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凡人吴普同 > 第47章 屋檐下的烟火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拥有了裕华路这个五楼的小家,对吴普同而言,意义远不止是换了个睡觉的地方。它像一枚坚实的锚,将他在保定这座城市漂泊无定的心,稳稳地固定了下来。每天下班,从绿源公司坐上公交车,看着窗外的景色从郊野逐渐变为稠密的市井,在裕华路站下车,穿过喧闹的菜市场和小店林立的街道,爬上那略显昏暗但熟悉的楼道,掏出钥匙打开那扇属于自己的门——这一系列动作,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仪式感。

推开家门,不再是集体宿舍那种混杂着他人气息的公共空间,而是完全由他和王小军共同营造的私人领地。虽然简陋,但每一件物品的摆放都透着两人的心意。墙上王小军贴的那张有些泛黄的世界地图,墙角立着他的旧吉他,书桌上吴普同整齐码放的专业书籍和笔记,阳台上两人合资买的两盆绿萝在夕阳下舒展着叶片……这一切,都让“家”这个概念,从抽象变得具体而温暖。

生活确实舒怡了许多。马雪艳在得知他们租好房子后,第一个周末就迫不及待地跑了过来。看到这个虽然老旧但干净温馨的小窝,她眼里满是欣喜,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像个验收新房的女主人。

“真好,普同,这下总算像个家了!”她挽着吴普同的胳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她一来,这个小家就更多了几分鲜活的气息。她会系上围裙,在狭小的厨房里叮叮当当地忙碌,做上几道拿手菜,让房间里充满诱人的饭菜香。她会帮着把沙发套和床单被套拆下来清洗,让阳光的味道充满屋子。有她在的时候,吴普同感觉连空气都是甜丝丝的。

王小军的工作是机械维修,也是三班倒,但两人的班次并非完全错开,一起在家的时间其实不少。闲暇时,尤其是在不用加班的夜晚或周末午后,两人常常会弄几个小菜,开几瓶廉价的啤酒或一瓶二锅头,就着窗外透进的灯光或夕阳,小酌几杯。

几杯酒下肚,话匣子就打开了。天南海北,过去未来,工作琐事,人生感慨,无所不谈。王小军性格外向,嗓门大,爱开玩笑,常常说起他们小时候在西里村的糗事,逗得吴普同哈哈大笑。吴普同则相对内敛,更多时候是听着,偶尔插几句关于绿源公司技术上的新发现,或者对未来的些微迷茫。在这种微醺的氛围里,发小的情谊仿佛得到了最醇厚的发酵,工作的疲惫、生活的压力似乎都随着酒气和谈笑消散在夜色中。

“同子,你说咱们这样,算不算在保定扎下根了?”有一次,王小军抿了一口白酒,眯着眼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有些感慨地问。

吴普同想了想,摇摇头:“根可能还谈不上,但至少……算是有个能歇脚的窝,能喘口气的地方了。”

“对!就是个窝!”王小军用力一拍大腿,“有个窝,心里就踏实!来,为了咱们的窝,走一个!”

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那一刻,小小的客厅里充满了男人间简单而真挚的温暖。

然而,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并非总是把酒言欢的和谐乐章。正如再光亮的硬币也有两面,亲密无间的合租生活,也难免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碰撞出一些不那么悦耳的音符。

摩擦首先体现在“吃”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

吴普同在红星厂食堂和绿源公司食堂的“锤炼”下,对食物的要求不高,干净、能吃饱就行,口味偏清淡。加上胃不太好,他更倾向于按时、规律地进食。而王小军则是个典型的“重口味”,无辣不欢,喜欢味道浓烈的菜肴,而且吃饭时间极其不规律,赶上夜班或者休息日,能睡到日上三竿,早饭午饭并成一顿是常事。

刚开始,两人还兴致勃勃地一起买菜,商量着做什么吃。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军子,晚上炒个青菜,再弄个西红柿鸡蛋吧?清淡点。”吴普同看着冰箱里的存货提议。

“啊?就这?太没味儿了吧!”王小军立刻皱眉,“买点肉呗,搞个辣椒炒肉,下饭!再来瓶啤酒!”

“天天这么吃,胃受不了……”

“哎呀,你就是太讲究!年轻轻的,怕啥!”

结果往往是吴普同妥协,炒菜时多放一勺辣椒,或者单独给自己留出一份不加辣的。但看着王小军对着那盘红彤彤的辣椒炒肉大快朵颐,自己碗里的青菜显得格外寡淡,心里难免有点不是滋味。

更让吴普同头疼的是“谁做饭”的问题。两人工作都忙,下班回来常常是又累又饿。理想状态是轮流做,或者谁先回来谁做。但现实是,王小军大大咧咧,对做饭这事不怎么上心,经常是往沙发上一瘫,喊着“饿死了”,却丝毫没有起身去厨房的意思。吴普同脸皮薄,又爱干净,看不得厨房乱糟糟、冷锅冷灶的样子,往往忍不了多久,就自己系上围裙去忙活了。

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吴普同心里也开始积累怨气。这天,他又是加班到七点多才回来,拖着疲惫的身子打开门,发现王小军已经回来了,正翘着二郎腿在沙发上看电视,茶几上还放着吃剩的花生壳和空啤酒瓶,厨房里冰锅冷灶,水槽里还堆着昨天没洗的碗。

一股无名火“噌”地就冒了上来。吴普同强忍着,换好鞋,把公文包放好,语气尽量平静地问:“军子,你没做饭啊?”

王小军眼睛都没离开电视屏幕,随口答道:“等你回来做呢!我也不知道吃啥。”

积累的不满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吴普同声音不由得提高了一些:“我又不是你的保姆!我也刚下班,累得要死!凭什么次次都是我做饭?你就不能动动手?”

王小军这才转过头,看到吴普同脸色不好,也愣了一下,随即也有些挂不住面子,嘟囔道:“啧,发这么大火干嘛?不做就不做呗,出去吃不得了?又不是什么大事……”

“这不是出去吃的问题!”吴普同打断他,“是责任!是这个家我们两个人都有份!不能总指望我一个人吧?还有这碗,”他指着水槽,“堆了一天了,你就不能顺手洗了?”

“我忘了不行啊?”王小军也来了脾气,梗着脖子,“多大点事,至于吗?合租不就是图个自在,你这搞得跟军训似的,条条框框的!”

“自在不等于邋遢和不负责任!”吴普同寸步不让。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小小的客厅里充满了火药味。那些平日里被友情掩盖的生活细节差异,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一个觉得对方太计较、不随意;一个觉得对方太邋遢、没责任心。争吵的内容从做饭洗碗,蔓延到了谁用了谁的洗发水没打招呼,谁上厕所时间太长,谁昨晚打呼噜影响对方睡觉……

就在争吵愈演愈烈,几乎要伤及多年情谊的根基时,房门钥匙转动的声音响起。马雪艳提着一袋水果和熟食走了进来。她看到客厅里剑拔弩张的两人,愣了一下,随即敏锐地感受到了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火药味。

“怎么了这是?”她放下东西,笑着打圆场,“老远就听见你俩嚷嚷,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开辩论会呢?”

吴普同和王小军都有些尴尬地住了口,脸色悻悻。

马雪艳走到吴普同身边,轻轻拉了拉他的胳膊,又对王小军说:“军子,肯定是你又偷懒,惹我们普同生气了吧?”她语气带着调侃,巧妙地给了双方台阶下。

王小军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哪有……就是……一点小事。”

“民以食为天,吃饭可不是小事。”马雪艳笑道,“行了行了,都别吵了。看我带什么好吃的来了?楼下新开的酱香饼,还有凉拌菜。赶紧的,摆桌子,吃饭!有什么事,吃饱了再说!”

她手脚麻利地把带来的食物装盘,又去厨房把水槽里堆着的碗三下五除二洗干净。看着她忙碌的背影,以及空气中重新弥漫开来的食物香气,吴普同和王小军对视一眼,都有些讪讪的。刚才那股针尖对麦芒的怒气,在马雪艳春风化雨般的调和下,不知不觉消散了大半。

三人围坐在小餐桌旁,气氛缓和了许多。马雪艳一边给大家分饼,一边看似随意地说:“合租嘛,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很正常。我和我大学室友当年也这样,还为谁扫地吵过呢。关键是要互相体谅,定个简单的规矩。比如,做饭轮流来,或者一人负责几天?碗筷谁用的谁顺手洗了,也费不了多少事。你们说呢?”

她的话合情合理,又给了双方面子。王小军率先表态:“雪艳说得对!是我不对,以后我注意!做饭这事,咱们排个班!我保证我值班的时候,绝不偷懒!”他拍着胸脯保证。

吴普同也点了点头,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大半:“我也有问题,语气急了点。”

“这就对了嘛!”马雪艳笑了,“来,为了咱们裕华路203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饼代酒,走一个!”

三张酱香饼碰到一起,发出有些好笑的闷响。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场因生活琐事引发的小小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它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过涟漪,但最终沉入水底,反而让湖水更清晰地映照出彼此的真实。经过这次,吴普同和王小军都更加意识到,友情需要经营,合租生活更需要彼此的包容和妥协。他们之后确实粗略地排了个做饭的值班表,虽然执行起来仍有弹性,但至少有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框架。

屋檐下的烟火气,终究是暖的居多。那些偶尔的摩擦,如同炒菜时不小心溅出的油花,虽然会带来一瞬间的刺痛和狼藉,但终究会被主菜的香气和共餐的温暖所覆盖。这个小小的两居室,在磨合中,渐渐成为了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在异乡的“家”。