一静!

工整!绝妙!同样是叠字回文,地名对地名,千古对万年,意境浑然天成!

郑先生眼中爆出一团精光,忍不住拍案:“好!好一个‘月井万年,月影万年’!对仗工稳,意境悠远!”

地字班沉寂一瞬,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丁武更是激动得狠狠一挥拳,仿佛将对刚才所有屈辱都发泄了出来!柳彦青长舒一口气,看向周文渊的眼神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周文渊既已登台,便不再保留。郑先生兴致大增,接连出题。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周文渊脱口而出:“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一盏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周文渊稍加思索:“五言绝诗,施施施施主之才。”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周文渊应对:“华夏国中,孔孟墨子一圣人。”

一连八联,周文渊皆是对答如流,且下联无不工巧贴切,甚至偶有超越上联的意境!地字班的学子们从一开始的欢呼,到后来的震惊,再到最后的狂热,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拼命为周文渊鼓劲助威!计数迅速追平了天字班!

全场的气氛被彻底点燃了!原本只是暖场的小游戏,此刻却成了天、地两班的荣誉之战!

几位其他书院的山长、先生们也开始交头接耳,面露惊容。

“此子何人?竟有如此捷才?”

“老夫观他应对,不仅快,且稳,更兼胸怀气象,不凡啊!”

“王兄,这莫非就是你所提的那位……周文渊?”有人看向王敬之。

王敬之此刻,心中早已乐开了花,但面上却强装镇定,捋着胡须,用刻意淡然的语气道:“咳咳,对对子而已,小道耳,小道耳……诸位过奖了,他年轻气盛,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多得很。”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和眼中掩饰不住的得意,却出卖了他。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人过来打听,言语中充满羡慕时,他忽然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爽——收一个天才学生,原来是这种感觉!他暗下决心,诗会一结束,立刻、马上就让周文渊行拜师礼!这等良才美质,绝不能让别人抢了先!

台上,郑先生已是额头见汗,他出的题目越来越难,甚至有些他自己都需斟酌。而周文渊与苏砚辞二人,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苏砚辞依旧沉稳,但眼神已无比凝重,每一次思考的时间也明显变长。周文渊亦是全神贯注,调动着前世今生的所有积累。

两人你来我往,又对了数个回合,竟还是不分高下!全场学子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台上两人的每一次沉吟,每一次开口。

最终,主持诗会的山长无奈一笑,抬手制止了还想出题的郑先生。他环视全场,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文渊、砚辞,你二人才思敏捷,令吾等叹为观止。然学问之道,一张一弛。老夫有一上联,乃前人遗留之绝对,数百年来无人能工稳对出,今日便以此联作结,你二人不必强求,意在切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