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婆,你们家的怕是收完了吧?”
李氏摇头,“没呢,也才收了一半呢。”
“你们家人多,干的快,我家这才开始呢,叔婆我就不跟你们多唠了,先送回去。”
“嗳,赶紧回去吧,这身上还挑着担子呢。”
周一方眼睛没敢抬起来看,人看着无所谓的样子,可耳朵却已经红透了。
“嗳,那叔婆你们有空上家里坐啊,我娘随时在家呢。”杨一朵笑得眉眼弯弯的,说完就挑着担子走了。
转身没两步,背篓里的玉米掉了两根,骨碌碌的滚到了周一方脚边。
杨一朵正打算放下担子过来捡呢,周一方已经弯腰捡起来了,给她放在篮子里。
“谢谢阿哥,有空上家里喝茶啊。”小姑娘落落大方,倒是周一方,结巴了,半天就只说了个嗯字。
胡云喜跟李氏看得摇头直笑,等杨一朵走了,这才说他,“你个木头脑袋,平时也不见你结巴啊,这种时候你倒是结上了。”
周一方闹了个大红脸,挠挠头走一边去了。
李氏看得直发笑,她问胡云喜,“你觉得咋样?”
胡云喜很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大大方方的,干活也利落得很,只怕是我都干不过她,而且你看她挑的那个玉米,百十来斤要有了吧?”
“劲儿真大,看着就比较好相处,我是挺满意的,就要看大郎咋说了。”
看完了人,三人也就返回去了,回到家里,大舅母赵氏已经在张罗午饭了,“娘、小妹你们回来了?咋样,看到人了没?”
“看到了。”
“你们觉得咋样?大郎可还喜欢?”赵氏添了把柴,迫不及待问道。
“我看着不错,”胡云喜笑着回她,“就看大郎咋说了。”
三个人都盯着他,周一方有点顶不住了,嘴唇嗫嚅了几下,“你们觉得可以就可以。”
胡氏:“你这叫什么话,这是给你看媳妇,以后是你们俩过日子,那人肯定是要你满意才行啊。”
“我满意有啥用,也得人家满意才成啊。”他话音落下,屋里三个女人齐齐笑出声来,他这模样,已经可以确定了,他看上人家了。
周一方待着不自在,索性溜出门去了。
“我看大郎挺满意的,”赵氏笑眯眯的,“一朵这孩子挺不错的,村里人都知道,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就是啊,那个家,”说到这里,她叹了口气,“不少人打了退堂鼓,就怕讨了她一个,就等于讨了一大家子。”
三人一起做饭,等家里人回来的时候,饭菜已经好了。
家里人多,一桌坐不下,就摆了两桌,在饭桌上又说起了周一方的婚事,老爷子喝了口酒,“既然大家都挺满意的,那后天,你们带着东西过来,咱们上家里去坐坐,看看那边什么态度,若是两家都看对眼了,那就走流程,该定就定下来,大郎也老大不小了。”
就这样,吃完饭周一方他们回了家,周漾也没去干活,就在家待着。
见到他们回来,立马迎了上去,“阿娘,咋样咋样?看上了没?”
胡氏笑而不语,“你问你大哥。”
周漾看向周一方,“大哥?”
周一方板着脸,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也不知道咋说,索性转身拿起锄头,“我去除草。”
说完就跑了,看背影竟带着几分落荒而逃。
周漾愣了愣,随后发出一连串爆笑声,周一方走远了都还听到。
第二天,把礼物糕点那些买好,周一方跟胡氏又踏上了去打岩水的路上。
李氏带着胡云喜跟周一方踏进了杨家的门,杨一朵的娘王氏,病怏怏的在天井里晒太阳,她旁边还有一个小子一个女娃守着,约莫五六岁的样子。
“桃花咋样了?好点没?”
见来人是李氏,王氏起身,两个孩子赶忙扶住她,“好多了,二婶来了,赶紧进屋坐。”
说着拍了拍小子的头,“去把凳子搬出来,喊你姐回来,就说来客人了。”
李氏赶忙上前,“你别忙活了,赶紧坐着歇歇。”
胡云喜笑着打招呼,“桃花,你咋样?本来前两天就说要过来坐坐的,一直抽不出空来。”
杨一朵父亲比胡氏还要小一点,所以王氏得喊她一声姐。
“三姐,我好多了,你们快坐。”
男孩把凳子搬出来了,他人小,凳子重,一次性搬两个搬有点跌跌撞撞的,周一方见状三步并作两步,接了他一把。
他们是来干嘛的,两家人都心照不宣的,所以一朵出来了以后,大大方方的喊了人,又开始忙前忙后的端茶倒水。
忙完了以后坐一旁听着大人说话,几个大人就开始家长里短的唠了起来,一朵时不时的接上几句,反倒是周一方,一字不发。
到了饭点,一朵不用大人提醒,自己就去张罗午饭了,胡氏他们是吃了饭才走的。
他们前脚刚走,王氏后脚就把一朵喊到跟前来了。
杨一朵就蹲在她跟前,王氏把她头发捋了捋,“娘的一朵也到了要嫁人的时候了呢。”
此话一出,一朵眼泪夺眶而出,一直摇头,“娘,我不嫁,我要陪着你。”
“傻孩子,天下下雨,娘要嫁人,哪有不成亲的啊,”王氏替她擦了眼泪,“你觉得周家大郎怎么样?”
杨一朵也冷静了下来,没有脸红,也没有害羞,而是认真思考了起来。
“人挺好,沉实稳重,不急不躁。”
王氏点点头,“你不讨厌就成,那这个事儿就这样定下来了。”
“一来咱们这距离也不远,有啥事儿你说一声,你爹,你弟弟们也能搭把手,二来他是周家老大,底下两个妹妹将来是要嫁出去的,那就只剩下一个弟弟了。”
“人口也挺简单,没有那些肮脏事,我觉得这周家也是顶顶好的,所以就把亲事定下了。”
“翻了年你十七了,周家大郎也十九了,所以翻了年你们就成亲,我找人打听过了,周家原先是不富裕,跟咱们一样,但今年下半年做了些小买卖,日子好像是旺起来了。”
“最重要的是周家大郎不错,早点定下来也好,”
“咱们家你也知道,底子薄,你弟弟妹妹又小,娘这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也就是嫁了你爹,他不嫌弃我,这要换个人家,只怕早扫地出门了。”
王氏说着声音有点哽咽,“娘家底子薄,你嫁到别家会被看不起,我们也不放心,你周家婶子,是咱们打岩水的人,人比较和气,通情达理,也不是那等会搓磨儿媳妇的人,你嫁过去以后,只要手脚勤快点,没啥问题。”
“最重要的是他们家幺儿,就是那个小闺女,你别跟她起矛盾,平日里待她好点,若是处不来,那就远着些,不管咋说,也不能得罪了她,她今年也十四了,你忍个几年,等她出嫁了就好了。”
一朵歪着头,“她们家小闺女很作吗?我记得小时候跟她玩过,人挺好的。”
王氏摇摇头,“倒也不是作,就是听说很得宠,一家子人都宠着她,还听说这丫头聪明得很,不管怎么样,让着点总归是没错的,而且过了这么些年了,她还是不是小时候那个性子也说不定了。”
王氏絮絮叨叨的叮嘱了很久,一旁的两个小娃娃则是在翻周家带来的礼物。
“阿姐!这是什么?可以吃吗?”
一朵把东西提过来,只见里面有一块肉,两根大骨,还有两盒点心,一坛子酒,还有两个竹筒,里面装的是凉粉。
三朵问是什么的那个,则是一包薯片,用油纸简单的包起来,三朵一翻就给翻开了。
金黄的薯片,上面撒着辣椒面,三朵捏重了一点,薯片就碎了,她捡起来闻了闻,眼睛亮晶晶的,“阿姐,是香的!”
一朵摸了摸她的头发,“吃吧。”
三朵吹了吹灰,轻轻咬了一口,香香脆脆的薯片,瞬间掳获了她的心。
“阿娘!好好吃,你尝尝。”
随后重新拿了两片给王氏,王氏偏开头,“你们吃吧,阿娘不喜欢吃。”
三朵不懂大人,只是嘀咕了一句,“这么好吃的东西阿娘为什么不喜欢吃啊?”
一朵没说话,只是眼眶发红,鼻子酸的紧。
“一朵,东西都收好了,别一次就让弟弟妹妹给祸祸完了,放起来省着点吃,那个肉,你拿盐巴花椒那些抹上,挂起来熏着,骨头就留着熬汤吧,去园子里拔棵青菜,煮青菜汤吃。”
“我晓得的阿娘。”一朵没听,把糕点拆开了一盒,“这个是绿豆糕,阿娘你吃。”
王氏不接她就不收回手,母女俩就这样对视着,许久,王氏无奈一笑,接了过去,眼里含泪,轻轻咬了一口,说了一句“好吃。”
双方都比较满意,周春成晚上去串门,跟老爷子老太太通了气,隔了两天就请了媒人上门求了杨一朵的八字。
合了八字,随后便是定亲,她们这边称之为汇亲,吃了汇亲糖,这门亲事也就是定下来了。
年前成亲有点赶,双方说好了年后再办,具体日子还没定。
老大的亲事算是定下来了,胡氏也松了口气,整个人都乐呵呵的,干啥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当然,也没忘了催着周一方去买棉花跟布料。
“大郎,你记得去王家屯买点棉花,再去老歪坡买上两匹布,得把今年的冬衣给赶出来,这马上就要十月了,这一大家子的衣裳呢,买迟了做不出来。”
“嗳,知道了。”
周一方挑着凉粉,听到话就回了一声。
先去送货,送完货去了王家屯买了八斤棉花,棉花价格比较贵,到镇上得四十文一斤,但到农户家里买,相对会便宜一些,只要三十五文一斤。
又去老歪坡买了三匹布,比镇上便宜一些,只要一百三十文一匹。
她们这边冬天并没有那么冷,也就是早晚温度低一点,所以一件冬衣一斤棉花绰绰有余,但像打岩水那边就不行,她们那边海拔高,温度更低,起码得一斤半到两斤才行。
地里的活慢慢落下帷幕,胡氏就跟周清在家做衣服,凉粉草也没了,家里开始用干凉粉草做。
家里的洋芋也消耗得很快,周春成早早跟村里种了洋芋的问好了,等家里的用完了就去拉他们的。
洋芋比较难储存,虽然也能放很久,但避免不了要坏一部分,所以能拿来换钱大家还是挺乐意的。
转眼就是十月中旬,周一方定亲的日子也到了,这也是周漾第一次见到她未来嫂子。
一大早,一家人换上了新衣裳,周春成夫妻俩,周漾跟周舟,还有周老爷子,加上请来的媒人跟周春仁他们,带上定礼一群人浩浩荡荡去了打岩水。
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周家准备的定礼很简单,跟大家比起来不会低,但也不会太冒头。
一根银簪子,一对银耳环,加上五匹棉布,还有一身成衣,食物则是茶、还有酒。
茶也是茶礼,有“矢志不渝”和多子的寓意,当然,店里的茶他们也买不起,所以庄户人家定亲用的大多是自家炒的,没什么讲究。
酒要双坛数,用于定亲宴跟祭祀,最后就是粮食,送了一麻袋糙米加两麻袋玉米。
糕点与果品就是喜饼、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这些,拼成四色礼,取“早生贵子、团团圆圆”的寓意。
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礼金了,周家虽说日子已经好了很多,但还了债,加上酿酒手里的银子所剩无几,所以礼金就给了五两银子。
当然,这在村里也是头一份了。
所有礼物都用红布包裹着,由请来的人挑着拾盒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送到了杨家。
杨家并没有请多少人,就自家的家门亲,加上胡家,张罗了几桌饭菜,看起来倒也过得去。
这边讲究男家赠物,女家回礼。
女方收到定礼后并不会全部收下,会退回一部分,并回赠一些礼物。
杨家回了一些绣品还有鞋子那些,展示一朵的贤惠。
等周家走了,杨家这才松了口气,当然,更多的还是开心,周家给的定礼厚,说明他们家看重一朵。
一朵则是想到了今天看到的那个周家小闺女,儿时玩过两次的小姑娘,她今年十四,比她小,可看起来却比她高上一些。
人白白净净的,也爱笑,见人就笑,能说会道的,跟谁都能说上两句。
这席还没散呢,就有不少人过来打听她了,是个受欢迎的,她见了也喜欢得紧。
先前听了她娘的话,还以为她变了呢,不对,确实变了,比小时候更受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