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99章 口碑远播·流民来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收后的第一个集市日,青山屯的人第一次带着多余的粮食去赶集。阿禾挑着两筐最大的土豆,阿木扛着一袋饱满的玉米,几个妇女提着装满豆子的藤篮,在集市上一亮相,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土豆怎么长这么大?”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盯着阿禾筐里的土豆,眼睛都直了。他手里提着半袋干瘪的薯块,和青山屯的土豆比起来,像营养不良的孩子。

“用铁锄挖的地,水车浇的水,能不大吗?”阿禾笑着说,顺手拿起一个土豆递给汉子,“尝尝,又面又甜。”

汉子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这味道……比我家种的强十倍!你们屯在哪?怎么种出这么好的庄稼?”

“我们是青山屯的,”阿木在一旁自豪地说,“我们有铁做的锄头、镰刀,还有木头做的水车,不用挑水就能浇地,今年收的粮食够吃一年还多!”

这话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集市。不少流民围过来,七嘴八舌地打听:“青山屯真有那么好?”“能吃饱饭吗?”“我们能去投奔吗?”

阿禾和阿木一一解答,说青山屯有吃不完的粮食,有安稳的住处,只要肯干活,就能有饭吃。临走时,他们还把带来的粮食分给了几个最可怜的流民,让他们尝尝青山屯的收成。

没过几天,青山屯的木栅栏外就来了第一批客人。三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背着破包袱,站在围栏外,怯生生地望着里面——他们是听了集市上的传言,特意找来的。

“我们……我们想问问,这里真的能给口饭吃吗?”领头的汉子声音发颤,他身后跟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孩子的脸瘦得只剩皮包骨。

天宇正在作坊里看阿木打铁,听到通报,立刻赶了出去。他看着三个流民饥肠辘辘的样子,心里一软:“先进来再说,正好赶上晚饭。”

晚饭时,这三个流民看着桌上的玉米饼和土豆汤,眼睛都直了,直到天宇说“随便吃”,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连碗底的汤都舔得干干净净。

“我们是从南边逃荒来的,”领头的汉子吃完后,抹了抹嘴说,“家乡遭了灾,地里颗粒无收,一路走过来,见了太多饿死人……听说你们这儿有粮,就想来试试。”

天宇看着他布满老茧的手,问:“你们会做什么?”

“我会打铁,”汉子指了指自己的手,“以前在铁匠铺当过学徒;我婆娘会纺线;这是我弟弟,会木工。”

天宇眼睛一亮——青山屯正好缺手艺人大喜过望:“只要肯干活,青山屯就有你们的位置!先住下来,明天开始跟着基建组干活,管饱饭,还能分粮食!”

三个流民激动得连连磕头,眼里的泪水混着感激,落在地上。

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流民循着口碑来到青山屯。有会种地的老农,有会织布的妇女,有会盖房的工匠……天宇定下规矩:凡是来投奔的,只要身体健康、肯劳动,都可以留下,分给住处和工具,按劳分配粮食。

短短半个月,青山屯的人口就从原来的三十多人,增加到了五十多人。虽然一下子多了张嘴吃饭,但新加入的人带来了各种手艺,反而让屯里的生产更热闹了——会织布的妇女教大家纺线,做出了更结实的麻布;会盖房的工匠改进了木屋的结构,让房子更保暖;老农则带来了新的农作物种子,说能在更贫瘠的土地上生长。

这天,天宇召集所有人,站在新搭的木台上,高声宣布:“从今天起,咱们青山屯改名叫‘华夏屯’!”他指着台下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不管大家从哪来,到了这里就是一家人,一起把日子过好,让‘华夏屯’的名字,传遍这方圆百里!”

“华夏屯!”五十多人齐声呐喊,声音在山谷里回荡。阳光下,新竖起的木牌上,“华夏屯”三个大字闪着光,旁边还刻着一行小字:“仓廪实,天下安。”

天宇看着眼前这一切,知道人口的增加只是开始。随着“华夏屯”的名声越来越响,会有更多人来投奔,而这里的制度、技术、粮食,将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所有渴望安稳生活的人。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正一点点变成充满希望的家园,而属于华夏屯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