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雾里余温 > 第224章 晨露里的薄荷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刚蒙蒙亮,思砚就被院子里的动静吵醒了。他揉着眼睛推开门,见林砚正挥着锄头翻院东头的空地,晨光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汗珠顺着脊梁骨往下淌,在土上洇出小小的深色圆点。

“醒啦?”林砚直起身,用袖子擦了把脸,“快来搭把手,这土得整细点,薄荷籽才好发芽。”思砚赶紧跑过去,拿起小铲子把土块拍碎,指尖沾着湿润的泥,凉丝丝的舒服。

苏晚端着早饭过来时,手里还拎着个布包,里面是刚买的薄荷籽,包在油纸里,绿得像碾碎的翡翠。“张掌柜说这是‘留兰香’,味最正。”她蹲在田边,把籽倒在手心,“得混着细沙撒,不然密了长不开。”

外婆搬着小马扎坐在地头,看着三个年轻人忙活,手里纳着鞋底,线轴在膝盖上转着圈。“当年你娘种薄荷,也是这么跟你外公抢锄头,”她笑着说,“说‘男人翻地太糙,得女人来撒籽才匀’。”思砚听着,手里的铲子慢了些,想象着娘当年的样子,大概也像苏晚这样,蹲在地上,认真地把籽撒进土里。

撒完籽,苏晚提着水壶浇水,水流细细的,像根银线,把土润得透透的。“得浇足定根水,”她直起身,裤脚沾着泥,“过几天就能冒绿芽了,到时候每天都得来看看。”思砚点点头,心里像揣了个小期待,总觉得那些小小的籽里,藏着个绿油油的夏天。

白天的日头越来越烈,思砚搬了几块石板挡在薄荷田边,免得被晒得太狠。他蹲在田埂上,看土面渐渐泛白,突然发现有处地方微微鼓了起来,像有什么东西要钻出来。“是不是要发芽了?”他扒开土缝看,里面果然有个嫩黄的芽尖,小得像颗米粒。

“别扒,会伤着的。”苏晚过来浇水,看见他的动作,赶紧拦住,“让它自己长,咱们能做的,就是好好浇水、挡太阳,剩下的,就等它自己使劲了。”思砚缩回手,看着那处鼓起来的土,突然觉得,这跟养孩子似的,急不得,得慢慢等。

傍晚收工时,薄荷田已经整整齐齐地围上了小篱笆,是林砚用槐树枝扎的,上面还缠着几片薄荷叶,风一吹,香得人精神。外婆端来绿豆汤,大家坐在田边喝,看夕阳把薄荷田染成金红色。“等薄荷长起来,”思砚喝着汤说,“我要编个薄荷花环,给外婆戴。”

外婆笑得眼睛眯成条缝:“好啊,我倒要看看咱们思砚的手艺。”林砚在一旁打趣:“可别像上次编的柳条帽,歪歪扭扭的,戴在头上像个破筐。”思砚脸一红,上次给来老先生的孙女编柳条帽,确实没扎牢,戴了没一会儿就散了,惹得大家笑了半天。

夜里,思砚躺在床上,总惦记着薄荷田。他悄悄爬起来,借着月光往院东头走,见薄荷田边有个黑影在动,吓了一跳,仔细一看,是林砚在浇水。“刚起夜,想着再浇点水,”林砚压低声音说,“白天太干,怕芽渴着。”

思砚蹲在他旁边,看着水流渗进土里,心里暖暖的。他突然觉得,这薄荷田像个小小的约定,系着他们三个人的心思——林砚的锄头,苏晚的籽,他的期待,还有外婆的笑,都在这方小田里,慢慢扎着根。

接下来的几天,薄荷芽冒得越来越多,嫩黄的芽尖渐渐变绿,舒展开小小的叶子。思砚每天早上都去数,从三颗到十颗,再到密密麻麻一片,像撒了把绿星星。苏晚教他辨认品种,“这是留兰香,叶边圆”,“那是胡椒薄荷,叶边带锯齿”,思砚学得认真,很快就认全了。

外婆把晒干的薄荷叶收进布包,说要给来老先生送去:“他总咳嗽,泡点薄荷水喝,能舒坦点。”思砚跟着去送,见来老先生捧着布包笑:“还是你们年轻人有心,这薄荷香,比城里买的药还提神。”

回来的路上,思砚看见田埂上的薄荷叶被风吹得轻轻晃,像在跟他打招呼。他突然明白,苏晚说的“剩下的,就等它自己使劲”是什么意思——日子也是这样,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它总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薄荷田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像片小小的海。思砚站在田边,仿佛已经闻到了满田的清香,看到了外婆戴着薄荷花环的笑,看到了林砚和苏晚在田边忙碌的身影。这些画面在他心里慢慢铺展开,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方小小的薄荷田,就会绿得发亮,香得醉人,就像他们的日子,在慢慢等待里,长出了最鲜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