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812章 吴三桂削爵,熊赐履文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12章 吴三桂削爵,熊赐履文采

然而,康熙并没有被他们的呼声所动摇,他耐心地向众人解释道:“既然杨启隆尚未被抓获,那么我们只需通缉他一人即可,无需牵连太多无辜之人。”

轰轰烈烈的杨启隆朱三太子起义,仅仅八天的时间,就被康熙平定。

然而,这看似简单的事件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波折和后续麻烦。

朱三太子杨启隆并未就此罢休,他在日后给康熙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而陈廷敬所提及的《反清檄文》,也早已传入康熙的耳中。

康熙听闻后,不禁冷笑出声:“吴三桂啊吴三桂,这檄文的确才华横溢,但其中所言却是胡言乱语,无非是想为自己开脱罪责,将自己洗白罢了。”

一旁的高士奇赶忙附和道:“是啊,皇上!此人脸皮之厚,简直令人咋舌。他竟然自称不再是平西王,而是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这简直就是自封官职啊!”

康熙听着高士奇的话,心中对吴三桂的行为越发感到鄙夷。

就在此时,他突然想起了熊赐履。

几天前,他曾下令让熊赐履撰写一道讨贼的诏书,可如今却不知熊赐履是否已经完成。

“徐圆梦,速去传召熊赐履前来觐见……”康熙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凝重地吩咐道。

徐圆梦领旨后,赶忙转身离去,不敢有丝毫耽搁。

没过多久,徐圆梦便领着熊赐履快步走了进来。

“微臣熊赐履参见皇上!”熊赐履双膝跪地,行叩拜之礼。

康熙微微颔首,示意熊赐履起身,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熊赐履,朕之前让你起草的诏书,现在进展如何了?”

熊赐履面带微笑,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回皇上,微臣已经按照您的旨意,将诏书起草完毕,还请皇上过目。”

说罢,熊赐履从怀中掏出一个精心卷好的卷轴,双手恭敬地呈递给康熙。

康熙接过卷轴,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平铺在龙案之上。

他定睛一看,只见那诏书的字里行间,皆是熊赐履的蝇头小楷,字迹工整,笔画清晰,犹如行云流水一般。

康熙逐字逐句地研读着诏书,时而皱眉沉思,时而露出满意之色。

这道诏书的名字:削吴三桂爵,宣谕云贵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曰:逆贼吴三桂穷蹙来归。

我世祖章皇帝念其输款投诚,授之军旅,锡封王爵,盟勒山河......

康熙仔细地阅读完熊赐履起草的诏书后,不禁兴奋地大声赞叹道:“妙啊!真是太妙了……”

就在这时,陈廷敬和高士奇也闻声围拢过来,一同观看这道诏书。

只见陈廷敬的双眼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仿佛被其中的文字所吸引;而高士奇则是眉飞色舞,脸上洋溢着欣喜之色。

高士奇激动地说道:“皇上,这吴三桂的《讨清檄文》虽然能在江南等地引起一些汉人心中的波动,但熊赐履大人起草的这道诏书,简直就是对其的有力回应啊!每一条都针锋相对,将吴三桂的那些把戏彻底揭穿了!”

陈廷敬也深表赞同地点点头,补充道:“是啊,皇上。这道诏书不仅反驳了吴三桂的观点,还以事实为依据,让世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如此一来,吴三桂的阴谋便难以得逞了。”

康熙听了两人的话,心中暗自赞许。

他默默地审视着手中的诏书,对熊赐履的文笔和智慧深感钦佩。

这道诏书不仅巧妙地回应了吴三桂的《讨清檄文》,更展现出了清朝的正义与威严。

原来,吴三桂在《讨清檄文》中所列举的种种所谓“罪行”,竟然都被这道诏书逐一反驳。

这无疑是对吴三桂的一次沉重打击,也让康熙对平定叛乱充满了信心。

就比如吴三桂所说,与大清签订的盟约,并非是让大清占据京城。

而熊赐履所写,甚至把吴三桂给多尔衮的书信,都给曝光了,重重的打了吴三桂的脸。

原文为:

诏削吴三桂爵,宣谕云贵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曰:逆贼吴三桂穷蹙来归。

我世祖章皇帝念其输款投诚,授之军旅,锡封王爵,盟勒山河。

其所属将弁,崇阶世职,恩赉有加。

开阃滇南,倾心倚任。

迨及朕躬,特隆异数。

晋爵亲王,重寄干城,实托心膂,殊恩优礼,振古所无。

讵意吴三桂性类穷奇,中怀狙诈,宠极生骄,阴图不轨,于本年七月内,自请搬移。

朕以吴三桂出于诚心,且念其年龄衰迈,师徒远戍已久,遂允奏请,令其休息,仍敕所司安插周至,务使得所。

又特遣大臣前往,宣谕朕怀。

朕之待吴三桂,可谓礼隆情至,蔑以加矣。

近览川湖总督蔡毓荣等疏称,吴三桂径行反叛,背累朝豢养之恩,逞一旦鸱张之势,横行凶逆,涂炭生灵,理法难容,神人共愤。

今削其爵,特遣宁南靖寇大将军,统领禁旅,前往扑灭。

兵威所至,刻期荡平。

但念地方官民人等,身在贼境,或心存忠义,不能自拔,或被贼驱迫,怀疑畏罪,大兵一到,玉石莫分,朕心甚为不忍。

爰颁敕旨,通行晓谕,尔等各宜安分自保,无听诱胁。

即或误从贼党,但能悔罪归诚,悉赦已往,不复究治。

至尔等父兄子弟、亲族人等,见在直隶各省出仕居住者,已有谕旨,俱令各安职业,并不株连,尔等毋怀疑虑。

其有能擒斩吴三桂头献军前者,即以其爵爵之。

有能诛?其下渠魁,及以兵马城池归命自效者,论功从优叙录,朕不食言。

尔等皆朕之赤子,忠孝天性,人孰无之?

从逆从顺,吉凶判然。

各宜审度,勿贻后悔。

地方官即广为宣布遵行。

这道诏书,虽然出自于熊赐履之手,但也是康熙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熊赐履才拟定的。

就比如说,凡是跟着吴三桂反叛的人,你们的家人在京城中、或者在全国其他地方当官办事的,均不予以追究,各干各的事,朕知道你们在吴三桂的属下,不得已才跟着反叛的,因此不株连你们的家人。

再比如,立刻将吴三桂的爵位削去,而且不给吴三桂留余地。

这些都证明了,康熙势必要铲除逆贼吴三桂。

康熙的这道诏书,立刻写了几千份,发往了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