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901章 盛世之下暗潮涌,北疆烽火初现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01章 盛世之下暗潮涌,北疆烽火初现端

李毅的脚步停在城楼拐角处。他没有继续下楼,而是靠在墙边,从袖中抽出一张折叠的纸条。这是半个时辰前外情科密报送来的,上面只有一行字:北境斥候失踪三人,最后踪迹止于黑石岭以北。

他把纸条捏紧,指节微微发白。城楼下百姓还在欢呼,灯笼连成一片,像流动的河。可他的眼睛盯着远处的地平线,那里已经看不见人影,只有风卷着沙尘掠过荒野。

他转身往回走,穿过人群缝隙,直奔政事堂偏院。守门的卫兵认得他,没拦。院子里李瑶正在翻账册,眉头皱着。她抬头看见李毅进来,放下笔。

“出事了?”

“北边。”李毅把纸条递过去,“三天前派出去的五名探子,两人回来了,三个没了音信。回来的人说,他们在黑石岭看到烧过的帐篷,不是我们的人。”

李瑶站起来走到地图前。她的手指划过黑石岭的位置,又移到更北的雪原。“铁木真上个月才派儿子来学耕种,还送来牛羊换粮。这时候不该有动作。”

“但有人动了。”李毅声音低,“昨夜碎叶城那边也传来消息,匠营修的桥断了一截,说是山洪冲塌的。可当地已经两个月没下雨。”

李瑶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转身取出一枚铜牌交给身边文书。“去军机司传令,调近三月所有北境巡防记录,一份送太子府,一份送赵德大人处。”她顿了顿,“再让人查一查,最近互市交易的粮食去了哪里。”

李毅点头。“我已经让暗部盯住几个旧商路节点。有些人看着老实,背地里跟蛮族打了多年交道。”

“别打草惊蛇。”李瑶说,“先摸清流向。要是真有人偷偷运粮出关,那就不是小事了。”

两人正说着,外面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军校学员冲进院子,脸色发白。“公主!太子殿下请您立刻过去!北疆快马加急军报到了!”

李瑶抓起披风就往外走。李毅紧跟其后。

东宫议事厅里,李骁已经站在沙盘前。几位将领围在一旁,神情凝重。桌上摊开一封火漆封印的信,旁边是一块染血的布片。

“刚到的。”李骁见李瑶进来,抬手示意,“镇北关守将派人连夜送来的。三日前,一支百人队在巡逻时遭遇伏击,全军覆没。这是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块旗角。”

李瑶接过布片看了看。边缘焦黑,像是被火燎过,纹路却是大晟制式。“我们的兵?”

“不是。”李骁摇头,“是伪装成我军的队伍。他们穿着我们的铠甲,打着我们的旗,混过了两道哨卡。直到第三道关口发现口令不对,才动手。”

“谁干的?”

“还不清楚。”李骁指着沙盘上的几处标记,“但这几天,北境连续丢了七座烽燧台。有的被烧,有的被人从内部打开门放进了敌军。守兵死法一致——一刀割喉,不留活口。”

李瑶走到沙盘边,仔细看那些被红点标出的位置。“这些地方……都是去年新设的防线据点。图纸是我亲自审过的,知道具体布防的不超过十个人。”

屋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李骁看向李毅。“你的人能不能查出来,哪些人接触过这份图纸?”

“能。”李毅应声,“但我更担心另一件事。前几天我让人查了互市流出的粮食,发现有三批粟米登记的是运往河西,实际路线却绕道向北。接手的商人用的是假名,背后牵出一条老商路,通向漠北旧部。”

李骁眼神一冷。“有人在给蛮族供粮。”

“不止是粮。”李瑶低声说,“如果对方连我们的布防图都能拿到,那就不只是商人的问题。是内鬼。”

厅外忽然响起钟声。不是报时的钟,是紧急召集令。

一名传令官冲进来跪下。“太子殿下!北疆八百里加急!铁木真率骑兵越境,已攻破第一道防线!前锋距镇北关不足五十里!”

李骁猛地抓起桌上的战盔。“传令神机营集结!骑兵营即刻出发!我要在天黑前赶到前线!”

“等等!”李瑶拦住他,“你现在走,等于把整个北防指挥权带走了。万一这是调虎离山呢?敌人想让你离开京城,好在内部动手。”

“那你说怎么办?”李骁盯着她,“难道等他们打到城下再商量?”

“你不用亲自去。”李瑶快速说道,“派副将带兵驰援,你坐镇中枢调度。我现在就去调机关图谱里的远程武器图纸,让工技营连夜组装。另外,启动天机分支的推演功能,看看接下来几天可能发生的几条路径。”

李骁咬牙站了几秒,终于松手放下头盔。“好。我留在京中统筹。但你要保证,一旦前线撑不住,我必须立刻出发。”

“可以。”李瑶点头,“但我有个条件——让崔嫣然进政事堂协理文书。她熟悉士族往来信件格式,能帮我分辨哪些是正常公文,哪些是伪造的军令。”

李骁犹豫了一下。“她现在还在照顾母亲,身子还没好利索。”

“这事不让她拼体力。”李瑶说,“只要她看字就行。真假笔迹,她一眼能认出来。”

李骁看了眼窗外渐暗的天色,终于点头。“你去安排。”

李瑶转身出门。李毅跟上去。

路上她低声问:“你觉得是谁?”

“不知道。”李毅说,“但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拿到布防图,还能让假兵混进防线,这个人一定在军机司待过,或者……跟赵德打过交道。”

“赵德?”李瑶脚步一顿,“他是从青牛县小吏做起的,经手过不少边防卷宗。”

“他已经查了三天。”李毅说,“今天早上还在核对今年春耕拨粮名单。我没动他。”

李瑶沉默片刻。“继续盯着。别让他察觉。另外,把王芳叫来。如果真要开战,伤员会很多,药材必须提前准备好。”

李毅应了一声,分开走远。

李瑶回到政事堂时,崔嫣然已经在等了。她穿了件素色衣裙,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清醒。两人一句话没多说,直接开始翻阅各地送来的军报。

大约一个半时辰后,崔嫣然突然停下。“这封信不对。”

李瑶凑过去看。是一份来自西线补给营的调粮申请,盖着正规印鉴。但她注意到落款日期写的是“三月初九”,而今年三月只有二十九天。

“有人用旧历造的假文书。”崔嫣然把信翻过来,“你看这里,墨迹太新,而且印章压住了折痕,说明是先盖章后折叠。正规公文都是先折好再盖。”

李瑶立刻命人封锁收文处,查今日所有入库军令来源。同时派人去通知李骁。

半个时辰后,结果出来了——今日共收到十七份军令,其中四份印章与标准不符,两份使用了已废止的旧官印。最严重的一份,竟要求关闭京城西侧三座城门,理由是“防止疫病传入”。

李瑶抓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名字。这些都是最近频繁出入军机司的文吏,有的是赵德提拔的旧属,有的是临时调来的抄录员。

她把名单递给李毅。“今晚必须抓人。一个都不能漏。”

李毅接过纸,看了一眼,收进怀里。“我亲自去。”

夜越来越深。政事堂的灯一直亮着。

李瑶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漆黑的街道。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很快消失在巷口。她手里握着一枚铜钮,那是从假军令上取下的封扣。铜钮背面刻着一个极小的符号——像是一把断刀。

她记得这个标记。

三年前,王晏被贬前,贴身仆人曾用这种扣子系过书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