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240章 成军待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还没亮,校场的号角就划破了晨雾。

三百面旌旗在风里舒展,猩红的“华夏卫”三字衬着朝阳,像烧起来的火焰。八百名士兵列成八个方阵,甲胄上的霜花还没化,手里的长枪斜指地面,枪尖的寒光连成片,晃得人不敢直视。

最前排的士兵靴底踩着薄冰,却没人动——从上个月通过最终考核起,他们每天寅时起身,绕校场跑五十圈,再扎两个时辰马步,早就练出了“站成桩”的定力。

“稍息!”

随着赵虎的口令,八百条腿同时抬落,踏得冻土咯吱作响。他一身玄甲,腰间佩着新铸的“卫帅”令牌,站在高台上往下看,目光扫过每张年轻或坚毅的脸——有曾在补训营哭鼻子的小个子,如今下巴绷得像块铁;有总在箭术考核拿满分的林清,此刻正抿着唇调整弓弦;还有阿武,他站在第一方阵排头,胸甲上的“锐士”徽章亮得耀眼。

三个月前,这些人还带着青涩,有人握枪时手抖,有人听到号角会慌神,而现在,连呼吸都踩着同一个节拍。

“点验装备!”

随着副帅陈明的喝令,各分队开始依次报数:

“第一分队,长枪三百柄、盾牌八十面,完好!”

“第二分队,强弓六十张、箭矢三千支,浸透桐油,防潮!”

“第三分队,投石机五架、火油桶二十个,引信干燥!”

“第四分队……”

报数声此起彼伏,像惊雷滚过校场。最让人振奋的是后勤队的报声:“医疗箱八十个,草药俱全;干粮三千斤,封装完毕;御寒毡毯八百条,连夜晒过,无潮气!”

赵虎满意地点点头。为了这一天,后勤营的士兵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把每个箭囊都缝了防水层,把每块干粮都用蜡纸裹了三层,连绷带都按“轻伤用”“重伤用”分了类——就像老营头说的:“打仗,三分靠勇,七分靠备。”

辰时三刻,授旗仪式正式开始。

礼部的官员捧着鎏金旗盒走上台,打开的瞬间,阳光恰好落在旗面上——玄色缎面绣着金色的“华夏卫”三字,边缘缀着银线,风一吹,整面旗像活了似的。

“奉陛下令,授华夏卫军旗!”官员的声音洪亮,“望尔等护国安民,勿负圣恩,勿负苍生!”

赵虎上前一步,双手接过军旗。旗身比想象中沉,金线绣的字硌着手心,像在烫他记住此刻的分量。他转身面向方阵,将旗杆重重顿在地上:“举旗!”

两名旗手上前接过,将军旗竖在校场中央的高杆上。风立刻卷着旗面展开,“华夏卫”三个金字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方阵里突然爆发出山呼般的呐喊:

“护国安民!”

“护国安民!”

喊声落定,陈明展开编队名册,开始宣读驻防区域:

“第一、二分队,驻防东城门,负责盘查往来商旅,严防奸细混入;

第三、四分队,驻守粮仓与军械库,轮岗值守,每班不得少于四十人;

第五分队为机动队,由阿武统领,配快马二十匹,随时支援各区域;

第六至八分队,随主帅驻守中军大营,备战待命。”

每个分队听到指令后,都齐声应“诺”,声音里的笃定让台下观礼的百姓忍不住鼓掌。人群里,那个曾给士兵们递枣糕的妇人,正抱着孩子念叨:“看,就是这些叔叔,以后咱们夜里睡觉都踏实了。”

授旗后的最后一项,是宣誓。

八百名士兵单膝跪地,右手按在胸口的甲片上,由赵虎领誓:

“我华夏卫,以护土为天责,以安民为己任;

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凡有犯境者,杀!

凡有乱政者,诛!

凡有负苍生者,虽远必追!”

誓词声震得高杆上的军旗猎猎作响,连天上的流云都仿佛停了一瞬。跪在第一排的小个子抬头时,正看见阳光落在赵虎紧握的拳头上,那枚“卫帅”令牌的棱角,把掌心硌出了红痕。

仪式结束后,各分队开始有序撤离。第一分队扛着长枪往东城门走,路过粮仓时,特意多看了两眼——那里堆着能供全城人吃半年的粮食,是他们要拼死护住的底气;机动队的阿武正在检查马蹄铁,他的马鞍旁挂着特制的信号箭,红、黄、蓝三色,分别对应“急报”“支援”“平安”。

赵虎站在高台上,看着军旗在风里舒展。三个月前,他第一次在名册上圈出“华夏卫”三个字时,从没想过会有今天——这些士兵里,有农家子,有落魄书生,甚至有曾犯过过失的配军,如今却都成了眼神亮得像星的战士。

“卫帅,”陈明走过来,递上一份密报,“西城门外发现可疑踪迹,像是北狄的斥候。”

赵虎展开密报,指尖在“北狄”二字上顿了顿,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正好,让刚成军的弟兄们练练手。传我令,机动队备好,第一分队加强盘查,就说……华夏卫,接客了。”

阳光彻底驱散了晨雾,校场的冻土开始融化,露出湿润的泥土。旗帜依旧猎猎作响,八百名士兵已各就各位,甲胄的反光在城郭间连成一片银光——这是属于华夏卫的第一天,没有庆功酒,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有整装待发的沉默。

他们知道,从接过军旗的那一刻起,“待命”从来不是等待,而是蓄势。当风吹动旗帜的那一刻,便是利刃出鞘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