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811章 杀人如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熙默默地听着,心中沉甸甸的。

他深知这三四千人的生命意味着什么,他们都是大清国的子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亲人。

然而,面对当前的局势,他却感到无能为力。

康熙缓缓地点了点头,叹息道:“哎……朕也不想杀人啊……”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作为一国之君,他肩负着维护国家稳定和百姓安宁的重任,但有时候,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

杀人对于康熙来说,是一种极其沉重的负担。

他知道,每一条生命都是宝贵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大的利益和更长远的和平,他不得不采取这种极端的手段。

“皇上,如今刑部和兵部,依旧在到处抓叛贼,这京城哪里还有这么多的叛贼啊?殊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被冤杀.......”陈廷敬痛心疾首地继续劝道。

康熙听了,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他不太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追问道:“被冤杀?”

陈廷敬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沉重地说:

“不错!如今不少官兵,借着此事,随意地去百姓家中搜捕,他们根本不管这些百姓是否真的与叛贼有关,只要看到钱就拿,见到女人就抓来给自己做老婆,而那些男人则被当做叛党直接杀掉。不仅如此……”

康熙听到这里,心中的震惊越来越大,他急忙打断陈廷敬的话,追问道:“而且什么?”

陈廷敬犹豫了一下,还是咬了咬牙,继续说道:

“而且城南的百姓们,因为害怕被官兵抓走,纷纷逃去西山躲藏。那西山到处是积雪,寒冷无比,根本不是人能待的地方。据我所知,西山冻死的百姓,都已经有一万人了……”

陈廷敬的声音越来越低,仿佛每一个字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到最后,甚至有些颤抖。

他的眼眶渐渐湿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终于还是忍不住流了下来。

他缓缓地向康熙讲述着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刀,深深地刺痛着康熙的心。

原来,这八旗的士卒们,以及负责搜捕的兵部和刑部士兵们,都接到了主子们的严令。

这个命令冷酷而无情: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人。

这些士兵们得知自己的奴才要被杀害,都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恐惧。

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命令,因为这些奴才们都是他们的同胞,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然而,他们却无法违背主子的旨意,只能默默地执行着这残酷的命令。

更令人痛心的是,据说不少八旗官员,除了对自己满人的奴才稍有宽容外,对其他汉人的奴才则毫不留情。

他们会对这些汉人奴才施以严刑拷打,甚至借机直接将他们杀害。

这样的行为不仅导致了京城的大乱,更使得人口锐减,无数无辜的生命在这场血腥的屠杀中消逝。

然而,越是这样的情况,人们的恐惧就越发加深,人人都感到自危。

没有人知道下一个被杀害的会是谁,整个京城都被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围之中。

“皇上啊……再这样下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如今吴三桂刚刚起兵谋反,京城竟然还要大肆屠杀汉人,这岂不是正中他的下怀,给了他更多的借口和理由吗?”

陈廷敬一脸焦急地继续劝说道。

“是啊,皇上!臣本就是江南人士,对于清军入关时的种种暴行,如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以及广州城的大屠杀等,至今都记忆犹新啊!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都成为了吴三桂反清檄文中的有力证据和口舌之词!如果京城再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汉人们恐怕会对朝廷彻底失望,人心惶惶,局势将会更加难以控制啊!”

高士奇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显然是情绪激动所致。

然而,就在他的话语尚未说完之际,一旁的徐圆梦突然插话道:“高大人……”

这突如其来的打断,让高士奇猛地一怔,似乎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辞有些过于冲动和偏激了。

他迅速用手捂住嘴巴,稍稍停顿了一下,仿佛是在努力平复内心的情绪。

过了一会儿,高士奇才稍稍镇定下来,继续说道:“皇上,臣一时情急,言语之间确实有些过激了。但臣所言句句皆是肺腑之言啊!还望皇上能够深思熟虑啊!”

康熙一直静静地聆听着他们的对话,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变化。

待高士奇说完后,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终于,康熙摆了摆手,缓缓说道:“无妨!你们二人所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在如此紧要的关头,朕确实不宜再继续深究此事了,以免引发更大的动荡和混乱。”

听到康熙的这番话,陈廷敬不禁心中一动,连忙追问道:“皇上的意思是?”

陈廷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康熙,似乎已经猜透了康熙的想法。

康熙的眼眶微微发红,他凝视着远方,沉默了片刻,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仿佛心中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言说。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说道:

“罢了!既然已经到了元旦这个喜庆的日子,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吧!凡是没有札付和印信的人,一概不再追究,各自回家去吧,让京城恢复往日的平静,大家照常过年。”

陈廷敬和高士奇听到康熙的话,如释重负,他们对视一眼,然后一同向康熙躬身作揖,齐声说道:“皇上英明!”

紧接着,康熙迅速下达旨意,宣布杨启隆朱三太子造反一案就此终结。

除了那些已经被杀的人可以被亲属认领尸体,以及持有印信的人需要被斩首之外,其余人等不再受到牵连。

甚至连那些叛贼的家人们,也都被全部释放回家,并且将之前抢夺他们的钱财一并退还。

尽管如此,京城的旗人们还是纷纷上书,强烈要求严惩这些叛乱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